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张孝祥(1132-1169)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5 题号:1955645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诸客往赴东邻之集

张孝祥

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交代时令,描绘了晚秋的景色,其中叠词“翻翻”,形象地写出庭前树叶飘飞的姿态。
B.“凉砧敲月”中的“敲”字炼字精巧,用语新奇,生动地写出了人们月下赶制寒衣的情景。
C.“不堪频倚栏”一句直抒胸臆,通过词人无法忍受“清寒”、频倚栏杆表达复杂的心绪。
D.下片四句描绘了邻翁祭祀社神、设宴请客,词人陶然而醉的场景,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2.这首词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在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之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泛湘江

[南宋]张孝祥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

注①此词作于词人遭谗言去职,从桂林北归途中。②蝶梦:梦蝶,出自《庄子》。水云乡:隐者居所,出自苏轼的诗歌。③渠:通“遽”,迅速。央:尽。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的开头“濯足”二句即运用屈原作品的词语,但又切合舟行途中的情景。“濯足”,即洗脚。“晞发”,指晒干头发。这种朝晞发而夕濯足的意象,显示出词人高洁的情怀。
B.“吴山”二句承上抒发词人深藏内心的渴望舟行到潇湘的意愿。“买得”三句进一层揭示此次北归,六月下湘江的机遇。
C.“制荷衣”三句都是用了屈原作品中的句子:“制芰荷以为衣兮”“纫秋兰以为佩”“盍将把兮琼芳”。这三句承上转下,而屈原的伟大人格和作品,浮现在词人的脑海里,倾注到笔底下。
D.“唤起”三句,以无比敬仰的心情赞颂屈原其人及作品的不朽价值。“九歌”即屈原的九首祭神乐歌,“三闾”即《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才华横溢的贾生。
E.结尾“莫遣”二句把超越时空的思维意识回归到现实中清幽的自然画景,显示出乐趣迅速消失殆尽。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2019-08-23更新 | 7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于湖怀古

张孝祥

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边书静,烽烟息。通轺传,销锋镝。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龙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


【注】①该词作于张孝祥因反对投降派主张宋金和议而被弹劾罢归于湖(即今安徽芜湖)期间。②巴滇绿骏:指晋明帝所乘的骏马。③老奸:指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④轺(yáo)传:马车。使者所乘之车。⑤渡江天马:指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词题“于湖怀古”可知此为怀古词。上阕开篇点题,并通过“悲陈迹”总领上阕所写之景。
B.“巴滇绿骏”五句写晋明帝击垮王敦的史实,在对比中表明对晋明帝的赞扬和对王敦的嘲讽。
C.下阕“边书静,烽烟息”,意为终于盼来和平;而“仰”字含“期待”之意,期望朝廷中兴。
D.宋高宗渡江南下,重新建立宋朝,延续国祚;东南一带佳气葱郁,大有基业传承千载的气象。
2.本词中的“销锋镝”,与《过秦论》中“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销锋镝”有不同的表达目的。请简要分析。
2022-02-22更新 | 14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

张孝祥

今夕复何夕,此地过中秋。赏心亭上唤客,追忆去年游。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

驭风去,忽吹到,岭边州。去年明月依旧,还照我登楼。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搔首思悠悠。老子兴不浅,聊复此淹留。

【注】①这首词是张孝祥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到桂林以后,在中秋节赏月时写的。此前他得北伐名将张浚拳荐,领建康留守。遭秦桧排挤,张浚病故,张孝祥先被罢归芜湖,后被调到桂林。②扶路:沿着旧路。③遨头:此指太守。④老子兴不浅:《晋书·庾亮传》载:“亮在武昌,诸佐吏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入手应题,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呼应“桂林中秋”,而后进入对去年的追忆。
B.上阕后五句运用虚写,描绘了去年在建康赏月的情景,景物壮丽,场面热闹。
C.尽管时空已变,但诗人觉得明月依旧,再次登楼,平添了几许人生感慨。
D.词人运用典故,以老子自居,表现了他面对眼前之景意兴阑珊的心情。
2.请简要分析“玉界拥银阙,珠箔卷琼钩”和“楼下水明沙静,楼外参横斗转”各自运用的艺术手法。
2023-05-04更新 | 18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