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薛居正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0 题号:1873416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行周,字尚质,幽州人也。曾祖顺厉,世戍怀戎。父思继,昆仲三人,俱雄豪有武干,声驰朔塞

及庄宗收燕,以行周隶明宗帐下,常与唐末帝分率牙兵。明宗征燕,率其下拥从。乡人赵德钧谓明宗曰:“行周心甚谨厚,必享贵位。”梁将刘鄩之据莘也,与太原军对垒,旦夕转斗。尝一日,两军成列,元行钦为敌军追蹑,剑中其面,血战未解。行周以麾下精骑突阵解之,行钦获免。庄宗方宠行钦召行周抚谕赏劳而欲置之帐下又念于明宗帐下已夺行钦更取行周恐伤其意密令人以利禄诱之行周辞曰:“总管用人,亦为国家,事总管犹事王也。余家昆仲,脱难再生,承总管之厚恩,忍背之乎!”及两军屯于河上,觇知梁军自汴入杨村寨,明宗晨至斗门,设伏将之,众寡不敌,反为所乘。时矛槊丛萃,势甚危蹙。行周闻之,出骑横击梁军,遂得解去。明宗之袭郓州也,行周为前锋。会夜分澍雨,人无进志,行周曰:“此天赞也,彼必无备。”是夜,涉河入东城,比曙平之。

庄宗平河南,累加检校太保,领端州刺史。同光末,出守绛州。明宗即位,特深委遇。天成中,从王晏球围定州,败王都,擒托诺,皆有功。贼平,迁颍州团练使。长兴初,以北边陷契丹,用为振武节度使。明年,以河西用军,移镇延安。清泰初,改潞州节度使。晋祖建义于太原,唐末帝命张敬达征之,行周与符彦卿为左右排阵使。契丹主入援太原也,行周、彦卿引骑拒之,寻为契丹所败,遂与敬达保晋安寨,累月救军不至。杨光远欲图敬达,行周知之,引壮士护之。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繇是不复敢然,敬达遂为光远所害。

汉高祖入汴,加守太傅、兼中书令。杜重威据邺叛,汉祖以行周为招讨使,总兵讨之。邺平,授邺都留守,加守太尉,进爵临清王。乾祐中,入觐,加守太师,进封邺王,复授天平节钺,改封齐王。太祖践阼,加守尚书令,增食邑至一万七千户。广顺二年秋,以疾薨于位,享年六十八。赗赙加等,册赠尚书令,追封秦王,曰武懿。

(选自《旧五代史》,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方宠/行钦召行周/抚谕赏劳/而欲置之帐下/又念于明宗帐下已夺行钦/更取行周/恐伤其意/密令人以利禄诱之/
B.庄宗方宠行钦/召行周抚谕赏劳/而欲置之帐下/又念于明宗帐下/已夺行钦/更取行周/恐伤其意/密令人以利禄诱之/
C.庄宗方宠行钦/召行周抚谕赏劳/而欲置之帐下/又念于明宗帐下已夺行钦/更取行周/恐伤其意/密令人以利禄诱之/
D.庄宗方宠/行钦召行周/抚谕赏劳/而欲置之帐下/又念于明宗帐下/已夺行钦/更取行周/恐伤其意/密令人以利禄诱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兵,即亲兵或卫兵,是唐末和五代时期特有的一种军队名称,是中唐以后节度使的私兵,是节度使专兵的产物。
B.邀,意思是“拦击,堵截”,与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的“邀”含义不同。
C.食邑,中国古代君主封赐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
D.谥,古代帝王、大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评给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行周带着手下精说骑兵突进敌人阵营,为元行钦解了围,庄宗欲将其招至帐下,被他拒绝。
B.高行周有武略。明宗袭击郓州时,高行周当先锋,恰逢夜晚下暴雨,士兵都不愿前进,但高行周却认为这是很好的机会,连夜进攻,平定了邪州城。
C.高行周英勇豪健。明宗设伏兵截击梁军,反被梁军占了上风,危急之中高行周出骑兵横冲攻击梁军,才使明宗伏兵解了围。
D.高行周为人忠厚善良。杨光远想谋害张敬达,高行周派人暗中保护张敬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思继,昆仲三人,俱雄豪有武干,声驰朔塞。
(2)敬达性戆,不知其营护,谓人曰:“行周每踵余后,其意何也?”
2023·陕西·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晏球,字莹之。少遇乱,汴人杜氏畜之为子,因冒姓杜氏。晏球少沉勇有断,倜傥不群。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宴球预选,从梁祖征伐,所至立功。梁末帝嗣位,以晏球为龙骧四军都指挥使。

