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7 题号:194276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希怿字伯和,燕王八世孙。登淳熙十四年进士第。赵汝愚帅福建,希怿为属吏,尝言:治人如修身,治政如理家,爱民如处昆弟。取古今官著惠爱者缉为一编,曰:“是吾师矣。”汝愚之,荐于宪辛弃疾。弃疾尚气,僚吏不敢与可否,希怿独尽言无所避。属邑候官苦税重,每不登额,希怿稽核公帑羡钱以足之。弃疾亦荐其能。汝愚当国,调江东运司干办。

同寅有坐侂胄党者,诸司莫敢荐,希怿贤其人,请以荐己者荐之。改太平州通判。先是盗而逃者,捕得处死。希怿言:“强盗特贷命而辄逃者斩,今黥罪致死,非法之平也。”自是皆减死论。

迁江西茶盐提举。岁饥,恶少聚劫,希怿将自临按,幕属力止之,不听,曰:“希怿不出,饥民终不得食,且召乱矣。”遂行发粟赈给禽首谋者治之其党遂散。升本路帅兼漕事。黑风峒罗世传寇郴阳,奸民潜通贼,阴济以粮。希怿捕治之,贼乏食,乃去。未几,李元砺寇郴,陈廷佐寇南安,复诱罗世传与合,劫掠至龙泉。有何光世者,能知贼动息,希怿授光世计,诱世传诛元砺以自赎。功未竟,移知平江府,其后世传果缚元砺以献,廷佐势孤,亦降。

移知太平州,希怿为倅日,习知其民利病,遂损折帛价,减榷额,以苏民力。已而乞祠,迁端明殿学士,换昭信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致仕。嘉定五年卒,年五十八,赠少保,封成国公。

(节选自《宋史·赵希怿传》有删改)

注①榷:专营;专卖②酤:薄酒、清酒。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遂A行B发C粟D赈E给F禽G首H谋I者J治K之L其M党N遂O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汝愚嘉之”的、“嘉”是赞美,赞许的意思,与《师说》中“余嘉其能行古道”的“嘉”字含义相同。
B.黥,又称墨刑,是在罪人面上或额头上刺字,再染上墨,作为受刑人的标志。《水浒传》中的林冲曾经受过此刑。
C.“俾诱世传诛元砺以自赎”的“俾”是让、使的意思,与《促织》中“又嘱学使俾入邑庠”的“俾”字含义不同。
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宋代对于官吏致仕的条件有着严格的规定,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汝愚非常赏识赵希怿,把他推荐给上司辛弃疾,辛弃疾对赵希怿的办事能力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B.赵希怿的同事因受韩佗胄的牵连,各个部门都不敢推荐,赵希怿请求举荐自己的人举荐他。
C.赵希怿任江西茶盐提举时,一些恶少聚众抢劫,赵欲亲自审理,幕僚极力劝阻,但他毅然照自己的想法做。
D.赵希怿任职平江府时,授计何光世引诱罗世传诛杀李元砺以赎罪;最终贼人陈廷佐势单力孤,也来投降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奸民潜通贼,阴济以粮。希怿捕治之,贼乏食,乃去。
(2)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登泰山记》)
5.赵希怿曾说:“治人如修身,治政如理家,爱民如昆弟。”他是这么做的吗?请举例回答。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人。登进士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按齐州叛卒,狱成,有欲夜篡囚者,兑以便宜斩之,人服其略。张尧佐判河阳,兑言尧佐素无行能,不宜以戚里故用。改同知谏院。狄青宣抚广西,入内都知任守忠为副,兑言以宦者观军容,致主将掣肘,非计。仁宗为罢守忠。太常新乐成,王拱辰以为十二钟磬一以黄钟为律,与古异,胡瑗及阮逸亦言声不能谐。诏近臣集议,久而不决。兑言:“乐之道广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讵容轻议。愿参新旧,但取谐和近雅者,合而用之。”进侍御史知杂事,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转运使制禄与郡守殊,时有用弹劾夺节及老疾请郡者,一切得仍奉稍。兑言非所以劝沮,乃诏悉依所居官格。兑在言职十年,凡所论谏,不自表襮,故鲜传世。出知杭州,帝书安民二字以宠。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南人谓自刘氏纳土后,独兑著清节。还知河阳,帝又宠以诗。徙邓州。富人榜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为解。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教之尔。讯之果然。兑历守名郡,为政简严,老益精明。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卒,年七十六,曰庄。从弟先,起进士,知信州、南安军,抚楚州,历利、梓、江东、淮南转运使。所至治官如家,人目以俚语:在信为错安头,谓其无貌而有材也;在楚为照天烛,称其明也。楚有民迫于输赋,杀牛鬻之。里胥白于官,先愍焉,但令与杖。通判孙龙舒以为徒刑,毁其案。明日龙舒来,先引囚曰:汝罪应杖,以通判贷汝矣。遣之出。积官至秘书监致仕。兄兑尚无恙,事之弥笃。闲居一卒,年八十三。子庭玉,年六十即弃官归养。人贤其家法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
B.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
C.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丞/转工部尚书致仕
D.自邓归/泊然无仕宦意/对便殿力丐退/英宗命无拜/以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积官尚书右承/转工部尚书致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知:同某官的意思,职位相等于某官之副。宋时某些官署副长官或佐贰官多带此衔,如同知枢密院事、同知贡举、同知国用事等。
B.黄钟:十二律中的第一律。十二律是中国古代的定音方法,其他所有的律都生于黄钟,故文中王拱辰认为“十二钟磬一以黄钟为律”。
C.谥:有官谥和私谥,多为官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后妃等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李兑谥号“庄”是对他的褒奖。
D.纪;古代纪年的一种方式,木星绕地球一周约需十年,古称十年为一纪,李商隐的《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一句,用“四纪”以突出唐玄宗在位时间之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兑明察于事。针对新乐,他指出和谐近于雅正的就应采用;在邓州,他无需审讯即可明断富人家的仆人并非自杀。
B.李兑为官敢谏。对狄青担任任守忠的副职的问题,他勇于表达看法;在官吏傣禄不合官级时,他及时向皇帝进谏。
C.李兑家风醇厚。他的堂弟李先在朝廷身居要职,年老时对他依旧恭敬;李先的儿子恪守孝道,弃官回家供养李先。
D.李先安民有术。李先用治家的方法处理公事,治下之民钦服他的才能;他体谅百姓生活不易,轻刑甚至宽免罪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徙越州,加龙图阁直学士、知广州,南人谓自刘氏纳土后,独兑著清节。
(2)楚有民迫于输赋,杀牛鬻之。里胥白于官,先愍焉,但令与杖。
5.有人评价李兑“任职期间备受荣宠”,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1-04-12更新 | 32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虞允文,字彬甫,隆州仁寿人。绍兴二十三年始登进士第,除秘书丞,累迁礼部郎官。

