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8 题号:1891326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襄公八年,齐桓公卒,宋欲为盟会。十二年春,宋襄公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谏曰:“小国争盟,祸也。”不听。秋,诸侯会宋公盟于盂。目夷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襄公以伐宋。冬,会于亳以释宋公。子鱼曰:“祸犹未也。”

十三年夏,宋伐郑。子鱼曰:“祸在此矣!”秋,楚伐宋以救郑,襄公将战。子鱼谏曰:“天弃商久矣,不可。”冬十一月,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不成列。” 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常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

(节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

(二)

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以不仁之资,盗仁者之名尔。齐宣有牵牛而过堂下者,曰:“牛何之?”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夫舍一牛,于德未有所损益者,而孟子之以王。所谓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三代之所共也。而宋襄公执鄫子,用于次睢之社。君子杀一牛犹不忍,而宋公戕一国君若犬豕然,此忍为之,天下孰有不忍者耶!

泓之役,身败国衄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人能紾其兄之臂以取食,而能忍饥于壶餐者,天下知其不情也。襄公能忍于鄫子,而不忍于重伤二毛,此岂可谓其情也哉?

以愚观之,宋襄公,王莽之流。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其得丧小大不同,其不能欺天下则同也。其不鼓不成列,不能襄公之虐;其抱孺子而泣,不能盖王莽之篡。使莽无成则宋襄公,使襄公之得志,亦一莽也。

古人有言:“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襄公行王者之师,犹足以当桓公之师,一战之余,救死扶伤不暇。此独妄庸耳。齐桓、晋文得管仲、子犯而兴,襄公有一子鱼不能用,岂可同日而语哉?自古失道之君,如是者多矣,死而论定,未有如宋襄公之欺于后世者也。

(节选自苏轼《宋襄公论》)

【注释】①泓水之战出自《春秋》,此处运用春秋笔法,含有褒贬之意。②鄫子:鄫国国君,参加诸侯会时被宋襄公杀害以供奉神庙。③衄:损伤,伤害。④二毛:指老年人。⑤紾:弯转,扭曲。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襄公之虐   损:损坏
B.不不成列   鼓:击鼓攻击
C.待其已   陈:列阵
D.楚人未   济:渡河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弃商久矣   与向噌吰者相应
B.而孟子之以王 而能世推移
C.欲以不重伤、不禽二毛欺诸侯   夫我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D.此忍为之   不仁,如礼何
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
如果必定要照你所讲的那样做,那就像奴隶一般服从于他了,那又何必去开战呢?
B.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何以堪之?
祸患恐怕就在这里吧!君王想要阻止,又怎么能够承受它呢?
C.宋襄公非独行仁义而不终者也。
宋襄公不是仅仅实行仁义却没有坚持到最后的人。
D.襄公以诸侯为可以名得,王莽以天下为可以文取也。
宋襄公认为诸侯可以凭借名声得到,王莽认为天下可以凭借文章夺取。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秋》记载宋楚之战时,用字考究,“楚”“人”二字,隐含着对宋襄公的批评。
B.苏轼认为宋襄公为人狂妄,有众多能臣却不用,故而一开始就不具备称霸的德行。
C.苏轼通过对宋襄公的评论,表达出统治者只有行王道才能成就王业的仁政思想。
D.两文体裁不同,一为史传,一为史论,但司马迁和苏轼对于宋襄公的批判态度是相近的。
5.司马迁是怎样表达自己对于宋襄公的态度的?苏轼在选文(二)第一自然段中如何论述自己的观点?
2023·北京·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1]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王死九年,天下八百诸侯,会于孟津之上,不言同辞,不呼自来,尽知武王忠信,欲从武王,与之伐纣。当是时,比干、箕子、微子尚在,武王贤之,未敢伐也,还诸侯。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武王见贤臣已亡,乃朝天下,兴师伐纣,杀之。武王未下车,封比干之墓,太仓之粟,以瞻天下,此武王以礼信也。

武王封周公,使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当是之时,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加于无罪。天下家给人足,禾麦茂美。使人以时,说之以礼,上顺天地,泽及夷狄。管叔,蔡叔不知周公而谗之成王。周公乃辞位,出,巡狩于边一年。天暴风雨,日夜不休,五谷不生,树木尽。成王大恐,乃发金縢之柜,察周公之册,知周公有盛德。王乃夜迎周公流涕而行周公反国天应之福,五谷皆生,树木皆起,天下皆实。此周公之盛德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吴内传第四》

材料二:

武王即位,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孟津。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

武王已殷,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惧,穆卜,周公乃祓斋,自为质,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后而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节选自《史记·周本纪》)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A乃B夜C迎D周E公F流I涕J而K行L周M公N反O国P天O应R之S福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车,文中指从战车上走下来,与《张衡传》的“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的意思相同。
B.发,文中指打开,与《促织》中“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的“发”字意思相同。
C.偃,文中指倒下、倒伏,与成语中“偃旗息鼓”的“偃”字意思相同。
D.克,文中指攻克,与《论语》中“克己复礼为仁”的“克”字意思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武王用礼义取信天下,文王死后天下八百诸侯都同时在孟津会和,虽然他们的语言互不相通,但不用招呼都从四面八方赶来。
B.当天降异象时,成王心生畏惧,于是打开王室封存秘藏的文件柜,查阅有关周公的册子,才知道周公是一位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
C.周武王战胜殷后,向箕子询问殷灭亡的原因。箕子不忍心说殷朝的不好,就向武王讲述了国家存亡的道理,武王也觉得不太好意思。
D.当管叔、蔡叔等人怀疑周公,进谗言甚至联合武庚叛乱时,周公辞去相位,去边地巡查一年,继而平复叛乱,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
(2)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
5.周公的“盛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2023-05-08更新 | 2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孝文皇帝元年十月辛亥,皇帝即阼,谒高庙。十二月,上曰:“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帑,朕甚不取。其议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帑诸相坐律令。”二年十月,上曰:“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余各守七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欢欣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驯其民其令列侯之国。”三年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十一月,上曰:“前日诏遣列侯之国,或辞未行。丞相朕之所重,其为朕率列侯之国。”绛侯周勃免丞相就国,以太尉颍阴侯灌婴为丞相。五月,匈奴入北地,居河南为寇。帝曰:“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毋使害边境,所以输遗匈奴甚厚。今右贤王离其国,将众居河南降地,非常故,往来近塞,捕杀吏卒,入盗,甚敖无道,非约也。其发边吏骑八万五千诣高奴,遣丞相颍阴侯灌婴击匈奴。”匈奴去,发中尉材官属卫将军,军长安。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于是天子始更为元年。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乙巳,群臣皆顿首上尊号曰孝文皇帝。

