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6 题号:1966219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苏轼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注]这首词根据韩愈的《听颖师弹琴》一诗改写而成。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端四句先写乐声初发,仿佛一对青年男女在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亲昵地私语,谈爱说恨,卿卿我我,写出了乐声初发时轻柔哀怨的特点。
B.“忽变轩昂勇士”五句,写曲调由低抑到高昂,犹如战士在鼓声下驰骋沙场,无人可挡,形象地写出了乐声骤然突变、高亢激昂的特点。
C.下阕“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句,运用“留白”的手法表现音乐的魅力,也点出了深刻哲理:真正有内涵的,从不在言语上夺人眼球。
D.最后五句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果。“无泪与君倾”比起原诗中“湿衣泪滂滂”更为含蓄、深沉。
2.听琵琶曲,苏轼在本词中言“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叹“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两位诗人为什么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请分别加以概括。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其三)

苏轼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

[注]①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②青:指新麦;③麨:干粮。

鹧鸪天

辛弃疾

石壁虚云积渐高,溪声绕屋几周遭。自从一雨花零落,却爱微风草动摇。

呼玉友①,荐溪毛②,殷勤野老苦相邀。杖藜忽避行人去,认是翁来却过桥。

[注]①玉友:此处指酒;②溪毛:溪边的野菜。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词和辛词题材大体相同,都描绘了乡村生活图景,语言清新质朴,富有情趣。
B.苏词用泛出光亮的繁茂麻叶暗示“雨后”,与辛词中“雨”所蕴含的情感相同。
C.苏词中的“一村香”是从嗅觉角度着笔,而辛词是从视、听角度描写田园风光。
D.苏词上片提及了村里煮茧、缫丝等农事活动,本词对农事活动则并未涉及。
2.这两首词的下片都塑造了乡野老人的形象,其特点和作用并不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4-04-26更新 | 29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下列词句,均属于婉约风格的一组是
①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
②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④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⑤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⑥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张孝祥《六州歌头》)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⑥D.④⑤⑥
2020-03-17更新 | 9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

苏轼

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词中“微冷”的原因有哪些?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中“轻”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3.词的结句表达词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2018-04-28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