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1 题号:1858120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高祖为人,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沛令恐,欲以沛应涉。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於是樊哙从刘季来。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曰: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於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祠黄帝,祭蚩尤於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於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节选自《汉高祖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B.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C.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D.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常用“祖”或“宗”,开国皇帝一般称“太祖”或“高祖”,一个君主只有一个庙号。
B.郡县,古代地方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省与县。春秋战国时,就有一些诸侯国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C.公:古爵位名,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如晋文公、秦穆公等。
D.本纪或简称纪,起始于司马迁的《史记》,是纪传体史书中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不过也有例外,如项羽无皇帝之实但其传记也称本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的出生带有神奇的色彩,他母亲刘媪曾经在大泽的岸边休息,梦中与神相遇,太公见到有蛟龙在她身上。不久,刘媪有了身孕,生下高祖。
B.刘邦曾经到咸阳去服徭役,有一次秦始皇出巡,允许人们随意观看,他看到了秦始皇,长叹一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象这样!”
C.沛令让樊哙去召回刘邦,刘邦跟从樊哙回来,沛令后悔,怕樊哙叛变,就关闭城门,据守城池,不让他进城,并想要杀掉萧何、曹参。
D.沛县父老一起杀掉了沛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想让他带领大家造反。刘邦认为事关重大,怕自己能力不足,建议推选更有能力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为人,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
(2)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族其家,尽让刘季。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文言文阅读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折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姓名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 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候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改)


[]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 ②莝:cuò,铡碎的草。
1.下列对文中加框处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B.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C.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D.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昭王”是谥号。谥号,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奖意味的称号。
B.“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C.“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D.黥徒,受黥刑的犯人,引申泛指囚徒,罪犯。黥刑又名墨刑、黵刑,上古的五刑之一,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说文解字》:“黥,墨刑在面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雎曾周游列国,回到魏国打算给魏王任职服务,可是家境贫寒又没有办法筹集活动资金,就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
B.范雎与须贾使齐时,齐襄王慕其名而赐范雎金十斤、牛肉和酒。须贾回国向相国魏齐诬告他私受贿赂、出卖情报,之后派人打断他的肋骨与牙齿。
C.秦昭王派出使臣王稽来到魏国。郑安平设法让范雎暗同王稽会面。经交谈,王稽发现范雎是个贤才,便设法带他到秦国。
D.范雎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逃过一劫。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
(2)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2019-01-24更新 | 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鸿门宴》)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此,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并力,合力
B.入前为寿                                若:你
C.至鸿门,                            谢:感谢
D.项王自不得脱                         度:估计,揣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得复见将军                           然今卒困
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                 一生彘肩
C.军中无以为乐,请剑舞             乱易整,不武
D.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壮也,犹不如人
3.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伯夷之义者
B.范增数项王                              北虽敬,实则愤怒
C.常以身蔽沛公                           人皆得以使之
D.项王乃复引兵而                       封郑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鸿门宴上项羽一见到刘邦谢罪,便洋洋自得,并脱口说出曹无伤告密之事,这充分显示了项羽坦率真诚的性格。
B.甲文中座次的安排,项羽项伯坐尊位,谋士范增坐次位,刘邦张良坐卑位,可见项羽的傲慢无礼、狂妄自大。
C.乙文中项羽面临败亡时所表现出的强烈自信与现实的处境产生的矛盾,反映了他自负、自尊而不知自省、自责的性格特征。
D.乙文中项羽作战勇敢,指挥有度,却遇到一个不认识路的田父,可见项羽失败也的确存在着“天亡我”的因素。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2019-11-04更新 | 2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称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始黯列为九卿,而公孙弘、张汤为小吏。及弘、汤稍益贵,与黯同位,黯又非毁弘、汤等。故黯时丞相史皆与黯同列,或尊用过之。黯褊心,不能无少望,见上,前言曰:“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上默然。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七岁而卒。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
B.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
C.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
D.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文中指古代地理名称,在今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南。河,古代专指黄河。
B.黄老,黄帝与老子的合称。道家尊二人为始祖,因以“黄老”代称道家。
C.九卿,古代中央政府所设立的九个高级官职的名称,但历朝的名称不尽相同。
D.五铢钱,汉代钱币名,汉武帝时始铸,重五铢,钱上有“五铢”二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眼界高远,颇有胆识。东越相攻,汲黯奉诏视察却中途返回,认为不值得过问;河内火灾他也说不必多虑。河南发生水旱灾害他却矫诏赈济。
B.汲黯无为而治,政绩显著。汲黯任东海太守时,喜欢清静无为,把政事交给自己选择的下属,让郡里百姓只做一些大事,可一年后东海郡却治理得相当好。
C.汲黯刚直不阿,受到敬重。汲黯对皇帝直言相谏,有时令皇帝都下不了台;皇帝待大将军卫青、丞相公孙弘等其他大臣十分简慢,但是对汲黯却十分尊敬。
D.汲黯出身高贵,心胸狭小。汲黯的祖先曾受古卫国国君恩宠,世代显贵。因位列九卿时的下属如今和他同级,汲黯当面指责皇帝用人像堆柴垛,后来者居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2)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2022-01-26更新 | 5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