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1 题号:1912328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貂勃恶田单,曰:“安平君,小人也。”安平君闻之,故为酒而召貂勃,曰:“单何以得罪于先生,故常见誉于朝?”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安平君曰:“敬闻命!”明日,任之于王。

王有所幸臣九人之,欲伤安平君,相与语于王曰:“燕之伐齐之时,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王曰:“左右孰可?”九人之属曰:“貂勃可。”貂勃使楚,楚王受而觞之,数日不反。九人之属相与语于王曰:“夫一人身,而牵留万乘者,岂不以据势也哉?且安平君之与王也,君臣无礼,而上下无别。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外怀戎翟,天下之贤士,阴结诸侯之雄俊豪英。其志欲有为也。愿王之察之。”异日,王曰:“召相单来。”田单免冠徒跣肉袒而进,退而请死罪。五日,王曰:“子无罪于寡人,子为子之臣礼,吾为吾之王礼而已矣。”

貂勃从楚来,王赐诸前,酒酣,王曰:“召相田单来。”貂勃避席稽首曰:“王恶得此亡国之言乎?王上者孰与周文王?”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下者孰与齐桓公?”王曰:“吾不若也。”貂勃曰:“然,臣固知王不若也。然则周文王得吕尚以为太公,齐桓公得管夷以为仲父,今王得安平君而独曰‘单’。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 安平君以惴惴之即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敝卒七千,禽其司马,而反千里之齐,安平君之功也。王不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国危矣!”王乃杀九子而逐其家,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
B.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
C.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
D.且自天地之辟/民人之治为人臣/之功者谁/有厚于安平君者哉/且王不能守先王之社稷/燕人兴师而袭齐墟/王走而之城阳之山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貂勃常恶田单”与“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这两句中的“常”字,意义相同。
B.“王有所幸臣九人之属”与“举匏樽以相属”(苏轼《赤壁赋》)这两句中的“属”,意义不同。
C.戎翟,即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D.稽首,古代九拜中最隆重的跪拜礼,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单设宴招待貂勃并询问自己哪里得罪了他,貂勃以狗只认主人不分高贵卑贱为喻,巧妙地为自己中伤田单开脱。
B.齐王的九位宠臣推荐貂勃出使楚国,以报楚国的搭救之情,貂勃去后故意多日不返,九位宠臣便趁机向齐王诬陷田单。
C.田单不计前嫌,向齐王推荐貂勃;为了化解齐王对自己的猜忌,田单自请死罪;最终在貂勃的帮助下,被加封万户夜邑。
D.齐王的九位宠臣和貂勃都认为田单有治国安民之才,但前者认为其心怀不轨,希望齐王详察之,后者敦请齐王重用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王使将军将万人而佐齐,今社稷已安矣,何不使使者谢于楚王?
(2)内牧百姓,循抚其心,振穷补不足,布德于民。
5.貂勃是如何说服齐王“亟杀此九子者以谢安平君”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谒;次曰余祭;次曰爽昧;次曰季札,号曰延陵季子,最贤,三兄皆知之。于是王寿梦谒以位让季子,季子终不肯当。谒乃为约曰:“季子贤使国及季子则吴可以兴乃兄弟相继。”饮食必祝曰:“使吾早死,令国及季子。”谒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次及季子。季子时使行,不在。庶兄僚曰:“我亦兄也。”乃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还,复事如故。谒子光曰:“以吾父之意,则国当归季子;以继嗣之法,则我嫡也,当代之君。僚何为也!”于是乃使专诸刺僚,杀之,以位让季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则吾与尔为共篡也。”卒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君子其不杀为仁,以其不取国为义。夫不以国私身,捐千乘而不恨,弃尊位而无忿,可以庶几矣。

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仰天而叹曰:“吾德出于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鲍白令之对曰:“陛下行桀纣之道,欲为五帝之禅,非陛下所能行也。”秦始皇帝大怒曰:“令之前!若何以言我行桀纣之道也?趣说之,不解则死。”令之对曰:“臣请说之。陛下筑台干云,宫殿五里,建千石之钟,立万石之簇。妇女连百,倡优累千。兴作骊山宫室,至雍相继不绝。所以自奉者,殚天下,竭民力。偏较自私,不能以及人。陛下所谓自营仅存之主也,何暇比德五帝,欲官天下哉?”始皇闇然无以应之,面有惭色。遂罢谋,无禅意也。

