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6 题号:1988108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安君伐韩,野王,上党路绝。上党守冯亭与其民谋曰:郑道已绝,秦兵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受我,秦必攻之;赵被秦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矣乃遣使者告于赵曰:韩不能守上党,入之秦,其吏民皆安于赵不乐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献之太王赵王以告平阳君豹,对曰:圣人甚祸无故之利。王曰:人乐吾德,何谓无故?对曰:秦蚕食韩地,中绝,不令相通,固自以为坐而受上党也。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秦服其劳而赵受其利,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弱小,弱小固能得之于强大乎!岂得谓之非无故哉?不如勿受。王以告平原君,平原君请暂受之。王乃使平原君往暂受之,以万户都三封其太守为华阳君,以千户都三封其县令为侯,吏民皆益爵三级。冯亭垂涕不见使者,曰:吾不忍卖主地而食之也!

五十五年,秦左庶长王攻上党,拔之。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王因伐赵,赵军数战不胜,止一裨将、四尉。赵王与楼昌、虞卿谋,楼昌请发重使为媾。虞卿曰:今制媾者在秦;秦必欲破王之军矣,虽往请媾,秦将不听。不如发使以重宝附楚、魏,楚、魏受之,则秦疑天下之合从,媾乃可成也。王不听,使郑朱媾于秦,秦受之。王谓虞卿曰:郑朱矣。对曰:王必不得媾而军破矣。何则?天下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夫郑朱,贵人也,秦王、应侯必显重之以示天下。天下见王之媾于秦,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矣。既而秦果显郑朱而不与赵媾。

(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秦国伐韩》,有删改)


【注】①武安君:指秦国名将白起,因白起数立战功,秦封其为武安君。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吏民A皆安B于赵C不乐D为秦E有城市邑F十七G愿再拜献H之大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拔,攻克,与“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拔”字含义不同。
B.日,指“每日”,与“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中“日”字含义相同。
C.裨将,在古代是副将之义,古代军队中主帅麾下的副将称裨将,即辅佐主帅的偏将。
D.“秦内郑朱矣”与“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两句中“内”的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将白起率军攻打韩国的上党郡,切断上党郡与外界的交通要道,韩国因此无法得到救援。
B.对于是否接受上党郡之事,赵豹与赵胜的态度不一致,赵王决定亲自去接受韩国上党郡。
C.赵王封原上党郡守冯亭为华阳君,赐给他封地,但冯亭不忍心出卖君主的土地还去寻求封赏。
D.秦国攻打赵国,楼昌建议派使节与秦国讲和,虞卿反对的原因之一是“和与不和,控制权在秦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被秦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矣。
(2)上党民走赵,赵廉颇军于长平,以按据上党民。
5.虞卿是如何看待“秦国接待郑朱”一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之始伐赵也,魏王问于大夫,皆以为秦伐赵,于魏便。孔斌①曰:“何谓也?”曰:“胜赵,则吾因而服焉;不胜赵,则可承敝而击之。”子顺曰:“不然,秦自孝公以来,战未尝屈,今又属其良将,何敝之承!”大夫曰:“纵其胜赵,于我何损?邻之羞,国之福也。”子顺曰: “秦,贪暴之国也,胜赵,必复他求,吾恐于时魏受其师也。先人有言: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呴呴②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今子不悟赵破患将及己,可以人而同于燕雀乎!”子顺者,孔子六世孙也。初,魏王闻子顺贤,遣使者奉黄金束帛,聘以为相。子顺曰:“若王能信用吾道,吾道固为治世也,虽蔬食饮水,吾犹为之。若徒欲制服吾身,委以重禄,吾犹一夫耳,魏王奚少于一夫!”使者固请,子顺乃之魏,魏王郊迎以为相。子顺改嬖宠之官以事贤才,无任之禄以赐有功。诸丧职者咸不悦,乃造谤言。文咨以告子顺。子顺曰:“民之不可与虑始久矣!古之善为政者,其初不能无谤。子产相郑,三年而后谤止;吾先君之相鲁,三月而后谤止。今吾为政日新,虽不能及贤,庸知谤乎!”文咨喜曰:“乃今知先生不异乎圣贤矣。”子顺相魏凡九月,陈大计辄不用,乃喟然曰:“言不见用,是吾言之不当也。言不当于主,居人之官,食人之禄,是尸利素餐,吾罪深矣!”退而以病致仕。人谓子顺曰:“王不用子,子其行乎?”答曰:“行将何之?山东之国将并于秦;秦为不义,义所不入。”遂寝于家。新垣固请子顺曰:“贤者所在,必兴化致治。今子相魏,未闻异政而即自退,意者志不得乎,何去之速也?”子顺曰:“以无异政,所以自退也。且死病无良医。今秦有吞食天下之心,以义事之,固不获安;救亡不暇,何化之兴!昔伊挚在夏,吕望在商,而二国不治,岂之不欲哉?势不可也。当今山东之国敝而不振,三晋割地以求安,二周折而入秦,燕、齐、楚已屈服矣。以此观之,不出二十年,天下其尽为秦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五)


