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1933929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

晋文公入国,至于河,令弃笾豆茵席,颜色黎黑,手足胼胝者在后,咎犯闻之而夜哭。文公曰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其不欲吾反国乎对曰:笾豆茵席,所以资者也,而弃之;颜色黎黑,手足胼胝,所以执劳苦,而皆后之。臣闻国君蔽士,无所取忠臣;大夫游,无所取忠友;今至于国,臣在所蔽之中矣,不胜其哀,故哭也。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沈璧而盟。

北郭骚踵见晏子,乞所以养母者。晏子使人分仓粟府金而遗之,辞金而受粟。有间,晏子见疑于景公,出奔,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说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吾闻之曰:‘养其亲者,身更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遂造公庭,求复者曰:晏子天下之贤者也,今去齐国,齐国必侵矣,方必见国之侵也,不若先死。请绝颈以白是子!逡巡而退,因自杀也。公闻之大骇,乘驱而自追晏子,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子之以死自己也,太息而叹曰:婴不肖,罪过固其所也,而士以身明之,哀哉!

吴赤市使于智氏,假道于卫,宁文子具贮缔三百制,将以送之,大夫豹曰:吴虽大国也,不壤交,假之道,则亦敬矣,又何礼焉!宁文子不听,遂之吴赤市。至于智氏,既得事,将归吴,智伯命造舟为梁。吴赤市觉其逾礼,阴使人视之,盖用兵在后,将袭卫。吴赤市称疾而留,使人告卫。

故惠君子,君子得其福;惠小人,小人尽其力;夫德一人其身,而况置惠于万人乎?人君胡可不务爱士乎!

(节选自《说苑·复恩》)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公曰/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其不欲吾反国乎/
B.文公曰/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其不欲吾反国乎/
C.文公曰/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其不欲吾反国乎/
D.文公曰/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其不欲吾反国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蔽游”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蔽”字含义不同。
B.“逡巡而退”与“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过秦论》)两句中的“逡巡”含义相同。
C.“遂致之吴赤市”与“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
D.“夫德一人活其身”与“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两句中的“活”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将要回国,咎犯听到他的做法后,半夜里哭泣,晋文公对此疑惑不已,最终指黄河水为誓以消除咎犯的顾虑。
B.北郭骚听说晏子高义,登门拜访晏子并向其乞求用来奉养母亲的东西,晏子慷慨地施以援手。后来北郭骚为了报答晏子而自杀。
C.赤市因为得到卫国的方便,在发现智伯用来送自己回国的船逾越礼数后,他敏锐地察觉其中阴谋并派人通知卫国。
D.齐景公怀疑晏子,晏子出奔而逃,北郭骚在负责通报的人面前杀身明贤,齐景公听后感到恐惧害怕,亲自驾车追回晏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笾豆茵席,所以资者也,而弃之;颜色黎黑,手足胼胝,所以执劳苦,而皆后之。
(2)吾闻之曰:“养其亲者,身更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
5.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心愿达成后将要报恩的句子是哪些?读罢《陈情表》,晋武帝非但没有治李密的罪,反而称赞并奖赏了他。请结合本文分析,晋武帝这样做的合理之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轸为秦使于齐,过魏求见犀首。犀首陈轸。陈轸曰:“轸之所以来者,事也。公不见轸,轸且行,不得待异日矣。”犀首乃见之。陈轸曰:“公恶事乎?何为饮食而无事?”犀首曰:“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恶事?”陈轸曰:“请移天下之事于公。”犀首曰:“奈何?”陈轸曰:“魏王使李从以车百乘使于楚,公可以居其中而疑之。公谓魏王曰:‘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无久,旬五之期。’王必无辞以止公。公得行,因自言于廷曰:‘臣急使燕、赵。急约车为行具。’”犀首曰:“诺。”谒魏王,王许之,即明言使燕、赵。

