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4 题号:18411574

司马相如者,蜀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讽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赋奏,天子以为郎。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馀、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着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着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
B.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
C.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
D.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B.孝景帝,指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皇帝。谥号是人去世之后,后人评定其生平事迹,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
C.邑人,有亲缘关系之人,如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中有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D.苑囿,古代畜养禽兽供帝王玩乐的皇家专属园林,具有游赏、生产等功能,先秦时多称“囿”,汉时多称“苑”。
3.下列对原文内容有关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相如字长卿,小时候喜欢读书,也学习剑术,所以他父母给他取名犬子。他完成学业后,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就改名相如。
B.汉武帝读到相如所作《子虚赋》,相如在此赋中借“子虚”“乌有先生”“无是公”三人,将赋的主旨归到节俭上,以规劝皇上。
C.相如做了许多年官之后,因有人上书状告他出使时接受了别人的贿赂而失掉了官职。在家一年后,他又被重新召到朝廷担任郎官。
D.相如因病免官后,皇上试图派人去把他的书取回来,而派去的人发现相如已经去世,他生前只留下一卷关于封禅的书,以待献给天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2)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张良出,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项王许诺……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留侯张良                           素:向来
B.张良出,项伯                       要:邀请
C.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籍:登记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出入:进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如善遇之                       沛公起如厕,招樊哙出
B.具告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C.大王为此计者                 又前而歌曰
D.项王即日因留沛公          玉斗一双,欲亚父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不一致的一项是
A.吾得事之                         常以身蔽沛公
B.皆白衣以送之                  范增数项王
C.先破秦入咸阳者            沛公欲关中
D.顷之未发,太子            群臣
2018-11-27更新 | 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于治乱”与“君子敏于事”(《〈论语〉十二章》)两句中“于”用法相同。
B.“平伐其功”与“自伐者无功”(《老子四章》)两句中“伐”字的意义相同。
C.“王怒而疏屈平”与“人而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而”字的用法不同。
D.“屈平属草稿未定”与“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两句中“属”字意义相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4.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2023-02-23更新 | 24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育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期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 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B.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C.流涕,指流泪。古时的“涕”一般指鼻涕,“泗”指眼泪。
D.赵高,指秦朝著名的宦官。“指鹿为马”这个成语与他有关。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B.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D.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德泽惠及子孙表示惊异,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C.刘邦因患病躺在宫中,不见群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的故事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这一情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也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2020-08-08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