[注]①孔子后人,名斌,字子顺。②呴呴,xǔ,怡然自乐的样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呴呴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 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B.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呴呴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 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C.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呴呴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D.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呴呴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 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夫,与卿、士都为先秦官阶名。完璧归赵后,蔺相如任上大夫,不如廉颇的上卿职位高。
B.夺,文中意为削除,与陟、黜、革、褫、废、替在古代汉语里都有罢免、撤职的意思。
C.伊、吕,即伊尹和吕望,分别是商汤和周武王的辅臣,皆有大功而并称,也泛指辅弼之臣。
D.三晋,战国时,晋分为三——韩赵魏。后人把原晋地称为“三晋”。文中指韩赵魏三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伐赵,大夫们都认为于魏有利,孔斌不同意,以燕雀为喻批评其麻木短视。
B.孔斌的做法触动了庸官厚禄者的利益,受到了这些人的诽谤,但他毫不在意。
C.孔斌感慨自己在魏国没有符合魏王的心意,建成特殊的业绩,因此引咎辞职。
D.孔斌以伊挚、吕望为例,意在说明六国灭亡是大势所趋,任何人也无力挽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王能信用吾道,吾道固为治世也,虽蔬食饮水,吾犹为之。
(2)行将何之?山东之国将并于秦;秦为不义,义所不入。
2022-03-18更新 | 2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建武十五年,帝以天下垦田多不以实自占,又户口、年纪互有增减,乃诏下州郡检覆。于是刺史、太守多为诈巧,苟以度田为名,聚民田中,并度庐屋、里落,民遮道啼呼;或优饶豪右,侵刻羸弱。时诸郡各遣使奏事,帝见陈留吏牍上有书,视之云:“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帝诘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长寿街上得之。”帝怒。时东海公刘阳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当欲以垦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阳不可问?”对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帝令虎贲将诘问吏,吏乃实首服,如东海公对。上由是益奇爱阳。

建武二十七年,五月,丁丑,诏司徒、司空并去“大”名,改大司马为太尉。骠骑大将军行大司马刘隆即日罢,以太仆赵熹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北匈奴遣使诣武威郡求和亲,帝召公卿庭议,不决。皇太子言曰:“南单于新附,北虏惧于见伐,故倾耳而听,争欲归义耳。今未能出兵而反交通北虏,臣恐南单于将有二心,北虏降者且不复来矣。”帝然之,告武威太守勿受其使。

