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吕不韦(前292-前235)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2 题号:1864197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不可以直言,则过无闻,而善无自至矣。无自至则壅。

秦缪公时,戎强大。秦缪公遗之女乐与良宰焉。戎王大喜,以其数饮食,日夜不休。左右有言秦寇之至者,因扜弓而射之。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禽之。未禽则不可知,已禽则又不知。虽善说者,犹若此何哉?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齐王欲以淳于髡傅太子,髡辞曰:臣不肖,不足以当此大任也,王不若择国之长者而使之。齐王曰:子无辞也。寡人岂责子之令太子必如寡人也哉?寡人固生而有之也。子为寡人令太子如尧乎?其如舜也?齐王自以贤过于尧舜,彼胡可以开说哉?说必不入,不亡国者鲜矣。

齐宣王好射,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故乱国之主,患存乎用三石为九石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贵直论》)

[注]①秦缪公:即秦穆公。②关:同,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
B.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
C.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
D.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亡国之主不可以直言”与“诸侯之所亡”(《六国论》)两句中的“亡”字含义相同。
B.“则过无道闻”与“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道”字含义不同。
C.“以其故数饮食”与“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谏逐客书》)两句中的“故”字含义不同。
D.“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与“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穆公不怀好意地将女乐和良厨赠送给戎王,戎王不加明辨,日夜酣饮不休,反而射杀提醒秦寇将至的身边侍臣,最终导致自己被活捉。
B.宋王受到身边大臣阿谀之辞的蒙蔽,冤杀了以真实情报上报的使者,奖赏了以虚假情报上报的使者,真假不分,最后使自己狼狈而逃。
C.齐王没有识人之能,想任用没有才能的淳于髡担任太子的老师,用人不当;齐王又狂妄自大,认为自己的才能、德行与生俱来,先天就有。
D.齐宣王所拉开的弓不过三石,但身边大臣迎合齐宣王,都纷纷表示不低于九石;齐宣王信以为真,一辈子都认为自己所用的是九石之弓。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寇果至,戎王醉而卧于樽下,卒生缚而禽之。
(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过秦论》)
5.在前几位回报敌情的使者被宋王杀死之后,最后一位宋使者为何能幸免于难?请简要概括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贤者之事也,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理然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虽不肖其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异,故其功名祸福亦异。异,故子胥见说于阖闾而恶乎夫差,比干生而恶于商,死而说乎周。

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孔子闻之曰:此五人者之所以为王者佐也,不肖主之所弗安也。故天子有不胜细民者,天下有不胜千乘者。

秦缪公相百里奚,晋使叔虎、齐使东郭蹇秦,公孙枝请见之。公曰:请见客,子之事欤?对曰:非也。”“相国使子乎?对曰:不也。公曰:然则子事非子之事也。秦国僻陋戎夷,事服其任,人事其事,犹惧为诸侯笑。今子为非子之事,退,将论而罪。公孙枝出,自敷于百里氏。百里奚请之。公曰:此所闻于相国欤。枝无罪奚请?有罪奚请焉?百里奚归,辞公孙枝。公孙枝徙,自敷于街。百里奚令吏行其罪。定分官,此古人之所以为法也。今缪公乡之矣,其霸西戎,岂不宜哉?

晋文公将伐邺,赵衰言所以胜邺之术,文公用之,果胜。还,将行赏。衰曰: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郤子虎。文公召郤子虎曰:衰言所以胜邺,邺既胜,将赏之,曰:‘盖闻之于子虎,请赏子虎。’子虎曰:言之易,行之难。臣言之者也。公曰:子无辞。郤子虎不敢固辞,乃受矣。凡行赏欲其博也,博则多助。今虎非亲言者也,而赏犹及之,此疏远者之所以尽能竭智者也。晋文公亡久矣,归而大乱之余,犹能以霸,其由此欤?

(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
B.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
C.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
D.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中理然后动”与“其曲中规”(《劝学》)两句中的“中”字含义相同。
B.“死而见说乎周”与“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C.“晋使叔虎、齐使东郭蹇如秦”与“沛公起如厕”(《鸿门宴》)两句中的“如”字含义相同。
D.“归而因大乱之余”与“因遗策”(《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臣的操行为贤明的君主所喜欢,为不肖的君主所厌恶,但忠臣这一名声,无论什么君主都喜欢。
B.公孙枝请求会见晋齐两国的使者,秦缪公认为会见使者不是他的职责,也非相国的命令,于是拒绝了他。
C.通过确定官员职分来管理官员,这是秦缪公所向往的法度,因此他治国有政绩,能够称霸西戎。
D.赵衰建议晋文公奖励提出良策的郤子虎,来激励那些远离君主的人能够为君主竭尽智慧,成就霸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国僻陋戎夷,事服其任,人事其事,犹惧为诸侯笑。
(2)晋文公将伐邺,赵衰言所以胜邺之术,文公用之,果胜。还,将行赏。
5.本文所举赵衰的例子是如何体现“不苟”的?请简要说明。
2023-06-27更新 | 3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间而轼之,其仆曰:“君何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文侯请之,段干木不肯受。则文侯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案兵,不攻之。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谓也。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未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见翟璜,踞于堂而与之言。翟璜不悦。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至。既受吾赏,又吾礼,无乃难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

