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4 题号:194400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安庆绪以尹子奇为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甲戌,尹子奇以兵十三万趣睢阳。许远告急于张巡,巡自宁陵引兵入睢阳。巡有兵三千人,与远兵合六千八百人。贼悉众逼城,巡督励将士,昼夜苦战。凡十六日,擒贼将六十余人,杀士卒二万余,众气自倍。

尹子奇复引大兵攻睢阳。张巡谓将士曰:吾受国恩,所守,正死耳。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不酬勋,以此痛心耳!将士皆激励请奋。巡遂椎牛,大给士卒,尽军出战。贼望见兵少,笑之。巡执旗,帅诸将直冲贼阵。贼乃大溃,斩将三十余人,杀士卒三千余人,逐之数十里。

尹子奇益兵围睢阳益急,张巡于城中夜鸣鼓严队若将出击者贼闻之达旦儆备。既明,巡乃寝兵绝鼓。贼以飞楼瞰城中,无所见,遂解甲休息。巡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余将各将五十骑开门突出,直冲贼营,至子奇麾下,营中大乱,斩贼将五十余人,杀士卒五千余人。巡欲射子奇而不识,乃剡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奇,乃得其状,使霁云射之,丧其左目,几获之。

壬子,尹子奇复征兵数万,攻睢阳。睢阳城至是食尽,馈救不至,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皆饥病不堪斗,遂为贼所围,张巡乃修守具以拒之。贼为云梯,置精卒二百于其上,推之临城。巡预于城潜凿三穴,候梯将至,于一穴中出大木,末置铁钩,钩之使不得退;一穴中出一木,柱之使不得进;一穴中出一木,木末置铁笼,盛火焚之,其梯中折,梯上卒尽烧死。贼又以钩车钩城上棚阁,钩之所及,莫不崩陷。巡以大木,末置连锁,锁末置大镮,拓其钩头,以革车拔之入城,截其钩头而纵车令去。贼又于城西北隅以土囊积柴为磴道,欲登城。巡不与争利,每夜,潜以松明、干蒿投之于中,积十馀日。贼不之觉,因出军大战,且使人顺风持火焚之。贼不能救,经二十余日,火方灭。巡之所为,皆应机立办,贼伏其智,不敢复攻。

(《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材料二

巡退军睢阳,扼其咽领,前后据守,自春徂冬,大战数十,小战数百,以少击众,以弱制强,出奇无穷,制胜如神,杀其凶丑,凡九十余万。贼所以不敢越睢阳而取江淮;江淮所以保全者,巡之力也。

(唐·李翰《进张巡中丞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标点符号,请将对应的字母填在答题卡的横线上。
张A巡B于C城D中E夜F鸣G鼓H严I队J若K将L出M击N者O贼P闻Q之R达S旦T儆U备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是古代的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在重要地区设置的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元朝时废除。
B.“解甲”的意思是脱下铠甲,“甲”是古代战士穿的用皮革或金属片制成的护身服,与“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中“甲”意思相同。
C.“巡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余将各将五十骑开门突出”中的“突出”,与“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突出”的意思不同。
D.“守具”即守卫用的战具,主要是为了防御敌人爬城、破坏城墙等攻击行为,其主要器械有叉竿、飞钩、擂木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子奇帅领军队攻打睢阳时,因远远看到迎战的士兵甚少而嘲笑他们,结果被张巡率领的守军打得落荒败逃。
B.叛军再次围困睢阳时,张巡让士兵在晚上鸣鼓整队使叛军整夜戒备,白天停止敲鼓使敌人放松警惕,然后带领部下直入敌营大败叛军。
C.尹子奇再次调集几万士兵围困睢阳城,用云梯、钩车等各种工具攻城,张巡都——破解了,但是睢阳守军也损耗至一千六百多人。
D.张巡退守睢阳,以守为攻相持激战,既大量地消耗了叛军的军力,又大大阻滞了叛军的进攻势头和速度,保全了江淮之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念诸君捐躯命,膏草野,而赏不酬勋,以此痛心耳!
(2)贼不之觉,因出军大战,且使人顺风持火焚之。
5.睢阳之战是“安史之乱”的转折点,张巡守睢阳为何能多次以少胜多战胜叛军?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真宗时,马知节、韩崇训皆以检校官签书枢密院事。知节为人质直,真宗东封泰山,车驾发京师,上及从官皆蔬食。封禅礼毕,上劳宰臣王旦等曰:“卿等久食蔬,不易。”旦等皆再拜。知节独进言:“蔬食者,惟陛下一人而已。王旦等在道中与臣同次舍,无不私食肉者。”又顾旦等曰:“知节言是否?”旦再拜曰:“诚如知节之言。”

