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1851979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皇后,堂邑大长公主女也,无子,妒。大长公主闻卫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教与壮士往墓取之,以故得不死。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明年,汉令车骑将军青将三万骑,出高阙;卫尉苏建为游击将军,左内史李沮为强弩将军,太仆公孙贺为骑将军,代相李蔡为轻车将军,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威击匈奴。匈奴右贤王当卫青等兵,以为汉兵不能至此,饮醉。汉兵夜至,围右贤王,右贤王惊夜逃,独与其爱妾一人壮骑数百驰,溃围北去。汉轻骑校尉郭成等逐数百里,不及,得右贤裨王十余人,众男女万五千余人,畜数千百万,于是引兵而还。至塞,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诸将皆以兵属大将军,大将军立号而归。天子曰:“大将军青躬率戎士,师大捷,获匈奴王十有余人,益封青六千户。”而封青子伉为宜春侯,青子不疑为阴安侯,青子登为发干侯。青固谢曰:“臣幸得待罪行间,赖陛下神灵,军大捷,皆诸校尉力战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劳,上幸列地封为三侯。非臣待罪行间所以劝士力战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天子曰:“我非忘诸校尉功也,今固且图之。”乃诏御史曰:“护军都尉公孙教三从大将军击匈奴,常护军,傅校获王,以千五百户封敖为合骑侯。都尉韩说从大将军出窳浑,至匈奴右贤王庭,为麾下搏战获王,以千三百户封说为龙额侯。……”

(节选自《史记·卫青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
B.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
C.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
D.皆领属车骑将军/俱出朔方/大行李息/岸头侯张次公/为将军出右北平/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与“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的“明年”含义不同。
B.“裨王”古代指匈奴小王,“得右贤裨王十余人”即汉军捕获了右贤王的小王十多人。
C.“即军中拜车骑将军青为大将军”中的“拜”,指用一定礼节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D.“麾下”原来指将帅指挥用的旗帜,后来借指部下,还可引申为对将帅的敬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青因姐姐遭嫉妒而受牵连,招来杀身之祸,幸好有朋友相助,逃过一劫。
B.卫青有才干,受到汉武帝青睐,曾担任过建章监、轻车将军、发干侯等官职。
C.卫青奉命率兵攻打匈奴,胜利而归,汉武帝任命卫青为大将军,统率各军。
D.卫青没有贪奢之心,汉武帝要封他的三个儿子为侯,他却以儿子们无功而推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
(2)天子曰:“我非忘诸校尉功也,今固且图之。”
5.卫青率汉军攻打匈奴是怎样取胜的?结合文本简要概述。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有删改)

(二)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屈平曰:“怀王以不知患臣之分,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三)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儿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通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

(《宋史·沈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B.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C.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D.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贯六艺“与“六艺经传”中的“六艺”均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乞骸骨”是指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C.”令尹”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楚武王时设置令尹,入则领政,出则统军。
D.“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奏章的一种,一般用于较大的事件。本文中是上表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衡不慕名利、淡泊恬然。用“不行“不就”“不应”等不事雕琢的语言,展现了张衡不慕名利的性格特点。
B.张衡讲究政治策略,政绩卓然。他出任河间相时,暗中查知奸党的姓名,然后把他们逮捕、拘押起来,官民都很敬畏他。
C.屈原对楚国忠心耿耿,矢志不渝。他在作品中再三表达了报国兴邦的愿望,终因子兰在顷襄王面前的诋毁而再遭流放。
D.沈括在与辽国谈判的过程中,据理力争、毫不让步。先是去枢密院查找关于边界商定的文件;谈判时,又让随行人员背诵相关文件加以应对,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2)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
2019-08-07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舞阳樊哈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沛公如剧,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恪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明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还定三秦,别击西丞白水北,雍轻车骑于雍南,破之。从攻雍、漦城,先登,击章平军好畤,攻城,先登陷阵,斩县令丞各一人,首十一级,虏二十人,迁郎中骑将。从击秦车骑壤东,却敌,迁为将军。至栎阳,赐食邑杜之樊乡。项羽败汉王于彭城,尽复取鲁、梁地。哙还至荥阳,益食平阴二千户,以将军守广武。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选自《史记樊哙传》,有删改)


[注]①高祖,汉高祖刘邦,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刘邦出身农家,早年不事生产。在秦朝时曾出任沛县泗水亭长。后因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称沛公。②绛,绛侯周勃。③灌,灌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B.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C.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D.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爵位名。《礼记》上说,爵位有王、侯、伯、子、男五等。
B.项羽,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破釜沉舟的典故与其有关。
C.咸阳,秦朝都城,有说法认为因其位于山之南、水之北,故称咸阳。
D.陛下,宫殿的台阶下,也指对帝王的尊称,这里是对汉高祖的尊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在与项羽相见的过程中,有杀身之祸,樊哙闯进营帐谴责项羽,最终沛公从山间小路回到霸上军营,留下张良向项羽辞谢,化解了危险。
B.项羽在彭城打败汉王,后来樊哙跟从汉王攻打项羽,攻占了阳夏,俘虏了楚国周将军的士兵四千人,又把项羽围困在陈县,大败楚军。
C.在刘邦起兵后,樊哙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得到重用和封赏。沛公被立为汉王,汉王封樊哙为舞阳侯;后来,樊哙升任将军,被封为临武侯。
D.汉高祖曾躺在宫禁之中,群臣无法入宫进谏。后来樊哙推门闯入宫中,其他大臣随之而人,樊哙等人还劝谏皇上不能因宠信宦官而误国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2)哙还至荥阳,益食平阴二千户,以将军守广武。
5.《陈涉世家》中,陈胜发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从某种程度上说,本文印证了陈胜的说法,请简要说明。
2022-05-31更新 | 4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鸿门宴(节选)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          非常:意外的变故
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细说:小人的谗言
C.坐须臾,沛公起          如:去
D.从郦山下,芷阳间行       道:道路
2.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刘邦智谋的一项是(     
①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3.下列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刘邦是有防范的,害怕他逃跑。
B.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C.范增深知纵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和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2023-08-27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