材料二:

段干木者,晋人也。少贫且贱,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其逾墙而避。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庐而轼。其仆问曰:“干木布衣也,君何轼?”文侯曰:“段干木,贤者也。不移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吾敢不轼乎?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又请为相,不肯。夫文侯名过齐桓公者盖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

【注】①轼:凭轼,古人乘车时表示敬意的动作。②地:指地位、权势。③量:满。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文侯A名B过C齐桓公者D盖能尊E段干木F敬G卜子夏H友I田子方J故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解释为“让……做相国”,和《鸿门宴》中“使子婴为相”中的“相”用法相同。
B.以为,解释为“认为”,和《论语》中“仁以为己任”中的“以为”词义不同。
C.责,解释为“要求”,和“求全责备”“责人从宽,责己从严”中的“责”词义相同。
D.布衣,指粗布做成的普通衣服,常用来代指平民百姓;文中指段干木是个平民百姓。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听从车夫的建议,请段干木做国相,但段干木不肯接受。魏文侯就送给段干木优厚的俸禄,并且时常前往看望他,此举受到国人的称赞。
B.和魏文侯用兵不同,鄙陋无知之人用兵,在战场上和敌人奋勇拼杀、一争高下,使无辜百姓尸横遍野,即便如此,也未必能挽救国家之亡、国君之死。
C.魏文侯对段干木敬重有加,而对翟璜却傲慢无礼。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段干木是个看轻官位、俸禄的贤者,而翟璜却要官得官,要俸禄得俸禄。
D.魏文侯认为,段干木虽隐处穷巷,却声名远扬,而自己虽然地位显赫,富有财富,但声名远远比不上段干木,理应对他凭轼以表敬意。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
(2)少贫且贱,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其逾墙而避。
5.君子用兵,为什么能够做到“莫见其形,而攻已成”?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
2023-11-04更新 | 5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

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五岁而言其要。宓子敬诺,乃得行其术于亶父。

三年,巫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观化亶父,见夜渔者,得则舍之。巫马旗问焉,曰:渔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对曰:宓子不欲人之取小鱼也。所舍者,小鱼也。巫马旗归,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若有严刑于旁。敢问宓子何以至于此?孔子曰:丘尝与之言曰:‘诚乎此者刑乎彼。’宓子必行此术于亶父也。夫宓子得行此术也,鲁君后得之也。鲁君后得之者,宓子先有其备也。先有其备,岂遽必哉?此鲁君之贤也。

三月婴儿,轩冕在前,弗知欲也;斧钺在后,弗知恶也;慈母之爱谕焉,诚也。故诚有诚乃合于情,精有精乃通于天。乃通于天,水木石之性,皆可动也,又况于有血气者乎?故凡说与治之务莫若诚。

(取材于《吕氏春秋·具备》)

宓子治亶父。齐人攻鲁,道亶父。始,父老请曰:麦已熟矣,今迫齐寇,民人出自刈附郭者归,可以益食,且不资寇。三请,宓子弗听。俄而,麦毕还乎齐寇。季孙闻之怒,使人让宓子曰:岂不可哀哉!民乎,寒耕热耘,弗得食也。弗知犹可,闻或以告,夫子弗听!宓子蹴然曰:今年无麦,明年可树。令不耕者得获,是乐有寇也。且一岁之麦,鲁不加强,丧之不加弱。令民有自取之心,其必数年不息。季孙闻之,惭曰:使穴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

(取材于贾谊《新书·审微》)


【注】①宓子贱: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后文称为“宓子”,曾担任亶父宰。   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宓子贱从旁时摇其肘                    掣:拉动。
B.必有之矣                                     数:多次。
C.弗得食也                                     曾:曾经。
D.其必数年不息                              创:伤害。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则宓子贱之怒               宓子贱不可
B.时掣摇臣之肘               夫子弗听
C.遂发所爱而令亶父        夫宓子得行此术也
D.而往观化亶父               鲁不加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二人,寡人几过
要是没有你们两人,我几乎要犯错误了
B.诚乎此者刑乎彼
自己内心赤诚,就能够为他人作出表率
C.先有其备,岂遽必哉
事先有人有准备,难道就一定能领悟吗
D.是乐有寇也
若是这样的情形,就会让敌寇感到快乐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宓子贱通过“掣肘”之举,讽劝鲁君支持自己独立进行决断。
B.宓子贱注重严刑约束,百姓就算在黑夜捕鱼也不敢贪求多得。
C.鲁君虽后知后觉,但能及时醒悟并勇于改正,也有其可贵处。
D.季孙对宓子贱的作法提出质疑,宓子贱的回应让他深感惭愧。
5.在亶父,宓子贱为政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2023-09-08更新 | 2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