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0 题号:1914207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史

陆游

夜对遗编叹复惊,古来成败浩纵横。功名多向穷中立,祸患常从巧处生。

万里关河归梦想,千年王霸等棋枰。人间只有躬耕是,路过桑村最眼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破题,提示本首诗立足于评述古代浩如烟海的成败之事。
B.颔联以对比写困境和机巧对功名、祸患的意义。
C.颈联用比喻写王霸事业难以预料,回应颔联。
D.尾联卒章显志,其躬耕田园的想法让人不胜嘘唏。
2.诗人读史,产生了哪些感慨?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赏心亭

[宋]陆游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注】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②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首联回顾了在川陕的岁月,以及沿长江东下的行程。虽看似“乘兴”,飘逸洒脱,实则心事重重,深忧自己年老体衰。
B.杜诗颔联写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坼”与“浮”两字富有动态感,写出了洞庭湖水的力量和宽阔,极具恢宏气象。
C.陆诗颈联融情于景,雨中浓云笼罩江面,城中深秋落叶纷飞,萧瑟黯淡的眼前之景烘托出诗人的忧愁忧思。
D.杜诗意境开阔宏丽,诗人心胸博大。首联交代登楼缘由,蕴含强烈的今昔对比之感;尾联运用借代的手法写出对国家战局的忧思。
2.请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对比分析两首诗思想情感的异同。
2024-03-04更新 | 18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蘋洲:长满水草的沙洲。③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唐代贺知章告老还乡,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开篇追忆往事,发表感慨。“谁记”二字转折强烈,充满对年华消逝、世事变迁的无奈。
B.“酒徒”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与心存恢复的有志之士的际遇形成鲜明对比,直接抒发了自己强烈的不平和愤懑之情。
C.尾句反用典故,用略带嘲讽的口气,打趣贺知章受皇恩得以清闲归乡。
D.全词用笔蕴蓄,颇见炼字之功,“独去”“占断”“元自”“何必”等词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2.陆游在作品中称自己为“渔父”,这和古诗词中传统意象“渔父”有何异同?
2023-04-18更新 | 10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黄州

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迁流还叹学齐优。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①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陆游44岁,任四川夔州通判,次年他沿江前往赴任,于八月间到达黄州。

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典准确精当,“局促”“迁流”表现了作者处境困厄窘迫,为全诗定下基调。
B.“江声不尽”表达逝者如斯的感慨,与“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同。
C.颈联写旅程,“万里”与“一帆”相对,于一片苍凉萧瑟中更显出羁旅的孤寂凄清。
D.陆游的爱国诗篇或高亢激昂,一泻千里,或悲痛深沉,哀婉悱恻,本诗属于后者。
2.同是南宋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慨“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而陆游则在本诗中慨叹“生子何须似孙仲谋”。请结合诗句分析二人所抒发情感的异同。
2024-01-21更新 | 1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