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9 题号:1985319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周道既衰,坏于幽、厉【1】,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陵夷二百余年而孔子兴。以圣德遭季世,知言之不用而道不行,于是应聘诸侯,以答礼行义。西入周,南至楚,畏匡,厄陈。干七十余君。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究观古今篇籍,乃称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于是叙书则断尧典,称乐则韶舞,论诗则首周南。皆因近圣之事,以立先王之教。故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天乎!”


       仲尼既没,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卿相师傅,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张居陈,澹台子羽居楚,子夏居西河,子贡于齐。如田子方、吴起之属,皆受业于子夏之伦,为王者师。天下并争于战国,儒术既黜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犹弗废。至于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
       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陈涉之王也,鲁诸儒持孔氏礼器往,归之。于是孔甲为涉博士,卒与俱死。陈涉起匹夫,驱谪戍,以立号,不满岁而灭亡。其事微浅,然而搢绅先生负礼器往委质为臣者【2】,何也?以秦禁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引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遗化好学之国哉?于是诸儒始得修其经学,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为奉常;诸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然后喟然叹兴于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遑庠序之事也。孝惠、高后时,公卿皆武力功臣。孝文时颇登用,然孝文本好刑名之言【3】。及至孝景,不任儒。窦太后又好黄老术【4】,故诸博士未有进者。及窦太后崩,武安君田蚡为丞相,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

(取材于《汉书· 儒林传》)

注释:【1】幽、厉:周幽王、周厉王。【2】委质:归附。【3】刑名:名与实,特指战国时主张循名责实的学派。刑,通“形”。【4】黄老:黄帝与老子,这里指道家。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称乐则韶舞                                      法:使……为法则
B.子贡于齐                                          终: 生命终结,去世
C.其事微浅                                          至:极,最
D.文学儒者以百数                                延:招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雅、颂各得其                                   善推其为而已矣
B.巍巍!其有成功也                            舞雩
C.知我者天乎                                     皆出于此乎
D.为奉常                                             不如善遇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圣德遭季世
孔子拥有至高无上的道德,却遭逢衰败的时代
B.以学显于当世
孟子、荀子等人在当时凭所持学说而声名显扬
C.亦未遑庠序之事也
   叔孙通没有时间顾及兴办学校的事情
D.天下学士靡然乡风矣   
天下学士自然而然地向往并钻研儒学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周幽王、周厉王统治时期,六艺之学没能得到推崇。
B.孔子的好学精神是他能够将儒学发扬光大的重要原因。
C.吴起能够成为君王的老师,体现了儒者的影响力之大。
D.鲁国儒士愿意归附陈涉的原因是他出身卑微却能称王。
5.请简述孔子之后儒学的发展变化。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霍光,字子孟,票骑将军去病弟也,河东平阳人。票骑将军击匈奴,道出河东,还,乃将光西至长安,时年十余岁,任光为郎,稍迁诸曹侍中。去病死后,光为奉车都尉光禄大夫,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上病笃,光涕泣问曰:如有不讳,谁当嗣者?上曰:君未谕前画意邪?立少子,君行周公之事。武帝崩,太子袭尊号,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光与左将军上宫桀结婚相亲,光长女为桀子安妻,有女年与帝相配。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桀父子既尊盛,而德长公主。公主近幸河间丁外人,桀、安欲为外人求封,光不许。又为外人求光禄大夫,又不许,长主大以是怨光。而桀、安数为外人求官爵弗能得,亦惭。由是与光争权。燕王旦自以昭帝兄,常怀怨望。御史大夫桑弘羊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于是皆与燕王通谋,诈令人为燕王上书,言光专权自恣,疑有非常。候司光出沐日奏之。桀欲从中下其事,桑弘羊当与诸大臣共执退光。书奏,帝不肯下。明旦,光闻之,止画室中不入。有诏召大将军。光入,免冠顿首谢,上曰:将军冠。朕知是书诈也,将军亡罪。而上书者果亡,捕之甚急。后桀党与有谮光者,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自是桀等不敢复言,乃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事发觉,光尽诛桀、安、弘羊、外人宗族,燕王、盖主皆自杀。光威震海内。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B.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C.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D.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上年老/察群臣/唯光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以赐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
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
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
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光得到提携,又受武帝重托。他由兄长去病带至长安,仕途上屡获升迁,直到侍奉皇上;武帝临终,将少子托付给他,要他行周公辅佐之事。
B.霍光主持大局,得罪一干权贵。他秉公处事,拒绝权臣的无理请求,因此遭到怨恨,以致后来受到上官桀父子、桑弘羊等皇亲国戚的抱团诬告。
C.霍光遭到陷害,昭帝主持公道。政敌想扳倒他,让人假托替燕王上书,说霍光专权放纵,或将发生意外之变;昭帝却不予理会,表示霍光无罪。
D.霍光挫败政敌,威名天下传扬。昭帝力挺霍光,政敌再也不敢发声,于是转而暗中谋杀霍光,结果弄巧成拙,被一举铲除,霍光因而威震海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桀因帝姊盖主内安女后宫为婕妤,数月,立为皇后。
(2)上辄怒曰:“大将军忠臣,先帝所属以辅朕身,敢有毁者坐之。”
2021-01-30更新 | 36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列文言材料,回答小题。