(节选自《说苑至公》)

注:①庶几:差不多,在文中指接近“至公”的境界。②官:公有,与“私”相对。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季子A贤B使C国D及E季子F则G吴H可I以J兴K乃L兄M弟N相O继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B.“以”在这里表示原因,这与《劝学》中“𫐓以为轮”的“以”的用法不同。
C.千乘,周制国家有事,诸侯出车千乘,故以千乘为诸侯的代称。战国时称诸侯国大者为千乘。
D.“是”与《赤壁赋》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的“是”意思相同,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不得已继承王位,他每次饮食都会虔诚祷告,祈求自己早日死去以传位贤能的季札。
B.夷昧死时,季子出使在外,不在国内,僚就自立为吴王。
C.鲍白令之认为,天下为家要实行禅让制,天下为公要实行世袭制。
D.鲍白令之以事实为依据批评秦始皇施行“桀纣之道”,令秦始皇哑口无言,面露惭色。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谒以位让季子,季子终不肯当。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5.请结合文木,简要概括治国者怎样做才能达到“至公”的境界。
2023-10-18更新 | 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昭王之时,有云如飞鸟夹日而飞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驷东而问诸太史州黎州黎曰将虐于王身以令尹司马说焉则可令尹、司马闻之,宿斋沐浴,将自以身祷之焉。王曰“止,楚国之有不穀,由身之有匈胁也;其有令尹、司马也,由身之有股肱也。匈胁有疾,转之股肱,庸为是人也。”邾文公徙于绎,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君曰:“苟利于民,寡人之利也。天生烝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侍者曰:“命可长也,君胡不为?”君曰:“命在牧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吉孰大焉”遂徙于绎。楚文王有疾,告大夫曰:“管饶犯我以义,违我以礼,与处不安,不见不思;然吾有得焉,必以吾时爵之。申侯伯,吾所欲者劝我为之,吾所乐者先我行之。与处则安,不见则思;然吾有丧焉,必以吾时遣之。”大夫许诺,乃爵管饶以大夫,赠申侯伯而行之。赵简子与栾激游,将沉于河,曰:“吾尝好声色矣,而栾激致之;吾尝好宫室台榭矣,而栾激为之;吾好良马善御矣,而栾激求之。今吾好士六年矣,而栾激未尝进一人,是进晋过而黜吾善也。”师经鼓琴,魏文侯起舞,赋曰:“使我言而无见违。”师经援琴而撞文侯,不中,中旒,溃之。文侯谓左右曰:“为人臣而撞其君,其罪如何?”左右曰:“罪当烹。”提师经下堂一等。师经曰:“臣可一言而死乎?”文侯曰:“可。”师经曰:“昔尧、舜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不违;桀、纣之为君也,唯恐言而人违之。臣撞桀、纣,非撞吾君也。”文侯曰:“释之,是寡人之过也。悬琴于城,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选自《说苑君道》,有删改)


