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 《资治通鉴》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4 题号:1837520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崇子光禄少卿彝、宗正少卿异,广通宾客,颇受馈遗,为时所讥。主书赵诲为崇所亲信,受胡人赂,事觉,上亲鞫问,下狱当死。崇复营救,上由是不悦。会曲赦京城,敕特标诲名,杖之一百,流岭南。崇由是忧惧,数请避相位,荐广州都督宋璟自代。十二月,上将东都,以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令驰驿诣阙,遣内侍、将军杨思勖迎之。璟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涂竟不与思勖交言。思勖素贵幸,归,诉于上,上嗟叹良久,益重璟。丙辰,上幸骊山温汤;乙丑,还宫。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璟为相,在择人,随材授任,使百官各称其职;刑赏无私,敢犯颜正谏。上甚敬惮之,虽不合意,亦曲从之。突厥默啜自则天世为中国患,朝廷旰食,倾天下之力不能克;郝灵荃得其首,自谓不世之功。璟以天子好武功,恐好事者竞生心徼幸,痛抑其赏,逾年始授郎将;灵荃恸哭而死。璟与苏颋相得甚厚,颋遇事多让于璟,璟每论事则颋为之助。璟尝谓人曰:“吾与苏氏父子皆同居相府,仆射宽厚,诚为国器,然献可替否,吏事精敏,则黄门其父矣。”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百姓富庶。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二人每进见,上辄为之起,去则临轩送之。及李林甫为相,虽宠任过于姚、宋,然礼遇殊薄矣。紫微舍人高仲舒博通典籍,齐瀚练习时务,姚、宋每坐二人以质所疑,既而叹曰:“欲知古,问高君,欲知今,问齐君,可以无阙政矣。”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
B.闰月/己亥/姚祟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
C.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
D.闰月/己亥/姚崇罢为开府仪/同三司/源乾暩罢为京兆尹/西京留守/以刑部尚书宋璟守/吏部尚书兼黄门监/紫微侍郎苏颋同平章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将幸东都”与“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幸”含义不同。
B.“务在择人”与“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含义相同。
C.“则黄门过其父矣”与“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过”含义不同。
D.“然礼遇殊卑薄矣”与“位卑则足羞”(《师说》)两句中的“卑”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玄宗理事有方。在处理姚崇儿子受贿的事情上,他从姚崇的心腹赵诲收受胡人贿赂这件事上下手,亲自审讯,判处重罪,因此使姚崇忧惧,屡次退避相位。
B.玄宗行事缜密。他将要巡行东都洛阳的时候,任命宋璟为刑部尚书、西京留守,命令他日夜兼程赶赴京城,并派内侍、将军杨思勖前去迎接。
C.宋璟与苏颋交情深厚,遇事相互谦让、帮助。宋璟曾与苏颋父子一同担任宰相,认为苏颋的父亲是国家栋梁之才,苏颋在某些方面更加优秀。
D.在唐代的贤相中,前有贞观朝的房玄龄和杜如晦,后有开元朝的姚崇和宋璟,其他的人则无法与此四人相提并论。姚崇与宋璟进见时,唐玄宗常常以礼相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璟风度凝远,人莫测其际,在涂竟不与思勖交言。
(2)突厥默啜自则天世为中国患,朝廷旰食,倾天下之力不能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帝与北汉主相于高平,命前泽州刺史李彦崇将兵守江猪岭,遏北汉主归路。彦崇闻樊爱能等南遁,引兵退,北汉主果自其路遁去。八月,己酉,贬彦崇率府副率。初,太祖以建雄节度使王晏有拒北汉之功,其乡里有滕县,晏为武宁节度使。晏少时尝为群盗,至镇,恶召故党,赠之金帛、鞍马,谓曰:吾乡素名多盗,昔吾与诸君皆尝为之,想后来者无能居诸君之右。诸君幸为我语之,使勿复为,为者吾必之。于是一境清肃。九月,徐州人请为之立衣锦碑。许之。

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军盂汉卿坐纳藁税,场官扰民,多取耗馀,赐死。有司奏汉卿罪不至死。上曰:朕知之,欲以惩众耳!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赢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赢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戊辰,帝谓侍臣曰:诸道盗贼颇多,讨捕终不能绝,盖由累朝分命使臣巡检,致藩侯、守令皆不致力。宜悉召还,专委节镇、州县,责其清肃。

河自杨刘至于博州百二十里,连年东溃,分为二派,汇为大泽,弥漫数百里。又东北坏古堤而出,灌齐、棣、淄诸州,至于海涯,漂没民田庐不可胜计。流民采菰稗、捕鱼以给食,朝廷屡遣使者不能塞。十一月,戊戌,帝遣李穀诣澧、郓、齐按视堤塞,役徒六万,三十日而毕

(《资治通鉴·卷二九二·后周纪三》)

