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1943678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子芸瓜而误斩其根。曾皙怒,援大杖击之,曾子仆地,有顷乃苏,蹶然而起,进曰:“曩者参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参,得无乎?”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孔子曰:“汝闻瞽叟有子名曰舜?舜之事父也,索而使之,未尝不在侧,求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大棰则走,以逃暴怒也。今子身以待暴怒,立体而不去,杀身以陷父不义,不孝孰是大乎?汝非天子之民邪?杀天子之民罪奚如?”以曾子之材,又居孔氏之门,有罪不自知,处义难乎!

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谓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听。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返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毁仁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

子路问于孔子曰:“请释古之学而行由之意,可乎?”孔子曰:“不可。昔者,东夷慕诸夏之义,有女,其夫死,为之内私婿,终身不嫁。不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苍梧之弟,娶妻而美好,请与兄易。忠则忠矣,然非礼也。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不顺其初,虽欲悔之,难哉!”

(节选自《说苑·建本》)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
B.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
C.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
D.退屏鼓琴而歌/欲令曾皙听其歌声/令知其平也/孔子闻之/告门人曰/参来勿内也/曾子自以无罪使人/谢孔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人,指王公贵族之类的高位者,或是对父母长辈的称呼。文中指曾子的父亲。
B.“得无疾乎”中“疾”的意思与《劝学》“声非加疾也”中“疾”的意思不同。
C.“今子委身以待暴怒”中“委”的意思与《庖丁解牛》中“如土委地”的意思相同。
D.东夷,古时中原对东方各部落的统称。夷,后来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皙脾气暴躁,仅因儿子锄草时不慎斩断了瓜苗的根,便拿起大棍击打儿子,致使儿子倒地,不省人事。
B.孔子对曾参被父亲用大棍打却不知道躲闪的行为进行了批评,认为曾参的做法会使他的父亲陷入不义。
C.孔子认为子路很有才能,如果再进一步学习,将不会有人能超过子路,但喜欢长剑并不能帮助他提高才能。
D.孔子认为东夷女子在其丈夫死了之后,虽然没有再次出嫁,但纳私婿的做法也不符合贞节的本义。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子欲释古之学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为是,用是为非乎?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5.孔子劝子路学习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今图之。”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 鞠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盛壮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偻行见荆轲,曰:“光与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欲自杀以激荆轲,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中国古代官职名,既是辅佐大臣,又是皇帝的老师,古代“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之一。 此文中的“太傅”是指燕太子丹的“太子太傅”,即“太子的老师”。
B.子,有多种含义。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子”是第四等。它又是对男子的尊称,如“孟子”“孔子”。在文中,它表示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
C.足下,表示尊敬对方,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都可用“足下”。
D.《战国策》,是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
3.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鞠武向太子举荐田光,田光向太子举荐荆轲,鞠武和田光都举荐别人,但原因并不相同。
B.文中的太子丹是一个以国事为重、礼贤下士,而又有点儿疑心的人物。
C.田光自杀既因为要激励荆轲,又因为太子的叮嘱——“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D.本文着重写了太子丹力图国事,亲自去拜访鞠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的故事。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019-12-17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为赵合从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囊驼,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两者大王何居焉?故弊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

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昧,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主君欲一天下,安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节选自《战国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B.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C.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D.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之早计之/
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霸王之资”中的“之”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之”含义不同。
B.文中“则诸侯割地以事楚”的“以”和“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中的“以”含义相同。
C.文中“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中的“诚”和“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诚”含义不同。
D.文中“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中的“料”与“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中的“料”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     
A.苏秦告诉楚威王,楚国直接影响和制约着秦国的盛衰;楚国强盛了秦国就被削弱,楚国变弱秦国就变强大。
B.苏秦希望楚王及早谋划合纵之事,如果采纳这个建议,就可以让崤山以东各国都来进贡朝拜,奉行楚王诏令。
C.苏秦告诉楚王,主张连横的人是割让自己侍奉的国主的领土讨好秦国,来结交强秦侵略诸侯,最终会招来祸患。
D.楚威王认为,秦国贪婪暴虐如虎狼,山东诸国又迫于秦威,不敢与楚国深入谋划,所以合从联盟必将大祸临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
(2)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
5.苏秦前往楚国游说,他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打动楚王?请简要概括。
2023-07-11更新 | 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彼人臣之公,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亲戚,奉公举贤则不避仇雠,忠于事君,仁于利下,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党,伊、吕是也

赵宣子言韩献子于晋侯曰:其为人不党,治众不乱,临死不恐。晋侯以为中军尉。河曲之役,赵宣子之车干行,韩献子戮其仆。人皆曰:韩献子必死矣,其主朝升之,而暮戮其仆,谁能待之?役罢,赵宣子觞大夫,爵三行,曰:二三子可以贺我。二三子对曰:不知所贺。宣子曰:我言韩厥于君,言之而不当,必受其刑。今吾车失次而戮之仆,可谓不党矣,是吾言当也。

晋文公问于咎犯曰:谁可使为西河守者?咎犯对曰:虞子羔可也。公曰:非汝之仇也?对曰:君问可为守者,非问臣之仇也。子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赦臣之过,荐之于君,得为西河守。咎犯曰: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

楚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子文召廷理而责之曰: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将死。廷理惧,遂刑其族人。成王闻之,不及履而至于子文之室曰:寡人幼少,置理失其人,以违夫子之意。于是廷理而尊子文,使及内政。国人闻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党何忧乎?乃相与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国法程。廷理释之,子文不听。恤顾怨萌,方正公平。

(节选自《说苑·至公》)

1.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需要加停顿位置的字母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吾A在B上C位D以E率F士G民H士I民J或K怨L而M吾N不O能P免Q之R于S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公法则不阿亲戚”与成语“刚正不阿”中的“阿”字含义相同。
B.廷理,春秋时楚国官名,掌刑狱。
C.“遂致其族人于廷理”与“致知在格物”(《大学之道》)两句中“致”字含义不同。
D.黜:废掉官职,表示相同或相近意思的还有“罢”“免”“擢”“夺”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宣子向晋侯推荐韩献子,认为韩献子为人公正,不拉帮结派,御下有法,临危不惧,晋侯就让韩献子做了中军尉。
B.咎犯向晋文公举荐了仇人虞子羔去做西河的郡守,此举让晋文公惊讶不已,也让虞子羔深受感动。
C.楚国令尹子文的宗族中有人不守国法,管理刑狱的官员将这个人拘押了,但听说是令尹子文的族人后又释放了他。
D.楚国令尹子文为正国法,不惜将族人杀了,都城里的百姓知道此事后都作歌传唱,表达内心对子文公正的肯定、赞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于事君,仁于利下,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党,伊、吕是也。
(2)吾不以私事害公事,子其去矣,顾吾射子也!
5.某地在组织党员学习时有如下发言,请你结合选文,为发言提供二条充分合理的论据。要求句式整齐,富有语势;不超过50个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党员干部还应向古人学习:学习韩献子不结私党,杀了赵宣子的车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党员干部应该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守住党纪法纪底线,做工作中的实在人,做国家、人民的公仆。

2023-10-16更新 | 5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