诸侯客闻之,皆使人告其王曰:“李从以车百乘使楚,犀首又以车三十乘使燕、赵。”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楚王闻之曰:“李从约寡人,今燕、齐、赵皆以事因犀首,犀首必欲寡人,寡人欲之。”乃倍李从而以事因犀首。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为不可。令四国属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复相魏。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梁君与田侯不欲。犀首曰:“请国出五万人,不过五月而赵破。”田盼曰:“夫轻用其兵者,其国易危;易用其计者,其身易。公今言破赵大易,恐有后咎。”犀首曰:“公不慧也。夫二君者,固已不欲矣,今公又言有难以惧之,是赵不伐而二士之谋困也。且公直言易,而事已去矣。夫难构而兵结,田侯、梁君见其危,又安敢释卒不我予乎?”田盼曰:“善。”遂劝两君听犀首。犀首、田盼遂得齐、魏之兵。兵未出境,梁君、田俘恐其至而战败也,悉起兵从之,大败赵氏。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犀首,即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曾任魏国犀首。②梁君,魏国国君魏惠王。田侯,齐国国君齐威王。③难构,即“构难”,结怨,交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
B.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
C.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
D.齐王闻之/恐后天下得魏/以事属犀首/犀首受齐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赵闻之/亦以事属犀首/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犀首谢陈轸”与“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谢”字含义相同。
B.百乘即一百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百乘”“千乘”常用作兵力的代称。
C.“其身易穷”的“穷”意为陷入困境,与“图穷匕首见”中的“穷”意思不同。
D.“公之不慧也”与“士之耽兮”(《氓》)两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轸在出使齐国时途径魏国,趁机求见了魏国的公孙衍,并告诉公孙衍,不能只吃吃喝喝,而应该把天下的政事承担起来。
B.楚国起初和李从有约定,要把政事交由李从,但后来在燕、赵两国的劝说下,楚国改变主意,又把政事交给了公孙衍。
C.公孙衍主张攻打赵国,而田盼认为公孙衍说得太容易,攻打赵国可能会有后患,田盼的这一说法没有得到公孙衍的认同。
D.公孙衍和田盼率军攻打赵国,军队还未出国境,魏王和齐王担心他们吃败仗就又给他们增加了兵力,结果击败了赵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与燕、赵故矣,数令人召臣也,曰无事必来。今臣无事,请谒而往。
(2)夫难构而兵结,田侯、梁君见其危,又安敢释卒不我予乎?
5.公孙衍在听从陈轸的建议后,他本人获得了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
2023-04-30更新 | 9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见太宰嚭,太宰嚭问曰:“孔子何如?”对曰:“臣不足以知之。”太宰曰:“子不知,何以事之?”对曰:“惟不知,故事之,夫子其犹大山林也,百姓各足其材焉。”太宰嚭曰:“子增夫子乎?”对曰:“夫子不可增也。夫赐其犹一累壤也,以一累壤增大山,不益其高,且为不知。”

赵简子问子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齐景公谓子贡曰:“子谁师?”曰:“臣师仲尼?”公曰:“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其奚若,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赵襄子谓仲尼曰:“先生委质以见人主七十君矣,而无所通,不识世无明君乎?意先生之道,固不通乎?”仲尼不对。异日,襄子见子路曰:“尝问先生以道,先生不对。知而不对则隐也,隐则安得为仁;若信不知,安得为圣?”子路曰:“建天下之鸣钟,而撞之以莛,岂能发其声乎哉?君问先生,无乃犹以莛撞乎?”

卫将军文子问子贡曰:“季文子三穷而三通,何也?”子贡曰:“其穷事贤,其通举穷,其富分贫,其贵礼贱。穷而事贤则不悔;通而举穷则忠于朋友,富而分贫则宗族亲之;贵而礼贱则百姓戴之。”

