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1 题号:193420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霸小矣。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

鲁昭公卒,定公立。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有删节)

【注】:①料:计算。量:量具。平:公平,精确。②五羖:指五羖大夫百里奚。③累绁:用绳索捆绑,引申为拘禁。④粥:通,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C.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D.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是“往,到……去”的意思,与《赤壁赋》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的“适”含义不同。
B.“军”为“驻扎”,“军”与《鸿门宴》“沛公军霸上”的“军”含义相同。
C.“涂”是道路的意思,与《齐桓晋文之事》“行旅之人皆欲出于王之涂”的“涂”含义相同。
D.“归”为“返回”的意思,与《大道之行也》中“男有分,女有归”的“归”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他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奔走游说,即使遭到打击、排斥,甚至受到围困,仍执着追求。
B.孔子有着很强的治国能力。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国相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
C.孔子知识渊博,勤奋刻苦。他整理和编纂了《诗》《礼》《乐》《春秋》等古代儒家文化典籍,对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D.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2)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5.孔子认为秦穆公称霸天下的原因有哪些?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鸿门宴》语段,完成各题。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1.下列句中的划线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沛公起厕     如:到……去
B.乃令张良留     谢:感谢
C.芷阳间行        道:取道
D.沛公不杯杓     胜:能承受
2.下列句中划线字与“撞而破之”中的“破”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已去,至军中
B.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
C.常以身蔽之
D.项伯杀人,臣
3.下列句子与“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大王来何操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018-10-11更新 | 5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士卒未附,百姓不信。愿得君之宠臣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穰苴发疾而死。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B.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C.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D.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已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以官职为氏。先秦时有姓有氏,称姓区别婚姻,称氏区别贵贱。
B.漏,即更漏,古代计时器,铜制有孔,可滴水,有刻度标志以计时间。
C.亲戚,古代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但不包括父母兄弟等至亲。
D.大夫,春秋战国时的一种官职,等级地位比“卿”低,比“士”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骧苴富有才华,得到君王赏识。他虽为妾室所生,然而具有文才武略。齐国有难之时,他得到晏婴举荐,最终受到齐景公重用。
B.司马穰苴军令严明,斩杀失职宠臣。监军庄贾违反约定,司马穰苴按律将其斩杀,景公派人救助,他仍严惩不贷,以此震慑三军。
C.司马穰苴体恤下属,出兵取得胜利。他关心士兵,亲自过问士兵生活,与士兵平分粮食,后全军士气大振,使燕、晋围军不战而退。
D.司马穰苴建立功业,得以封为高官。他率兵出征,收回亡失故地。景公亲自带领百官到城外迎接,犒赏军队。后穰苴被封为大司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士族来附,百姓不信。
(2)田氏日益尊于齐。已而大夫鲍氏、高之属害之,谮于景公。
2020-05-29更新 | 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将军公孙贺。义渠人,其先胡种。贺父浑邪,景帝时为平曲侯,坐法失侯。贺,武帝为太子舍人。武帝立八岁,以太仆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岁,以轻车将军出云中。后五岁,以骑将军从大将军有功,封为南窌侯。后一岁,以左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无功。后四岁,以酎金失侯。后八岁,以浮沮将军出五原二千余里,无功。后八岁,以太仆为丞相,封葛绎侯。贺七为将军,出击匈奴无大功,而再侯,为丞相。坐子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为巫蛊,族灭,无后。

节选自《史记列传第五十一》

材料二

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

初,贺引为丞相,不受印缓,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材诚不任宰相。”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左右问其故,贺曰:“主上贤明,臣不足以称,恐负重责,从是殆矣。”

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节选自《汉书公孙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
B.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
C.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
D.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舍人”中国古代官名,初设置于秦汉,执掌东宫宿卫,后来也兼管秘书、侍从之职。也指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
B.“坐”本义是指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后引申为就坐、留守、座位,因……而定罪、因为等。此处应理解为“因……而定罪”。
C.“拜”本义表示敬意的礼节,引申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此文中指授予一定的官职。
D.“左右”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的“左右”意一致,做“近臣、随从”解释。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贺的祖先是匈奴人,他同他的父亲都曾封侯,也曾因犯法失候。
B.公孙贺年轻时是骑士,参军数立战功。公孙贺的母亲卫君孺,是卫皇后的姐姐。
C.公孙贺不愿接受丞相印绶,认为自己凭才能不能担任宰相一职,汉帝和大臣非常感动。
D.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代替公孙贺做了太仆,父子同居公卿之位。其子却因宠骄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贺七为将军,出击匈奴无大功,而再侯,为丞相。
(2)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发觉,下狱。
5.公孙贺被族灭的原因是什么?
2021-05-19更新 | 8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