(一)

舒少治《春秋》, 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颜师古注:“虽有园圃,不窥视之,言专学也。”马祖常《壮游八十韵》:“三年不窥园,自谓五经笥。” 苏曼殊《焚剑记》:“生专心笃学,三年不窥园。”   

( 取材于《汉书·董仲舒传》)

(二)

公明宣学于曾子,三年不读书。曾子曰:“宣,居参之门,三年不学,何也?”公明宣曰:“安敢不学?宣见夫子居宫庭,亲在,叱咤之声未尝至于犬马,宣说,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应宾客,恭俭不懈惰,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居朝廷,严临下而不毁伤,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说此三者,学而未能,宣安敢不学而居夫子之门乎?”曾子避席谢之曰:“参不及宣,其学而已。”

(取材于《说苑·反质》)

(三)

李彦平曰:宣和庚子,某入辟雍,同舍赵孝孙仲修,于某有十年之长。辛丑春,同试南宫,仲修中选而某被黜。仲修勉曰:“公盛年,一跌何伤?姑归读书可也。”某意不。赵曰:“公颇读《论语》否?”即应之曰:“三尺之童皆读此,何必某!”仲修笑曰:“公既知读此,且道‘学而时习之’,何者为学?”某茫然不知所对。仲修徐曰:“所谓学者,非记问诵说之谓,章缯句之谓,所以学圣人也。既欲学圣人,自无作。出入起居之时,学也;饮食游观之时,学也;疾病死生之时,亦学也。人须是识得‘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方可学圣人。”某闻言,顿若有悟。阮元曰:“学兼诵之、行之。”朱子曰:“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悦,进自不能已矣。”董仲舒三年不窥园,所重者为“学”,公明宣三年不读书,所重者为“习”,学而时习,知行合一,庶乎君子。

(取材于《焦氏笔乘•仲修劝读<论语>》)