上问赵熹以久长之计,熹请遣诸王就国。冬,上始遣鲁王刘兴、齐王刘石就国。是岁,帝舅寿张恭侯樊宏薨。宏为人,谦柔畏慎,每当朝会,辄迎期先到,俯伏待事;所上便宜,手自书写,毁削草本;公朝访逮,不敢众对。宗族染其化,未尝犯法。帝甚重之。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帝善其令,以书示百官,因曰:“今不顺寿张侯意,无以彰其德;且吾万岁之后,欲以为式。”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B.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C.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D.及病困/遗令薄葬一无所用/以为棺柩一藏/不宜复见/如有腐败/伤孝子之心/使与夫人同坟异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口,住户人口的总称,计家为户,计人为口,汉朝实行全民户口登记的制度,以便对其进行管理。
B.太尉,中国古代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东汉时期,与司徒、司空,并称为“三公”。
C.就国,中国古代当一个人受到君主分封土地后,前往该地进行管理统治,从此在该处定居的行为。
D.万岁,有永远存在的意思,本为臣下对君主的祝词或对皇帝的专称,此处指臣下对皇帝死亡的讳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看了陈留官吏公文上的文字,责问官吏其中的意思,官吏不肯说,当时才十二岁的东海公刘阳道出了实情。
B.皇帝下诏把大司空、大司徒、骠骑大将军中的“大”字都去掉,于是,一些官员被免职,一些官员称谓发生变化。
C.北匈奴想要和汉朝和亲,皇太子分析形势后得出南单于将有二心、北虏降者也不会再来的结论,皇上听取了他的意见。
D.寿张侯樊宏是皇帝的舅舅,一生谦虚谨慎,带动整个宗族恪守法律,皇帝十分赏识他,并表示身殁后想要效仿樊宏的做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含必修五课本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出自《逍遥游》)
(2)北匈奴遣使诣武威郡求和亲,帝召公卿庭议,不决。
2022-06-23更新 | 4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以南山、平夏党项久未平,颇厌用兵。崔铉建议,宜遣大臣镇抚。三月,以白敏中为司空、同平章事,充招讨党项行营都统、制置等使,南北两路供军使兼宁节度使。敏中请用裴度故事,择廷臣为将佐,许之。夏,四月,以左谏议大夫孙景商为左庶,充宁行军司马;知制诰蒋伸为右庶子,充节度副使。初,上令白敏中为万寿公主选佳婿,敏中荐郑颢;时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街之由是数毁敏中于上。敏中将赴镇,言于上曰:“郑颢不乐尚主,怨臣入骨髓。臣在政府,无如臣何,今臣出外,颢必中伤。臣死无日矣”!上曰:“朕知之久矣。卿何言之晚邪!”命左右于禁中取小柽函以授敏中曰:“此皆郑郎谓卿之书也。朕若信之,岂任卿以至今日!”敏中归,置柽函于佛前,焚香事之。

敏中军于宁州,壬子,定远城使史元破党项九千余帐于三交谷,敏中奏党项平。辛未,诏:“平夏党项,已就安帖。南山党项,闻出山者迫于饥寒,犹行钞掠,平夏不容,穷无所归;宜委李福存谕,于银、夏境内授以闲田。如能车革心向化,则抚如赤子,从前为恶,一切不问,或有抑屈,听于本镇投牒自诉,若再犯疆场,或复入山林,不受教令,则诛讨无赦;将吏有功者甄奖,死伤者优恤,灵、夏、邻、廊四百姓,给复三年,邻道量免租税。向由边将贪鄙,致其怨叛,自今当更择廉良抚之。若复致侵叛,当先罪边将,后讨寇虏。”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二百四十九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衔之/由是数毁敏中于上
B.时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衔之/由是数毁敏中于上
C.时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衔之/由是数毁敏中于上
D.时颢已婚卢氏/行至郑州/堂帖追还颢/甚衔之/由是数毁敏中于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党项,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唐朝时,党项经数次迁徙逐渐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
B.知制造,唐代负责起草诏书的官职。南北朝时已设置类似官职,如知诏诰、典诏诰等。
C.壬子,文中指壬子年。我国古代常将天干地支搭配用以纪年,六十年为一个循环。
D.道,行政区域的名称。为加强统治,唐朝在全国设道,形成了道-州-县三级行政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南山、平夏党项边患一直没有得到平息,当时唐王朝皇帝倾向于使用武力,任命白敏中为司空讨伐党项。
B.白敏中深得皇帝信任。选婿事件使白敏中和郑颢结下仇怨,郑颢多次构陷白敏中,皇帝却把郑颢构陷的奏疏悉数交给了白敏中。
C.三交谷战役之后,唐王朝对党项采取了恩威并施的政策。只要党项人洗心革面,弃除旧恶,就可以既往不咎。否则,诛讨不赦。
D.边境的不安定影响了百姓的生活、生产,因此唐王朝免除了相关地区人民的租税、徭役,让他们休养生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在政府,无如臣何;今臣出外,颢必中伤,臣死无日矣!
(2)向由边将贪鄙,致其怨叛,自今当更择廉良抚之。
2019-12-05更新 | 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