(节选自《说苑·善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
B.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
C.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
D.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不知,故事之”与“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六国论》)两句中的“故事”含义相同。
B.“简子不说曰”与“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C.“先生委质求见诸侯”与“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两句中的“委质”含义相同。
D.“宗族亲之”与“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宗族”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宰伯嚭就孔子的为人问子贡,子贡说自己不了解,还用泥土来比喻自己,用大山来比喻孔子,进行两相比较,从而彰显了孔子的伟大。
B.子贡对齐景公所问孔子贤明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表示不知道,于是齐景公就责备子贡既然知道孔子贤明却不知贤明到什么程度,实属不该。
C.对于赵襄子的问题,孔子默不回答,于是赵襄子见到子路后便以之相告,并认为孔子是故意隐瞒自己的主张,称不上是一个仁厚之人。
D.子贡认为季文子在困境之中能崛起成功,是因为季文子处于困境时能事奉贤人,处于成功时能帮助别人,忠于朋友,受到了大家爱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奚若。
(2)建天下之鸣钟,而撞之以莛,岂能发其声乎哉?
2023-08-09更新 | 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楚之君相与为好会于宛丘之上。宋使人往之,晋、楚大夫曰:趣以见天子礼见于吾君,我为见子焉。使者曰:冠虽弊,宜加其上;履虽新,宜居其下;周室虽,诸侯未之能易也。师升宋城,犹不更臣之服也揖而去之,诸大夫瞿然,遂以诸侯之礼见之。

齐攻鲁。子贡见哀公,请求救于吴。公曰:奚先君宝之用?子贡曰:使吴责宝而与我师,是不可恃也。于是以杨干麻筋之弓六往。子贡谓吴王曰:齐为无道,欲使周公之后不血食,且鲁、邾之赋归齐,不识以此益齐,吴之利与?非与?吴王惧,乃兴师救鲁。诸侯曰:齐伐周公之后,而吴救之。于吴。

楚庄王欲伐晋,使豚尹观焉。反曰:不可伐也。其忧在上,其乐在下。且贤臣在焉,曰沈驹。明年,又使豚尹观,反曰:可矣。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其君好乐而无礼;其下危处以怨上。上下离心,兴师伐之,其民必反。庄王从之,如其言矣。

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黯往视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简子曰:何其久也?黯曰:谋利而得害,由不察也。今蘧伯玉为相,史蝤佐焉,孔子为客子贡使令于君前甚听其佐多贤矣简子按兵而不动。

秦、楚毂兵,秦王使人使楚,楚王使人戏之曰:子来亦卜之乎?对曰:然!”“卜之谓何?对曰:吉。楚人曰:噫!甚矣!子之国无良龟也。王杀子以衅钟,其吉如何?使者曰:秦、楚毂兵,吾王使我先窥。我死而不还,则吾王知警戒,整齐兵以备楚,是吾所谓吉也。且使死者而无知也,又何衅于钟,死者而有知也,吾岂错秦相楚哉?我将使楚之钟鼓无声,钟鼓无声则将无以整齐其士卒而理君军。夫杀人之使,绝人之谋,非古之通议也。子大夫试熟计之。使者以报楚王。楚王赦之。

(节选自《说苑·奉使》)


【注】①邾:古国名,在今山东。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孔子为A客B子贡C使令D于君E前F甚听G其佐H多贤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室虽微”与“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微”含义不同。
B.“遂朝于吴”与“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两句中的“朝”含义相同。
C.“果如其言矣”与“果不如先愿”(《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果”含义相同。
D.“王方杀子以衅钟”与“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两句中的“方”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国派使者参加晋楚的会盟,两国大夫要求宋国使者以拜见天子的礼节拜见两国君主,宋国使者据理力争,态度坚决,表明绝不会那样做,最后赢得尊重。
B.子贡前去游说吴王,他指出齐国进攻鲁国是无道行为,如果齐国成功会更强大,对吴国没有好处,如果吴国能帮助鲁国,一定能够得到其他诸侯国的敬重。
C.豚尹第二次去晋国打探情况时发现,晋国国内的形势与上一年相比变化很大,上下离心离德。此时讨伐它,其百姓一定会造反。楚庄王听从了他的建议。
D.秦使面对楚王发出的死亡威胁,从容指出如死后没有知觉,衅钟没有意义;如死后有知觉,一定会让楚国的钟鼓无声,于楚有损。楚王最终赦免了秦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简子将袭卫,使史黯往视之,期以一月,六月而后反。
(2)我死而不还,则吾王知警戒,整齐兵以备楚,是吾所谓吉也。
2023-05-11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