金主亮修汴,已有南侵意。允文上疏言:金必败盟,愿诏大臣豫思备御。时三十年正月也。金使王全、高景山来贺生辰,口传亮悖慢语,欲得淮南地,索将相大臣议事。十月,金主渡淮,中外震恐,枢臣叶义问督江淮军,允文参谋军事。十一月壬申,金主率大军临采石。上命允文往芜湖趣显忠交权军,且犒师采石。允文至采石,我师三五星散,解鞍柬甲坐道旁,皆权败兵也。允文谓坐待显忠则误国事,遂立招诸将,勉以忠义,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其二并东西岸而行,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数百艘绝江而来,直薄宋军,军小却。允文入阵中,抚时俊之背曰: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几女子尔。俊即挥双刀出,士殊死战,大败之,上慰藉嘉叹。

孝宗受祥,参知政事史浩议。欲尺陕西,上将召允文问陕西事,隆兴元年入对。史浩既素主弃地及拜相亟行之且亲为诏有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允文入对言今日有八可战。上问及弃地,允文以筋画地防其利宝。上曰:此史浩误朕。

上命选谏官,允文以李彦颖、林光朝、王盾对。三人皆鲠亮,又以文学推重于时,故荐之,久不报。曾觌荐一人,赐第,推谏议七去。允文、克家争之,不从。允文力求去,授少保、武安军节度使、四川官抚伸,讲封夜国公。淳熙元年。后四年,上幸白石大阅,见军皆少壮,谓辅臣曰虞允文行沙汰之效也。寻诏赠太傅,赐忠肃。

(选自《宋史卷三百八十三列传第一百四十二》)

1.下列对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史浩既素主/弃地及拜相/亟行之/且亲为/诏有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己
B.史尊既素主弃地/及拜相/亟行之/且亲为/诏有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己
C.史浩既素/主弃弛及拜相/亟行之/且亲为诏/有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
D.史浩既素主弃地/及拜相/亟行之/且亲为诏/有曰/弃鸡肋之无多/免狼心之未已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进士第,就是考中进士。进士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能取得的最高一级功名,分为“进士及第”“进土出身”“同进士出身”三甲。
B.麾,原指指挥军队用的旗帜,“麾下”一词可以指部下,也可以敬称将帅。
C.参知政事,宋朝不设丞相,以三司使、枢密使和参知政事代之。参知政事是掌管行政权,眼权、礼遇接近于宰相。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的评价。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允文很有远见,能对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他及时察觉了完颜亮将要发动战争的苗头,并提醒朝廷早做准备应对。
B.虞允文善于用兵,能出奇制胜。在采石之役中,他及时鼓舞了士气,制定了作战策略,转败为胜,体现出军事才能。
C.虞允文忠心耿耿,一心为国。在国家政事上,他极力主战,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皇帝对此大加赞叹,采纳了他的主张。
D.虞允文性格耿直,心性高傲。当发现权臣受宠,而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皇帝重视时,就不愿再留在官场,一心请辞。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部分甫毕,敌已大呼,亮麾数百艘绝江而来,直薄宋军,军小却。
(2)三人皆鲠亮,又以文学推重于时,故荐之,久不报。
5.采石之战中,虞允文是怎样来激励宋朝官兵的?
2021-11-20更新 | 1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①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②,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③,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④,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未果。元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讽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选自《宋史·唐震传》)

注:①牒:指简札,短信。②干政:干预朝廷政事。③尹京:做京城长官。尹,长官。④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
B.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
C.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
D.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亦指“及第”,指乡试中举的举人进京参加在秋季举行的会试和殿试,考中进士。
B.“擢”,指官员提拔。古代官员任免升降有一些专用名词。如 “晋” “陟”“提”等可以表示提拔官员。
C.“咸淳”,宋度宗赵禥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D.“昧爽”,天色纪时法,指天将明未明之时。中国古人用“天色纪时法”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震严于律己。唐震为人耿直,不随便与人结交,有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权贵主动举荐,唐震也不为所动。
B.唐震为官清正。唐震为官,以公正廉洁著称;任临安府通判时,看到仗恃贾似道势力的潜说友执法上的错误,他敢于抵制。
C.唐震心系百姓。江东大旱,唐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百姓;饶州城池被攻破的危急关头,唐震也不愿丢弃百姓独自逃生。
D.唐震忠勇报国。仆人劝唐震趁番江门城门还没有关闭,赶快出去还可以脱身,唐震怒斥不听;城破被俘,宁死也不签署投降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2)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
2020-01-04更新 | 2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