【注】①邾文公,邾国国君。②绎,同“峄”,指峄山。③赵简子,原为晋国大夫,是赵国开国君王。④旒,国君王冠前后悬垂的玉珠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云如飞鸟夹日/而飞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驷/东而问诸太史州黎/州黎曰/将虐于王/身以令尹/司马说焉/则可/
B.有云如飞鸟夹日而飞/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驷/东而问诸太史州黎/州黎曰/将虐于王身/以令尹/司马说焉/则可/
C.有云如飞鸟夹日/而飞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驷/东而问诸太史州黎/州黎曰/将虐于王身/以令尹/司马说焉/则可/
D.有云如飞鸟夹日而飞/三日/昭王患之/使人乘驷/东而问诸太史州黎/州黎曰/将虐于王/身以令尹/司马说焉/则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庸为去是人也”的“去”,与“则有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去”字含义不同。
B.卜,用龟板占卜,与“尔卜尔筮”(《诗经·氓》)中的“卜”字含义相同。
C.大夫,职官等级名。三代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D.“吾尝好声色矣”与“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两句中的“尝”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国的令尹、司马向上天祈祷要代替楚昭王受祸,楚昭王阻止了他们并认为这就像疾病由一个人的胸脯转移到大腿和胳膊一样。
B.邹文公占卜要迁都到绎山,太史说“这虽对人民有利,但对君主不利”,邹文公认为:上天生下众民并为他们立了国君,是为了有利于他们。
C.管饶用礼义来规范、约束楚文王,楚文王与他相处时感到不安,没见到他也不想他,但楚文王认为管饶的做法符合礼义,因此要求即时封他爵位。
D.在师经为魏文侯奏琴时,魏文侯吟诵不要违背他的言语,师经用琴撞击魏文侯,师经说自己撞击的是像桀、纣一样的暴君,犯下死罪的师经被宽恕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命在牧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吉孰大焉?
②悬琴于城,以为寡人符,不补旒,以为寡人戒。
5.赵简子为什么要把栾激沉入黄河?请简要说明。
2023-01-03更新 | 8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差既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习战射,三年,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乃以兵五千人栖于会稽山上,使大夫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吴王闻齐景公死而大臣争宠,新君弱,乃兴师北伐齐。子胥谏曰:不可。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能用人。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越,腹心之疾,齐犹疥癣耳,而王不先越,乃务伐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于艾陵。其后四年,吴将复北伐齐,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乃率其众以助吴,而重宝以献遗太宰嚭。太宰嚭既数受越赂,其爱信越殊甚,日夜为言于吴王,王信用嚭之计。伍子胥谏曰:夫越,腹心之疾,今信其游辞伪诈而贪齐,破齐譬犹石田,无所用之。《盘庚》曰,‘有颠越不恭,殄灭之,俾无遗育,无使易种于兹邑’。是商所以兴也。愿王释齐而先越,不然,将悔之无及也已。吴王不听,使子胥于齐,子胥谓其子曰:吾谏王,王不我用,吾今见吴之灭矣,女与吴俱亡,无为也。乃属其子于齐鲍氏,而归报吴王。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今王又复伐齐,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且臣使人微伺之,其使齐也,乃属其子于鲍氏。夫人臣内不得意,外交诸侯,自以先王谋臣,今不用,常怏怏。愿王蚤图之。

(节选自《说苑·正谏》,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
B.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
C.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
D.子胥为人/刚暴少恩/其怨望猜贼/为祸也深/恨前日王欲伐齐/子胥以为不可/王卒伐之而有大功/子胥计谋/不用乃反怨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宰,官职名,相传殷置太宰,周称冢宰,春秋列国亦多置太宰之官,职权不尽相同。
B.委,委托,托付,本文中的“委”与“委命下吏”的“委”意思相同。
C.能,通“耐”,指禁得起,受得住,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非曰能之,愿学焉”的“能”相同。
D.劓,割鼻子的酷刑,大约起于商代,与宫刑、黥刑、刖刑、大辟合称为古代的“五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兵败求和,吴王认为齐国大臣争权,新君幼弱,存有战机,有利可图,便与越国达成和议。
B.吴国将攻齐国,越王率部队来帮助吴国,并贿赂伯嚭。伯嚭为越美言,吴王听信了伯嚭的计谋。
C.伍子胥认为,殷商对狂乱越轨不恭的人严加伐戮,斩草除根,才得以兴盛,灭越才是当务之选。
D.伍子胥认为吴国将亡,把儿子托付给齐国鲍氏。此事被伯嚭作为把柄进行诋毁,称其结交诸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王不先越,乃务伐齐,不亦谬乎?
(2)子胥专愎强谏,沮毁用事,幸吴之败,以自胜其计谋耳。
5.“正谏”,即正言规劝。请结合伍子胥的正谏,分析吴国失败的原因。
2023-09-15更新 | 6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