【注释】①辟雍:古时天子所设的大学。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莫见其面        或:有时
B.某意不            怿:高兴
C.自无作            辍:停止
D.造次必于是        造次:仓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居参之门                 恭俭不懈惰
B.宣说                       仲修勉
C.何者为学                 方可学圣人
D.某闻                    进自不能已矣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
弟子们先入学的对后入学的传授学业
B.宣说此三者,学而未能
宣(我)对这三个方面心悦诚服,却没有学成
C.仲修中选而某被黜
仲修被选中而我被罢免
D.非章缯句之谓
不是(学)所谓的辞藻华丽的文章
4.下面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为儒家经书,相传作者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
B.曾子,即曾参,曾皙之子,有“曾子杀猪”的故事,也为《二十四孝》中“啮指痛心”的主角。
C.“宣和”为年号纪年,“庚子”和“辛丑”为干支纪年,“庚子”年与“辛丑”年前后相连。
D.父“赵孝孙仲修”, 是“姓”“名”“字”的合并,与《游褒禅山记》中的“萧君珪君玉”同。
5.请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曾子避席谢之曰:“参不及宣,其学而已。”
6.三段材料对“学”的认识各有不同,董仲舒侧重学的方法,即学习要_____;后三者强调学的内容,其中,公明宣的“学”是_________________,曾参的“学”是_________,赵仲修的“学”是_________________
7.材料三倡导的学习观是什么?请联系当下现实谈谈这种学习观对今人的指导意义。
2017-05-05更新 | 9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武安侯为丞相,征(张)汤为史,荐补侍御史。治陈皇后巫蛊狱,深竟党与,上以为能,迁太中大夫。

②始为小吏,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之属交私。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内心虽不合,然阳浮道与之。奏事即谴,汤催谢,必引正、监、掾史贤者,曰:“固为臣议,如上责臣,臣弗用,愚抵此。”罪常释。间即奏事,上善之,曰:“臣非知为此奏,乃监、掾、史某所为。”其欲荐吏,扬人之善、解人之过如此。

③及治江都反狱,穷根本。严助、伍被,上欲释之,汤争曰:“伍被本造反谋,而助亲幸出入禁闼腹心之臣乃交私诸侯如此弗诛后不可治。”上可论之。其治狱所巧排大臣自以为功,多此类。

④会人有盗发孝文园瘗钱,丞相青翟朝,与汤约俱谢,汤念独丞相以四时行园,当谢,汤无与也,不谢。丞相谢,上使御史案其事,丞相患之。三长史皆害汤,欲陷之。始,长史朱买臣素怨汤。王朝,以术至右内史。边通,学短长,官至济南相。故皆居汤右,已而失官,守长史,诎体于汤。故三长史合谋曰:“始汤约与君谢,已而卖君;今欲劾君以宗庙事,此欲代君耳,吾知汤阴事。”使吏捕案汤田信等,曰汤且欲为请奏,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及它奸事。于是上使赵禹责汤。汤乃为书谢曰:“汤无尺寸之功,起刀笔吏,陛下幸致位三公,无以塞责。然谋陷汤者,三长史也。”遂自杀。

⑤汤死,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它赢。昆弟诸子欲厚葬汤,汤母曰:“汤为天子大臣,被恶言而死,何厚葬为!”载以牛车,有棺无椁。上闻之,曰:“非此母不生此子。”乃尽按诛三长史。丞相青翟自杀。

(节选自《汉书·张汤传第二十九》)

1.第③段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助亲幸出A入禁闼B腹心之臣C乃交私D诸侯E如此F弗诛G后H不可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属”的“属”指侪辈、同一类人,与《鸿门宴》中“若属皆且为所虏”的“属”意义相同。
B.“有棺而无椁”中“而”与《五石之瓠》“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中“而”的用法相同。
C.左,文中指属下,后世引申为“降职”之意,《琵琶行》“序”中“左迁”即是此意。
D.短长,指纵横家纵横游说的学说,兴于战国之时,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趋于没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汤深谙为官处世之道,无论是在与富贾、名士结交时,还是在与皇帝共事、决断案件时,他都能得心应手。
B.张汤执法严峻,他在处理陈皇后巫蛊案和江都王谋反案时,一直都能追查到底,也都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C.张汤因为得罪权贵,遭到丞相及三长史的嫉恨,被诬告与他人囤积物资、进行分赃,最终被逼含愤自杀。
D.张汤为官一生,两袖清风,全靠俸禄和赏赐生活,死后家产总共不足五百金,因此家人无法厚葬张汤。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欲劾君以宗庙事,此欲代君耳,吾知汤阴事。
(2)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
5.史学家班固评价《史记》:“不虚美,不隐恶。”本文同样体现了这一史家传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述。
2024-01-30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