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词语 > 一般词语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197 题号:1847925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多则,一万五千余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     ② 。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读《论语》一年,与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试证明。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山上走,走得有点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轻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样的道理,往上走还是往下走,结果不一样;一个在山上,一个在山下。

现在的孩子,甚至读到博士、博士后了,工作了,还是心智不成熟。     ③ :一是正确认识自己,二是正确认识他人和环境,三是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真正的成熟很正派很规矩,同时温良恭俭让。

1.下列句子中的“规矩”和文中加点处的“规矩”,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红楼梦》第七回:“亲友知道,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规矩都没有?”
B.《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规矩待他,他还心上不高兴。”
C.《荀子·儒效》:“设规矩,陈绳墨,便备用,君子不如工人。”
D.《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靠右的一间正屋住着屋主罗斯托玛乞维列,一个规规矩矩的市民。”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梅戏,又叫采茶戏,因与黄梅季节有关,故有青春黄梅的美称,是       的安徽省省戏。它发源于安庆,起初为民间的一种演唱形式;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戏曲形式。黄梅戏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有相当高的流行素质;既有      的草根活力,又有比较强的人文情怀。青春黄梅的开场是迅猛而又烂漫的,正如一句唐诗:     )。新中国成立前,黄梅戏 ,史记寥寥,就连一些研究戏曲的专家也不知道有个黄梅戏。新中国成立后,它很快由农村走进城市,由国内走向海外。最近200年来,迅速兴起的黄梅戏,确实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奇迹的诞生,首先要归功于一大批知识分子,他们的         参与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形式,加强了黄梅戏的文学性,发展了黄梅戏的唱腔和伴奏。

改革开放后,黄梅戏迎来了第二个春天;这是一个大众文化、大众媒体风起云涌的春天,黄梅戏更是与时俱进,春色满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当仁不让   充沛   难为人知   大力
B.当之无愧   充沛   鲜为人知   大力
C.当仁不让   充分   鲜为人知   鼎力
D.当之无愧   充分   难为人知   鼎力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C.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D.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黄梅戏最近200年来的迅速兴起,确实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
B.黄梅戏的迅速兴起,最近200年来确实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
C.迅速兴起的黄梅戏,确实是最近200年来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
D.黄梅戏的迅速兴起,确实是最近200年来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
2021-02-08更新 | 10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列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印巴冲突激烈,国际社会尤其是安理会应更多地研究维护该地区和平_______采取的对策。
②在这篇不足800字的精致散文中,作者用_______的语言描绘出了神奇的张家界风光。
③我国政府规定,自2002年3月20日起,在国内销售的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_______。
A.急需       简洁     标识B.亟须     简捷     标示
C.亟须       简洁     标示D.急需     简捷     标识
2020-11-01更新 | 34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的。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琢磨。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相。况且动是生命之表示,精神之作用。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但是艺术是否能表现“动”?怎样才能表现“动”?我们拿一张照片《行走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走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的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像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雕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罗丹说:“你们问我雕刻怎样才能表现‘动象’,其实秘密很简单。”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微成著B.琢磨C.况且D.姗姗而去
2021-09-02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