贞明二年四月十九日夜,汴州捉生都将李霸等作乱,纵火焚剽,攻建国门,梁末帝登楼拒战。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梁末帝见骑军讨贼,呼曰;“非吾龙骧之士乎?”晏球奏曰:“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既而晏球尽戮乱军。以功授单州刺史

(唐)庄宗入汴,晏球率骑军入援。至封丘,闻梁末帝殂,即解甲降于庄宗。明年,与霍彦威北捍契丹,受齐州防御史,乃赐姓氏,名绍虔。邺之乱,明宗入赴内难,宴球时在瓦桥,遗人招之。明宗至汴,宴球率骑从至京师,以平定功授宋州节度使。

天成二年,授北面行营副招讨,以兵戍满城。是岁,王都据定州,契丹遣秃馁率骑千余来援都,突入定州,晏球引军保曲阳。王都、秃馁出军拒战,晏球督厉军士,令短兵击贼。戒之曰:“回首者死。”贼军大败于嘉山之下,追袭至于城门。宴球围城既久,帝遣使督攻城,宴球曰:“贼垒坚峻,但食三州租税,抚恤黎民,爱养军士,彼自当鱼溃①。”帝然其言。

晏球能与将士同其甘苦,所得禄赐私财,尽以飨士,日具饮馔,与将校筵宴,待军士有礼,军中无不敬伏。其年冬,平贼。自初战至于城拔,不戮一士,上下欢心,物议以为有将帅之略。以功授天平军节度使。长兴三年,卒于镇,时年六十。赠太尉。

(节选自《旧五代史·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鱼溃:鱼腐烂。比喻自内崩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B.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C.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D.晏球闻乱/先得龙骧马五百屯于鞠场/俄而乱兵以竿竖麻布沃油焚建国楼/势将危急/晏球隔门窥乱兵见/无甲胄即出骑击之/奋力血战俄而/群贼散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古代男子成人后不便直呼其名,另取与本名涵义先关的别名,又称表字。
B.“贞明”“天成”“长兴”都是皇帝年号。年号是古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
C.“刺史”是汉朝开始设置的职官,本为出刺各地的监察官员,后成为中央常置官员。
D.“赐姓氏”,一般指天子根据功绩而赐予姓氏,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宴球少遇战乱,被人收养。王晏球少年时遇上动乱,汴都人杜氏收他为义子,因而改姓杜氏。他年少时就沉着勇敢有决断,卓越不凡,才能出众。
B.王宴球两朝立功,封官授职。他跟随梁太祖征伐,多次立功。梁末帝时率兵平定李霸叛乱,被授单州刺史。投降后唐,因平定内乱被授宋州节度使。
C.王宴球督战有力,指挥若定。定州之战,他督促军士,警告军士退却者处死,大败敌军。皇帝督促攻城,王晏球认为敌人会从内部溃烂,不急于攻城。
D.王晏球爱护士兵,大获称赞。他和将士同甘共苦,俸禄赏赐全部分给士兵,对待军士有礼,舆论认为他有将帅风度,朝廷因此任他为天平军节度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祖之镇汴也,选富家子有材力者,置之帐下。
(2)乱者惟李霸一部,陛下但守宫城,迟明臣必破之。
2019-02-14更新 | 4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植,岭南节度使。祖存约,兴元府推官。父隐,右仆射。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旧唐书》: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光逢幼嗜坟典,动守规检,议者目之为“玉界尺”。唐僖宗朝,登进士第。逾月,辟度支巡官,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转尚书左丞、翰林承旨。昭宗幸石门,光逢不从,昭宗遣内养戴知权诏赴行在,称疾解官。驾在华州,拜御史中丞。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光逢持宪纪治之,皆伏法,自是其徒颇息。改礼部侍郎、知贡举。光化中,王道浸衰,南北司为党。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门人柳璨登庸,除吏部侍郎、太常卿。(《唐摭言》云: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后三年不迁,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入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转左仆射兼租庸使,上章求退,以太子太保致仕。梁末帝爱其才,征拜司空、平章事。无几以疾辞,授司徒致仕。(《唐摭言》云: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七表乞骸,守司空致仕。)居二年,复征拜上相。

