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张孝祥(1132-1169)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0 题号:1901303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绍兴三十一年冬,虞允文击溃金主完颜亮的部队于采石矶,这是一次关系到南宋朝廷生死存亡的重要战役,朝野振奋,国人欢呼,张孝祥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本词。②写:通“泻”。③风约楚云留:当时作者知抚州(今江西市名,旧属楚国),未能亲自参战。④湖海平生豪气:《三国志·陈登传》载许汜语:“陈元龙(登)湖海之士,豪气不除。”此言其平生以陈登之豪气自负。⑤然犀处:指采石矶。晋温峤平乱还镇至采石矶,传云其下多怪物,燃犀照之,见水族奇形怪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 “雪洗” 二字一语双关,表面指的是此战于冬天大捷,白雪洗刷了金人掀起的战尘;内含洗雪 “靖康耻” 之意,此战一解宋人痛失家国之恨,令诗人喜不自胜。
B.“剪烛看吴钩” 一句描写了作者夜间燃烛抚剑,心潮难平的情景,抒发了词人目睹山河之异,对中原沦丧感到痛心,渴望恢复中原,亟欲一展平生抱负的襟怀。
C.“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 两句写物换斗移,时过境迁,古战场的辉煌已成历史陈迹,抒发了作者喜闻捷报后旋即感受到的历史虚无感。
D.此词从 “闻采石战胜” 的兴奋喜悦写起,歌颂了抗战将领的勋业,抒发了自己从戎报国的激情,奔放中有顿挫,豪健中有沉郁,读后令人深受鼓舞。
2.词人善化用前人诗句以抒己怀,请于全词中举出两例作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南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释:①乾道五年(1169年),张孝祥自请闲职以侍亲,获准,于是乘舟返乡。②沉累(lěi):指屈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日落”三句,描写远眺之景,使词人感触深长,思绪难平。
B.上片尾句描写从傍晚到月夜的景色,承上启下,为下片抒情积蓄了情势。
C.下片“人间好处”二句,运用反问,表达世间好处比不上此处风景。
D.下片尾句,词人想象满山遍野的杜若花,用美景反衬心境的悲凉。
2.有人评价此词:“吊古是明写,伤感则见于言外。”请结合本词,分析“伤感”的内涵。
2019-05-07更新 | 51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南宋·张孝祥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注释】①擫:用手按捺。②昭华:即玉管。③古调:指笛曲《梅花落》。④清都:指北宋都城汴梁。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第二句“与你携着酒壶以草荐地而坐”,表面看来答非所问,实际是引出接下来对梅园景色的描写。
B.词的上片写词人与友人于月夜对酒赏梅,天空澄澈,两树枝条如玉,在风中疏密摇曳,这些都是词人实写之景。
C.词人的下片写因忽听笛曲《梅花落》,不禁梦绕清都,梅花飘落,星稀月孤,这些都是虚写之景,同样让人感慨万端。
D.词的最后两句以景结情,词人借稀星、河影、重霜、月华组成优美的图景,抒发了与友人共赏美景的欣喜之情。
2.张孝祥的词以雄奇奔放著称,风格接近苏轼,《念奴娇·过洞庭》就是这种词风的代表作。但此词却清幽含蓄,请结合全词内容,从意象特点和情感抒发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2023-07-25更新 | 13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1.下面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
B.“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
C.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
D.这是一首豪放词,也是现实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请结合本词的上片分析二者景物描写有何不同?
2021-09-09更新 | 2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