(节选自《涑水记闻》卷七)

材料二:

马知节,字子元。父全义,国史有传。全义,太祖深念之,知节方七岁召见,特授供奉官。少感慨自立未冠监彭州兵有老成风。景德三年签书枢密院事,迁副使,大中祥符七年罢。天禧元年知枢密院事,二年罢。以疾除节度观察留后,求外任,授知贝州。既而上悯其癯瘁,止命归镇,而上党、大名之民争求迎之。卒年六十五,赠侍中,谥正惠。赋性疏直,遇事敢言,不少自屈。所与游皆时之贤士,居常以方略自任。初监兵潭州,何承矩为守,颇以文雅饰吏治。知节慕之,故折节读书。雍熙间护博州兵,时刘廷让败于君子馆,知节完城缮甲,储积刍粟,僚吏皆不悦。既而虏果至,以有备引去。李顺之叛,诏与王继恩同讨贼。继恩恶其不附己,遣知彭州,付以羸兵扞贼。贼十万众攻城,知节力战,适兵至而贼溃。知秦州,州尝质羌酋支属二十余人,逾二纪矣。知节曰:“羌亦人,岂不怀归?”悉释之。羌怀其德,讫终更不犯塞。知益州,始请以省校代乡户运舟,自是蜀人免破产之。在延州,戎寇至,方上元,遂张灯启关,宴乐累夕,虏不测,因引去。诏发澶、魏六州粮输定武。时虏方内寇,知节守镇州,曰:“粮之来,资寇也。”止令于舟车所至收之,虏无所得而遁。知节所至,皆以威爱临下,而事无不济。特疾恶太过,不能无怨也。