同光初,弟光允为平章事,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其清净寡欲端默如此。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时属乱离,女冠委化于他土。后二十年,金无所归,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其旧封尚在。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天成初,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卒于洛阳。诏赠太傅。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五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B.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C.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D.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表,长江以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南方六朝都泛称江表。
B.知制诰,官名,掌管起草皇帝诰命,以他官掌诏、敕、策、命者称为兼知制诰。
C.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合称,后来泛指古代的典籍。
D.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光逢世出名门。他的曾祖父赵植,曾经担任岭南节度使;他的祖父赵存约,曾经做过兴元府推官;他的父亲赵隐,也曾官至右仆射。
B.赵光逢一贯谨慎宁静。唐朝光化年中,南北司结党,赵光逢辞官到伊洛隐居,五六年断绝交往;入梁为官,七次上表请求朝廷,允许自己退休。
C.赵光逢清净寡欲,端正沉默。弟弟赵光允到家中拜访谈到政事,赵光逢在门上题字提醒,女道士寄放黄金在他家里,二十年后,金子原封没动。
D.赵光逢做事深谋远虑。在改任礼部侍郎、知贡举时,赵光逢放柳璨及第,所以柳璨受朝廷重用后,赵光逢凭借老师的身份得以回到朝廷担任要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
(2)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
2017-12-06更新 | 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杨凝式,字景度,华阴人也,父涉为唐宰相。唐昭宗朝,登进士第,解褐授度支巡官, 再迁秘书郎,直史馆。唐末梁初,涉再登台席,太祖之篡唐祚也,涉当送传国玺,时凝式方冠,谏曰: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绶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时太祖恐唐室大臣不利于己,往往阴使人探访群议,搢绅之士及祸甚众,涉常不自保,忽闻凝式言,大骇曰:汝灭吾族。于是神色沮丧者数日。凝式恐事泄,即日遂佯狂,时人谓之杨风子也。

凝式体虽蕞眇,而精神颖悟,富有文藻,大为时辈所推。凝式长于歌诗,多杂以诙谐, 少从张全义辟,故作诗纪全义之德云:洛阳风景实堪哀,昔日曾为瓦子堆。不是我公重 葺理,至今犹自一堆灰。他类若此。张从恩尹洛,凝式自汴还,时飞蝗蔽日,偶与之俱,凝式先以诗寄曰:押引蝗虫到洛京,合消郡守远相迎。从恩弗怪也。凝式诗句自佳,其题壁有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圆,清丽可喜。

凝式虽仕历五代,恣其狂逸,多所干忤,故时人目以风子。其笔迹遒放,宗师欧阳询与颜真卿,而加以纵逸。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概,辄流连赏咏。有垣墙圭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或或草,不可原诘。友人赠食,凝式书贴复云:昼寝乍兴,輖饥正甚,忽蒙简翰,猥赐盘飧。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谨修状陈谢伏惟鉴察。

其贴传世,名曰《韭花帖》。苏轼尝语: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 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清人李瑞清曰:杨景度为由唐入宋一大枢纽,《韭花帖》笔笔敛锋入纸,兰亭法也。

——(节选自《旧五代史》等)

【注】①太祖,指后晋太祖石敬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缓/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B.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綬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C.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缓/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D.大人为唐宰相/而国家至此/不可谓之无过/况手持天子玺綬与人/虽保富贵/奈千载何/盍辞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台席,古代以三台星象征三公之位,“登台席”指杨涉担任了宰相的职位。
B.五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唐宋之间的五个中原朝代。
C.真,即真书,也称正书、行书,颜真卿《多宝塔碑》为真书书法代表作品。
D.简翰,书信,“简”本指竹片,后借指信札,“翰”本指羽毛,后借指书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凝式才华聪慧过人。他曾另辟蹊径,用幽默诙谐的笔调,对张全义治理洛阳的政绩进行了赞扬。
B.杨凝式诗作高雅不俗。他写的作品既清丽可喜,又有深刻的禅意,如偶遇张从恩时写给张的赠诗。
C.杨凝式为人率真有趣。他得友人赠食,欣喜之下,写信致谢,一挥而就,竟成传世佳作《韭花帖》。
D.杨凝式书法成就颇高。苏轼盛赞他是二王颜柳之后的大家,清代李瑞清也说他是承 唐启宋的枢纽。
4.杨凝式被时人称为“风(疯)子”的内外原因分别是什么?
2023-06-12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