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7 题号:1984405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齐、燕、代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带以其剑。姚贾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韩非知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之间三年,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听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子良之逐臣,棘津之仇不庸,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人之贾人也,南阳之敝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霸。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垢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也。使若卞随、务光、中屠狄,人主岂得其用哉!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秦王曰:然。乃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节选自刘向《战国策·秦策五》)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故A明B主C不D取E其F污G不H听I其J非K察L其M为N己O用P故Q可R以S存T社U稷V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与“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
B.“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两句中的“辞”字含义相同。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是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代指国家或朝廷。
D.西戎,是上古时期在西北地区的一个以犬为图腾的非华夏部落,古代以戎泛称我国西部各少数民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国联合共谋秦国,秦国君臣一筹莫展;姚贾保证“绝其谋,安其兵”自请出使四国之时,秦王高兴地赐他以土地、授予其职上卿。
B.秦王指责姚贾“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姚贾申明自己“忠王而王不知”并告诉秦王“听谗,则无忠臣”。
C.面对秦王质疑自己的出身与品节,姚贾不卑不亢,以“有垢丑大诽”的姜太公、管仲等四人为例,说明明主用人,应当重在其能。
D.姚贾瓦解了四国之间的联盟,促进了秦始皇统一大业,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秦王重赏姚贾自有其理由,但诛杀韩非却令人叹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
(2)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
5.韩非是如何向秦王诋毁姚贾出使四国行为的?请从出使效果和目的两个角度加以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案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
B.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
C.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
D.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鼎,相传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
B.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非华夏部落统称,即北戎和西狄的合称。
C.“以鼎与楚”的“以”字,与《论语》中“仁以为己任”的“以”意思相同。
D.子,是古代对人的一种敬称,多指的是男子,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您”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错和张仪对秦国的扩张与发展有不同的看法,张仪高瞻远瞩,提出了“伐韩”的策略,为秦国设计了走向强大的有效途径。
B.在张仪看来,据有传国之宝,并按照地图户籍,借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天下人都会俯首听命的,这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根本。
C.在司马错看来,对地盘狭小而百姓穷困的秦国而言,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才更有可操作性,所以他选择了以攻蜀国来强秦的道路。
D.秦惠王可谓是一位善于纳谏,兼听则明的君主,他果断采纳了司马错的建议,出兵攻蜀,蜀地划归秦国的版图后,秦国越发强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
(2)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
2023-04-04更新 | 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之。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参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寡人为人臣而遽谏其君者。今寡人有国家,立社稷,有谏则死无赦。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乃入谏。庄王立鼓钟之间,左伏扬姬,右拥越姬,曰:吾钟鼓之不暇,何谏之听!苏从曰:臣闻之,好道者多资,好乐者多迷;好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荆国亡无日矣,死臣敢以告王。王曰:善。左执苏从手,右抽阴刀,刎钟鼓之悬,明日授苏从为相。

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门大夫入言曰:晋人咎犯也,欲以乐见。平公曰:内之。止坐殿上,则出钟磬竽瑟。坐有顷,平公曰:客子为乐。咎犯对曰:臣不能为乐,臣隐。平公召隐士十二人。咎犯曰:隐臣窃愿昧死御。平公曰:诺。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平公问于隐官,曰:占之为何?隐官皆曰:不知。平公曰:归之!咎犯则申其一指曰:是一也,便游赭画,不峻城阙;二也,柱梁绣,士民无褐;三也,侏儒有余酒,而死士渴;四也,民有饥色,而马有栗秩;五也,近臣不敢谏,远臣不得达。平公曰:善。乃屏钟鼓,除竽瑟,遂与咎犯参治国。

(选自《说苑·正谏》,有删改)