(节选自《隆平集·枢密》)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少感A慨自B立C未冠D监E彭州F兵G有老H成风。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封,指帝王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昭告天下太平。因泰山在东,故名。
B.自屈,指委屈自己,“不少自屈”与“句读之不知”的句式不同。
C.患,指忧患、祸患,与“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患”词义不同。
D.不测,指难以预料、揣测,与成语“变幻莫测”中的“莫测”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知节凭借先人余荫年少为官,后因仰慕何承矩而改变志趣,学习诗书。他所交往的人都是当世贤士,但过于嫉恨坏人坏事,也招致了一些怨言。
B.刘廷让在君子馆战败,马知节在博州赶紧修缮城池,整治武器,储备粮草,属官对此都心生不满。不久敌人果然到来,因无隙可乘只好引兵退去。
C.秦州将羌人首领的很多亲属作为人质,长期不放他们回去,马知节担任知州后,心生不忍,将他们全部释放。羌人心怀感激,很久不再侵犯边塞。
D.在延州任职时,正值元宵节前后,戎寇突然而至。马知节于是张灯结彩,为引诱敌人入内而大开关门,接连几夜宴饮作乐,戎寇后来自动离去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继恩恶其不附己,遣知彭州,付以羸兵扦贼。
(2)知节所至,皆以威爱临下,而事无不济。
5.从材料一、材料二的事例中,除可看出马知节“为人质直”“赋性疏直”的性格外,还可看出他的哪些优良品质?请简要概括。
2024-02-22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更始元年三月,王凤与太常偏将军刘秀等徇昆阳、定陵、郾,皆下之。王莽遣司空王邑驰传,与司徒王寻发兵平定山东;征诸明兵法六十三家以备军吏,又驱诸猛兽虎、豹、犀、象之属以助威武。诸将见寻、邑兵盛,皆反走,入昆阳,惶怖,忧念妻孥,欲散归诸城。刘秀曰:“今兵谷既少而外寇强大,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昆阳即拔,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诸将怒曰:“刘将军何敢如是!”秀笑而起。会候骑还,言:“大兵且至城北,军陈数百里,不见其后。”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秀复为图画成败,诸将皆曰:“诺。”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秀使王凤与廷尉大将军王常守昆阳,夜与五威将军李铁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时莽兵到城下者且十万,秀等几不得出。寻、邑纵兵围昆阳,鼓之声闻数十里。或为地道、冲棚撞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不以军事为忧。刘秀至郾、定陵,悉发诸营兵。诸将贪惜财物,欲分兵守之。秀曰:“今若破敌,珍宝万倍,大功可成;如为所败,首领无余,何财物之有?”乃悉发之。六月,己卯朔,秀与诸营俱进,自将步骑千余为前锋,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且复居前,请助将军!”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千级。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寻、邑乱,汉兵乘锐崩之,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赴水溺死者以万数。王邑、严尤、陈茂轻骑渡水逃去。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填写相应位置的标号。
雨A下B如注C川D盛E溢F虎豹G皆股H战I士J卒K赴水L溺死者M以万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通常指崤山以东地区。“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中的“山东”即此意。
B.候骑,担任侦察巡逻任务的骑兵。“萧关逢候骑”(《使至塞上》)中的“候骑”是军官名。
C.己卯朔,其中“己卯”可以用来纪年,也可以用来纪月、日,“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
D.陈,同“阵”,军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中的“陈”是“拿”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更始元年三月,汉军将领率兵攻克多地,王莽发兵应对,还以虎、豹、犀、象等猛兽来助军威。
B.汉军诸将见敌军人多势众,都往回跑,进入昆阳城,惊慌不安,担忧妻子儿女,并想从这里分散到其他城邑去。
C.刘秀率军冲向敌军斩杀几十人,将领们受到鼓舞都以一当百冲向敌人;王寻因轻敌而被杀,城里的军队也冲杀出来,敌军最终溃败。
D.汉军里应外合,势不可当,王莽军队溃不成军;逃跑的士兵互相踩踏,倒在地上的尸体遍布一百多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将素轻秀,及迫急,乃相谓曰:“更请刘将军计之。”
(2)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
2024-05-20更新 | 5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东海太守獏阳汲黯为主爵都尉。始,黯为谒者,以严见惮。其在东海,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时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谈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黯多病,病且满三月;上常赐告者数,终不愈。最后病,庄助为请告。上曰:“没黯何如人哉?”助曰:“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魔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上曰:“然。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大将军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人或说黯曰:“自天子欲群臣下大将军,大将军尊重,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大将军闻,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大将军青虽贵,有时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上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既辞行,过大行李息曰:“黯弃逐居郡,不得与朝廷议矣。御史大夫张汤,智足以拒谏,诈足以饰非,务巧佞之语,辩数之辞,非肯正为天下言,专阿主意。主意所不欲,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因而誉之。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公列九卿,不早言之,公与之俱受其戮矣。”息畏汤,终不敢言;及汤败,上抵息罪。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踞厕:坐于床边,有不够正式之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B.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C.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D.使黯任职/居官无以逾人/然至其辅少主/守城深坚/招之不来/麾之不去/虽自谓贲育亦不能夺之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尧舜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所以称唐虞之治。
B.揖客,指与主人行平等礼、长揖不拜的宾客,文中指与卫青分庭抗礼的属员。
C.燕见,是古代帝王在朝堂之上召见臣子的礼节,对君臣的礼仪皆有极高要求。
D.大行,是中国古代朝廷掌管诸侯及少数民族事务的官职,如张骞曾封为此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在东海为官时,喜好清静。因身体多病,他深居简出,把东海事务都放手给手下官员,实现了东海大治,被人称赞。
B.汉武帝是一位有雅量的皇帝,他虽对刚正少礼节的汲黯颇有微词,但也能理解他并肯定他,甚至在汲黯生病时会给予关心。
C.听闻汲黯对待自己的态度与他人不同,卫青更加欣赏汲黯;而汲黯对国家政事上的见解,亦让卫青对他更加尊重。
D.汲黯看清张汤的为人,在调离京城之前,特意劝告李息尽快给皇上谏言;而李息懦弱,未听从汲黯之言,因而祸及自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2)大将军青尊宠,于群臣无二,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
5.为什么“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请结合材料做简要分析。
2021-11-11更新 | 11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