(节选自《史记·孝文本纪》)


【注】①更为元年:改元为元年。从这一年起,文帝的纪年改为后元,十七年(前163)即后元元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余/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欢欣/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驯其民/其令列侯之国
B.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余/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欢欣/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驯其民/其令列侯之国
C.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余/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欢欣/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驯其民/其令列侯之国
D.朕闻古者诸侯建国千余/各守其地/以时入贡/民不劳苦/上下欢欣/今列侯多居长安/邑远/吏卒给输费苦/而列侯亦无由教驯其民/其令列侯之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亥,文中是干支纪日法,用十二天干和十地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
B.即阼,即位,登记。阼,大堂前东面的台阶,为主人之位,借指帝位。
C.太尉,秦汉时中央最高军事长官,三公之一,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事。
D.苑囿,古代蓄养禽兽、种植林木,以供皇帝、贵族游玩打猎的园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皇帝为政宽松,颇具仁人之心。他认为法律是用来禁止暴行、导人向善的,一人犯罪而连同亲人治罪是不可取的,因此废止了连坐法。
B.孝文皇帝治国有方,改革政治弊端。二年十月,他认为古代诸侯各守封地利处多,现在列侯不在封国有很多弊端,并于当年让周勃率列侯各回封国。
C.孝文皇帝崇尚节俭,避免劳民伤财。他即位二十三年,车马、服饰等都没有增添;建造陵墓霸陵时,为了节省,不用贵重的金属做装饰。
D.孝文皇帝以德化民,泽及边境内外。他用恩德感化南越王,让其去帝称臣;匈奴入盗,他也只命令守好边塞,而不发兵敌境,以免烦扰百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与匈奴约为昆弟,毋使害边境,所以输遗匈奴甚厚。
(2)匈奴去,发中尉材官属卫将军,军长安。
2020-12-12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谭延美,大名朝城人。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自后往来潼、魏间,为盗于乡里,乡里患之。周世宗镇灌渊,募置帐下。即位,补殿前散都头。从征淮南,以劳迁控鹤军副指挥使。又从克三关。时太祖领禁兵,留督牙队。建隆元年,补控鹤指挥使,稍都虞候、马步副都军头。征湖南,与解晖分领行营战棹都指挥使。时汪端寇攻朗州甚急,招讨慕容延钊遣延美率兵赴之,大败贼众,擒端以还。擢铁骑副指挥使,领睦州刺史,四迁至内殿直都知。太平兴国初,为蕲州刺史,连徙庐、寿、濠、光州军巡检使,剧贼之为害者悉就捕。六年,徙知威虏军。雍熙三年,举兵北伐,命延美为幽州西面行营都监,与田重进出飞狐北。俄遇敌,延美曰:“彼恃众易我,宜出其不意先攻之。”即麾骑军直进,敌兵将溃,大军继至,遂败之,斩首五百,获其将大鹏翼以献,以功握本州防御使。逾年,改亳州,出为镇州铃辖。端拱元年,徒知宁远军。一旦,契丹兵抵城下,延美开门以示之,不敢入。围城数日,开门如故,民出取刍粮者无异平日,契丹卒疑之,遂引去。咸平四年,以左领军卫上将军致仕。后卒于家,年八十三,建武军节度。

(选自《宋史·谭延美传》,有删节)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选自《史记·屈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B.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C.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D.躯干壮伟/少不逞遇群盗/聚谋将行剽劫/延美即趋就之/及就捕法/皆抵死/延美以与盗素不相识/获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初为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本文指宋太祖赵匡胤。
B.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官职升迁,有时也表示降职,如“左迁”。
C.致仕,也称“休致”,指官员到了年龄正常退休,与“乞骸骨”意思相同。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封爵位或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谭延美出身低微,凭借军功升职。他曾经与盗贼为伍,一度成为乡里祸患,周世宗登基后将他召至身边,让他跟随征讨,他立下功劳,受到重用。
B.谭延美英勇善战,屡次受到封赏。汪端率军前来侵犯,攻势凶猛,他奉命前往作战,大获全胜,并活捉敌军首领,后受到提拔,官职多次升迁。
C.谭延美颇有魄力,做事厉风行。他在担任军巡检使期间,把危害当地的大盗全部捕;随军北伐时,面对大队敌军,果断决策,最终打败敌人。
D.谭延美胆略过人,御敌自有妙计。面对兵临城下的紧张局势,他不是惊惶失措,而是毫无畏惧,甚至大开城门来迷惑敌军,使得敌军无功而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023-06-11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