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8 题号:1844059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

[注]①推官:州郡所属的助理官员,掌刑狱。淳熙六年至七年( 1179~1180),辛弃疾正在湖南安抚使任上。一次,在湖南耒阳道上,遇到了故友张处父,写下了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头两句,通过昏暗浮动的景象,衬托作者飘然不定的心理状态。
B.上阕第四句写词人遇见老友,引起自己的思乡之情,气氛愈加沉闷。
C.下阕承“潇湘逢故人”一句,作者见到友人,倾诉衷肠,回首往事。
D.最后两句词人蘸着血和泪,表现出自己极其痛苦和复杂的心情。
2.辛词善用典,下阕中使用的“羽扇纶巾”典故,出自《念奴娇•赤壁怀古》,请简要分析辛词与苏词使用“羽扇纶巾”各自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①此词作于辛弃疾遭谗被贬,闲居带湖期间。
1.下列对本词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四句描绘词人夜宿的王氏庵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B.上片一、二句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三、四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
C.下片抒写词人的心理活动。词人难以安睡,浮想联翩,虽已白发苍颜,却仍心系江山。
D.本词语言平浅,擅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
2.本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22-02-28更新 | 7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读书

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①元元,同“黎元”“黎庶”。②课:阅读。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和辛诗题目相同,都把文人读书这件平常之事作为写作的主要内容。
B.陆诗重言志,辛诗重抒情,但陆诗和辛诗均以主观感受引出读书的情景。
C.陆诗透露出诗人可能年岁已老,辛诗暗示出诗人在现实中可能屡屡碰壁。
D.陆诗中的“犹课”和辛诗中的“细较量”均可看出诗人坚持苦读的情状。
2.这两首诗中,诗人笔下的读书情景不同、缘由各异,请结合诗句简要概述。
2022-12-22更新 | 69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杜鹃花

辛弃疾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却解啼教春小佳,风雨,空山招得海棠魂。

一似蜀宫当日女,无数,猩猩血染赭罗巾。毕竟花开谁作主?记取:大都花属惜花人。

【注】词人创作这首词时,正因其恢复中原失地的政治举措与当权者因循苟安的方略不相协调被弹劾归家。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紫千红过了春”一句写早春时节,各种花卉竞相开放,描绘了一派百花争奇斗艳的美。
B.下阕开头两句描写杜鹃花主要从颜色入手,同时以“罗巾”喻花,进一步凸显出杜鹃花的轻盈柔美之态。
C.下阕“毕竟”三句是词人生发的议论,诗人以“惜花人”自比,看似是惜花,其实是其心忧时局的真实写照。
D.这首词用笔细腻,以婉约取胜,情感也抒发得委婉含蓄。在以豪迈慷慨风格为主的辛词中别具一格。
2.这首词中的“杜鹃声苦不堪闻”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都描写了杜鹃啼鸣,但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简要分析。
2024-02-25更新 | 10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