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 《资治通鉴》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0 题号:1918619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

(节选自《史记·李陵传》)

材料二:

及贰师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上曰:将恶相属邪!吾发军多,无骑予女。陵对: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陵于是出居延,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地兵八万余骑攻陵。汉军南行,未至鞮汗山,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便衣独步出营,止左右:毋随,丈夫一取单于耳!良久,陵还,太息曰:兵败,死矣!于是尽斩旌旗,叹曰: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馀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久之,上悔陵无救,乃遣使劳赐陵余军得脱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十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复A得B数C十D矢E足F以G脱H矣I今J无K兵L复M战N天O明P坐Q受R缚S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期,与《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字意思不相同。
B.引,退却,与《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绝,断绝,与《屈原列传》中“秦伏兵绝其后”的“绝”字意思相同。
D.陈,陈列,与《过秦论》中“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陈”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说,李陵奉命出征,以避免让李广利受到集中攻击;材料二说,李陵接受了为李广利押运辎重的任务,还主动带五千勇士分散单于兵力。
B.材料二写李陵与匈奴作战时,让前行队伍拿戟与盾牌,后行队伍握弓弩。他挥师进攻,千弩齐发,敌人应弦而倒,然后汉军追击杀死几千敌人。
C.材料一写汉武帝在李陵投降之后,族杀了李陵的家人;材料二写后来汉武帝对没有救援李陵感到后悔,就派人慰劳赏赐得以逃脱的李陵余部。
D.对于李陵兵败投降一事,材料一简述了李陵被单于兵围击、最终被招降的过程;材料二详写了李陵英勇作战的情节,表现了他失败投降的无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
(2)至浚稽山止营,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
5.李陵兵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冯道

(周显德元年四月)庚申,太师、中书令瀛文懿王冯道卒。道少以孝谨知名,唐庄宗世始贵显,自是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为人清俭宽弘,人莫测其喜愠,滑稽多智,浮沉取容,尝著《长乐老叙》,自述累朝荣遇之状,时人往往以德量推之。

欧阳修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况为大臣而无廉耻,天下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

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人十有五,皆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得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莫能致之欤?

臣光曰:天地设位,圣人之,以制礼立法,内有夫妇,外有君臣。妇之从夫,终身不改;臣之事君,有死无贰;此人道之大伦也。苟或废之,乱莫大焉!范质称冯道厚德稽古,宏才伟量,虽朝代迁贸,人无间言,屹若巨山,不可转也。臣愚以为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女不正,虽复华色之美,织之巧,不足贤矣;为臣不忠,虽复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何则?大节已亏故也。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庸足称乎!

或以为自唐室之亡,群雄力争,帝王兴废,远者十馀年,近者四三年,虽有忠智,将若之何!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智士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或灭迹山林,或优游下僚。今道尊宠则冠三师,权任则首诸相,国存则依违拱嘿,窃位素餐,国亡则图全苟免,迎谒劝进。君则兴亡接踵,道则富贵自如,兹奸臣之尤,安得与他人为比哉!或谓道能全身远害于乱世,斯亦贤已。臣谓君子有杀身成仁,无求生害仁,岂专以全身远害为贤哉!然则盗跖病终而子路醢,果谁贤乎?