【注释】①帝:指周世宗柴荣,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公元954年~959年)。②太祖:此处指五代时期后周太祖郭威(公元904年~公元954年)。③耗馀:犹耗美。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在正额之外加征的部分。④太祖: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奈A何B浚C民D之E膏F泽G养H此I无J用K之L物M乎N且O健P懦Q不R分S众T何U所V劝W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拒。对抗,抵御,与《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的“拒”含义相同。
B.徙,调职,与“徙薪曲突”中的“徙”含义不同。
C.族,灭族,与《六国论》中“族秦者,秦也”的“族”两词含义不同。
D.文中“大泽”与《史记陈涉世家》“陈涉等起大泽中”的“大泽”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晏受命担任武宁节度使,上任伊始,召集做强盗时的旧日同党,采用招抚吓阻并用的策略,于是,强盗在全境绝迹,社会安定。
B.皇帝非常重视朝廷法纪,能够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且公平公正,严格执法,将贪污耗馀、扰乱百姓的大将军孟汉卿处死。
C.皇帝认为,历朝将缉捕盗贼交付使臣巡视检查,而藩镇、州县等官吏均不用力,应将使臣全部召回,令各级主官各司其职,肃清盗贼。
D.黄河连年东溃堤防,河水弥漫达数百里,又向东北冲毁古堤,直至海边,淹没百姓田地房屋无数,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灾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
(2)帝遣李穀诣澶、郓、齐按视堤塞,役徒六万,三十日而毕。
5.后周世宗为整顿军队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023-06-04更新 | 9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3题。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候曰:“先生临事勿。”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瞿璜瞿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结党营私)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第弟。

【注】魏文侯,名斯,东周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B.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C.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D.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封其子击”与“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封”字含义不同。
B.“先生临事勿让”与“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C.“穷视其所不为”与“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穷”字含义不同。
D.“君皆师之”与“孔子师郯子、师襄、老聃(《师说》)两句中的“师”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魏文侯是个贤明的诸侯王。
B.在识人问题上,李克向文侯提供了五项标准,文侯对此不以为然,并让李克回家休息。
C.翟璜向李克探听国相的人选,当得知国相人选不是自己时,勃然大怒,认为自己的功劳最大,能力比魏成强。
D.魏成既懂得“财为民所用”的道理,也有识人之明,为国举荐贤才,这是他能成为宰相人选的重要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相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
2022-07-11更新 | 3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贞观七年九月,山东、河南四十余州水,遣使赈之。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冬十月庚申,上还京师。十一月壬辰,以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为司空,无忌固辞曰:臣忝预外戚,恐天下谓陛下为私。上不许,曰:吾为官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襄邑王神符是也;如其有才,虽仇不弃,魏征等是也。今日之举,非私亲也。十二月甲寅,上幸芙蓉园;丙辰,校猎少陵原。戊午,还宫,从上皇酒故汉未央宫。上皇命突厥利可汗起舞,又命南蛮酋长冯智戴咏诗,既而笑曰:胡、越一家,自古未有也!帝奉觞上寿曰:今四夷入臣,皆陛下教诲,非臣智力所及,昔汉高祖亦从太上皇置酒此宫,妄自矜大,臣所不取也。上皇大悦,殿上皆呼万岁。帝谓左庶子于志宁、右庶子杜正伦曰:朕年十八,犹在民间,民之疾苦情伪,无不知之,及居大位,区处世务,犹有差失,况太子生长深宫,百姓艰难,耳目所未涉,能无骄逸乎?卿等不可不极谏。太子好嬉戏颇亏礼法志宁与右庶子孔颖达数直谏 上闻而嘉之,各赐金一斤,帛五百匹。工部尚书段纶奏征巧工杨思齐,上令试。纶使先傀儡,上曰:得巧工庶供国事,卿令先造戏具,岂戒百工无作淫巧之意邪、乃削纶阶。上问魏征曰:群臣上书可采,及召对多失次,何也?对曰:臣观百司奏事,常数日思之,及至上前,三分不能道一。况谏者拂意触忌,非陛下借之辞色,岂敢尽情哉!上由是接群臣辞色愈温,尝曰:炀帝多猜忌,临朝对群臣多不语。朕则不然,群臣相亲如一体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七)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须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太A子B好C嬉D戏E颇F亏G礼H法I志J宁K与L右M庶N子O孔P颖Q达R数S直T谏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择”意思是选择,“择”和《谏太宗十思疏》“择善而从之”的“择”含义相同。
B.“置”意思是设置,“置”和《鸿门宴》“沛公则置车骑”的“置”含义不相同。
C.“造”意思是制造,“造”和《促织》“(少年)径造庐访成”的“造”含义相同。
D.“与”意思是和,“与”和《六国论》“与赢而不助五国也”的“与”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任命外戚长孙无忌为司空,对方担心天下人诟病皇帝任用外戚而执意推辞,但太宗晓之以理,最终依然对他委以司空之职。
B.唐太宗认为,虽然自己年轻时在民间多经历练,但如今处理政务时仍有差池,因此要求左右庶子对长在深宫的太子要尽极谏之责。
C.唐太宗效仿汉高祖在未央宫侍奉太上皇宴饮,命少数民族首领在宴会上起身作舞,吟诗作赋并敬酒祝太上皇健康,体现拳拳孝顺心。
D.唐太宗对工部尚书段纶让工匠杨思齐先制造玩具大为不满,并对其作降职处理,意在告诫能工巧匠们要制造为国家大事所需的器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
(2)如其有才,虽仇不弃,魏征等是也。今日之举,非私亲也。
5.在唐太宗看来,大臣上书言事多有可取,但临朝对答却语无伦次。魏征对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有自己的看法。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2023-07-28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