【注】①傥:倘若。②诎: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B.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C.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D.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寡人恶为人臣而遽谏其君者”与“死亦我所恶”(《鱼我所欲也》两句中“恶”字含义相同。
B.“爱其死而不谏其君”与“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两句中“爱”字含义不同。
C.“臣不能为乐,臣善隐”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两句中“善”字含义相同。
D.“柱梁衣绣”与“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梁惠王上》)两句中“衣”字含义和用法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在海上游玩六个月不愿回国,并下达了谁说要回去就处死谁的命令,颜烛趋冒死进谏,齐景公认为颜烛趋触犯了自己的禁令,要杀死他。
B.齐景公认识到杀死颜烛趋不仅成就了颜烛趋忠臣之名,还会使自己成为像历史上臭名昭著的桀、纣这样的昏君,所以最终没有杀害颜烛趋。
C.楚庄王继位为国君后三年不理朝政,荒淫无道,在苏从的劝说下,楚庄王用割断吊挂钟鼓绳子的方式表示不再沉迷声乐、美色,并且拜苏从为国相。
D.晋平公喜好音乐,咎犯投其所好,利用自己擅长乐技的优点接近晋平公,成功让晋平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励精图治,与咎犯一道治理国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2)吾钟鼓之不暇,何谏之听!
5.同为进谏,文中苏从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在进谏方式上有何不同?请概括说明。
2023-04-30更新 | 11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灵王即位,欲为霸,会诸侯,使椒举如晋求诸侯。晋君欲勿许。司马侯曰:“不可。楚王方侈,君其许之,修德以待其归!若归于德,吾犹将事之,况诸侯乎?若适淫虐,楚将弃之,吾谁与争?”公曰:“晋有三不,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齐、楚多难,有是三者,何向而不济?”对曰:“恃马与险,而虞邻之难,是三也。恃险与马,不足以为固也,从古以然,是以先王务德音以享神人,不闻其务险与马也。若何虞难?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有何能济,君其许之。”乃许楚。灵王遂为申之会,与诸侯伐吴,起章华之台,为干溪之役,百姓罢劳怨怼于下,群臣畔于上。公子弃疾作乱,灵王亡逃,卒死于野。故曰:“晋不顿一戟而楚人自亡。”司马侯之谋也。

楚平王杀伍子胥之父,子胥出亡,挟弓而干阖闾。阖闾欲兴师伐楚,子胥谏曰:“不可。臣闻之,君子不为匹夫兴师。且事君犹事父也。亏君之义,复父之仇,臣不为也。”于是止。蔡昭公朝于楚,有美裘,楚令尹囊瓦求之,昭公不予。于是拘昭公于郢,数年而后归之,昭公济汉水,沉璧曰:“诸侯有伐楚者,寡人请为前列。”楚人闻之,怒,于是兴师伐蔡。蔡请救于吴。子胥谏曰:“蔡非有罪也,楚人无道也。君若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此时可矣。”于是吴兴兵伐楚,遂败楚人于柏举,而成霸道,子胥之谋也。故《春秋》美而褒之。

(节选自《新序·善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B.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C.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D.齐有仲孙之难而获桓公/至今赖之/晋有里克之难而获文公/是以为盟主/卫邢无难/狄亦丧之/故人之难不可虞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殆,意为危险。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中的“殆”含义相同。
B.吾谁与争,与《岳阳楼记》中“吾谁与归”句式相同。
C.倍,同“背”,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倍”含义不相同。
D.前列,文中是指先锋、先头部队。与我们平常所说的“位居前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侯劝晋君暂时迎合楚王,若楚王仁德,诸侯自然会去侍奉他,否则,晋国再去灭掉楚国来争霸。
B.楚灵王召集诸侯会盟后发动战争,兴建宫室,百姓怨声载道,公子疾发动叛乱,楚灵王最终死在荒野。
C.伍子胥出逃到吴国,吴王阖闾想出兵帮他报仇,但子胥劝阻吴王,不能为了给子胥报仇而损害君王道义。
D.蔡昭公因一件美裘触怒楚国贵族,被囚数年才获释。回国途中他立誓报仇,后求救于吴,吴最终打败楚国。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恃此三者而不修政德,亡于不暇,有何能济,君其许之。
(2)蔡非有罪也,楚人无道也。君若有忧中国之心,则若此时可矣。
2022-11-20更新 | 5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