抑此非特道之也,时君亦有责焉。何则?不正之女,中士羞以为家;不忠之人,中君羞以为臣。彼相前朝,语其忠则反君事仇,语其智则社稷为墟;后来之君,不诛不弃,乃复用以为相,彼又安肯尽忠于我而能获其用乎!故曰,非特道之愆,亦时君之责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冯道:五代时的名人,做过五代时期五个朝代、八姓、十个皇帝共计约三十年的宰相。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滑稽多智,浮沉取容取容:屈从讨好
B.天地设位,圣人之 则:制定规则
C.虽朝代迁贸,人无间言 迁贸:变迁
D.抑此非特道之也 愆:责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天下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可怪也欤
B.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莫能致之欤有如此之势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若逆旅视过客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
D.兹奸臣之尤设九宾于廷,臣敢上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对冯道的评论立足于“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观点,认为不讲礼仪没有廉耻,个人国家都立不起来。
B.欧阳修研究五代时期的“全节”“死事”之士,发现都是武夫战卒,认为这是时逢乱世,儒者隐居不出所致。
C.针对有人肯定冯道生逢乱世而有全身远祸之贤,司马光以子路和盗跖的结局相对比,指出真正的“贤”是杀身成仁而不是求生害仁。
D.在批评冯道的同时,司马光认为不停地起用这么一个没有一点忠诚可言的宰相,五代时期的那些君主们也有责任。
4.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
B.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
C.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
D.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得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
(2)后来之君,不诛不弃,乃复用以为相,彼又安肯尽忠于我而能获其用乎!
2020-07-02更新 | 2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谓李泌曰:“广平为元帅逾年,今欲命建宁专征,又恐势分。立广平为太子,何如?”对曰:“臣固尝言之矣,戎事交切,须即区处,至于家事,当俟上皇。不然,后代何以辨陛下灵武即位之意邪!此必有人欲令臣与广平有隙耳;臣请以语广平,广平亦必未敢当。”泌出,以告广平王俶。俶曰此先生深知其心欲曲成其美也乃入固辞曰陛下犹未奉晨昏臣何心敢当储副愿俟上皇还宫臣之幸也上赏慰之。李辅国给事太子宫,上委信之。辅国外恭谨寡言而内狡险,见张良娣有宠,阴附会之,与相表里。建宁王倓数于上前诋讦二人罪恶,二人谮之于上曰:“倓恨不得为元帅,谋害广平王。”上怒,赐倓死。于是广平王俶及李泌皆内惧。俶谋去辅国及良娣,泌曰:“不可,王不见建宁之祸乎?”俶曰:“窃为先生忧之。”泌曰:“泌与主上有约矣。俟平京师,则去还山,庶免于患。”俶曰:“先生去,则俶愈危矣。”泌曰:“王但尽人子之孝。良娣妇人,王委曲顺之,亦何能为!”上谓泌曰:“今郭子仪、李光弼已为宰相,若克两京,平四海,则委官以赏之,奈何?”对曰:“古者官以任能,爵以酬功。汉、魏以来,虽以郡县治民,然有功则锡以茅土,传之子孙,至于周、隋皆然。唐初,未得关东,故封爵皆设虚名,其食实封者,给缯布而已。贞观中,太宗欲复古制,大臣议论不同而止,由是赏功者多以官。向使禄山有百里之,则亦惜之以传子孙,不反矣。为今之计,莫若疏爵土以赏功臣。于人臣乃万世之利也。”上曰:“善!”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俶曰/此先生深知/其心欲曲成其美也/乃入/固辞/曰/陛下犹未奉晨/昏臣何心敢当/储副愿俟上皇还宫/臣之幸也/
B.俶曰/此先生深知其心/欲曲成其美也/乃入/固辞/曰/陛下犹未奉晨昏/臣何心敢当储副/愿俟上皇还宫/臣之幸也/
C.俶曰/此先生深知/其心欲曲成其美也/乃入/固辞/曰/陛下犹未奉晨昏/臣何心敢当储副/愿俟上皇还宫/臣之幸也/
D.俶曰/此先生深知其心/欲曲成其美也/乃入/固辞/曰/陛下犹未奉晨/昏臣何心敢当/储副愿俟上皇还宫/臣之幸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皇,文中是指太上皇,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
B.古天子分封王、侯时,用白茅包土而授之,后遂以“茅土”指王、侯的封爵。
C.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时首创。
D.国,先秦指王、侯的封地,或天子统治的区域,后泛指国家。文中指的是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想立广平王李俶为太子,征求李泌意见,李泌认为这是皇帝家事,应该征求上皇的意见,并指出此事是有人想要离间他与广平王。
B.广平王知道李泌很了解他的内心想法,想成全他做太子,于是向皇帝表示自己无做太子之意,希望上皇还宫后再说,皇帝对此非常满意。
C.建宁王李倓得罪宠臣李辅国而被陷害至死,李俶对此很是害怕,李泌劝他只要尽到做儿子的孝心,表面上顺从张良娣,就可以平安无事。
D.郭子仪和李光弼已是官至宰相,后来又克复了两京,平定了天下,对于如何封赏二人,李泌援引旧例,出谋划策,为皇帝解决了难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张良娣有宠,阴附会之,与相表里。
(2)大臣议论不同而止,由是赏功者多以官。
5.李泌为什么认为自己将来不会像建平王那样被赐死?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2-07-22更新 | 8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文本二

帝西都洛阳。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辩告勿笞辱军吏卒;爵及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已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

帝置酒洛阳南官,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

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脱輓辂,羊裘,因齐人虞将军求见上。上召见,问之。娄敬曰: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洛阳东有成皋,西有崤、渑,倍河,乡伊、洛,其固亦足恃也。上问张良。良曰: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说是也。上即日车驾西,都长安。拜娄敬为郎中,号曰奉春君,赐姓刘氏。

(摘编自《资治通鉴·汉纪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需要断开处对应的字母填写到答题卡的横线上。
民A前B或C相D聚E保F山G泽H不I书J名K数L今M天N下O已P定Q令R各S归T其X县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意思是登记,文中指登记户籍,与《鸿门宴》中“籍吏民”的“籍”意思相同。
B.衣,文中指衣服,即衣服是羊毛织成的,《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五十者可以衣帛也”也指衣服。
C.山东,这里指崤山以东,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有所不同。
D.委输,转运物资。这里指漕运,渭水通黄河,有遭运便利,可保障物资输送。
3.下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登基之初以洛阳为都,且颁布了一系列安定天下的政策,宴饮时追问群臣成败之由,高起等人认为是能够与功臣共利,不嫉贤妒能。
B.季布在项羽手下为将时,多次用言语羞辱刘邦,后自己卖身为奴,隐匿民间;朱家仗义执言,被滕公转送刘邦,刘邦赦免了季布,任为郎中。
C.娄敬凭借乡亲虞将军见到刘邦,他极力建议改都长安,并用与人争斗时要扼住喉咙、按住脊背说明长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后被刘邦采纳。
D.群臣以东有成皋,西有崤、渑等地利条件陈述建都洛阳可行,而张良从地利、物资保障和应对变乱等角度阐述理由,倾向于定都长安更打动刘邦。
4.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
(2)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5.朱家见滕公为季布辩说,采用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
2023-05-08更新 | 1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