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1995648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西都洛阳。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军吏卒;爵及七大夫以上,皆令食邑,非七大夫已下,皆复其身及户,勿事。”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脱挽辂,衣羊裘,因齐人虞将军求见上。上召见,问之。娄敬曰:“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立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帝问群臣,群臣皆山东人,争言:“洛阳东有成皋,西有殽、渑,倍河,乡伊、洛,其固亦足恃也。”上问张良。良曰:“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娄敬说是也。”上即日车驾西,都长安。拜娄敬为郎中,号曰奉春君,赐姓刘氏。

(摘编自《资治通鉴·汉纪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军吏卒
B.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军吏卒
C.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军吏卒
D.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军吏卒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意思是登记,文中指登记户籍,与《鸿门宴》中“籍中民”的“籍”意思相同。
B.北,指北方,意为胡人生活区域;“败北”则意为打不过转背而逃,“北”字此处意为“背”或“相背”。本文“北”意为后者。
C.山东,这里指崤山以东,与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所指不同。
D.委输,转运物资,这里指漕运,渭水通黄河,有漕运便利,可保障物资输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登基之初以洛阳为都,并颁布了系列安定大下的政策,宴饮时追问群臣成败之由,高起等人认为是能够与功臣共利,不能妒贤嫉能。
B.季布在项羽手下为将时,多次用言语羞辱刘邦,后自己卖身为奴,隐匿民间;朱家仗义执言,被滕公转述刘邦,刘邦赦免了季布,任为郎中。
C.娄敬凭借乡亲虞将军见到刘邦,他极力建议改都长安,并用与人争斗时要扼住喉咙、按住脊背说明长安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后被刘邦采纳。
D.群臣以东有成皋,西有崤,渑等地利条件陈述建都洛阳可行,而张良从地利、物资保障和应对变乱等角度阐述理由,倾向于定都长安,更打动刘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2)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5.朱家见滕公为季布辩说,采用了哪些策略?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天监十八年,春,正月,魏主下诏,称“太后临朝践极,岁将半纪,宜称‘诏’以令宇内”。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遂直造其第,捶辱极意,焚其第舍。仲瑀重伤走免,彝仅有余息,宿而死。胡太后掩凶强者八人斩之,其余不复穷治。乙亥,大赦以安之,因令武官得依资入选。识者知魏之将乱矣。时官员既少,应选者多,吏部尚书李韶铨注不行,大致怨嗟;更以殿中尚书崔亮为吏部尚书。亮奏为格制,不问士之贤愚,专以停解月日为断,沈滞者皆称其能。亮甥司空谘议刘景安与亮书曰:“殷、周以乡塾士,两汉由州郡荐才,虽未尽美,应什收六七。舅属当铨衡,宜改张易调,如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天下士子谁复修厉名行哉!”亮复书曰:“汝所言乃有深致。吾昨为此格,有由而然。古今不同,时宜须异。昔子产铸刑书以救弊,叔向讥之以正法,何异汝以古礼难权宜哉!”洛阳令代人薛琡上书言:“黎元之命,系于长吏,若以选曹唯取年劳,不简能否,何谓铨衡!”书奏,不。后因请见,复奏。诏公卿议之,事亦寝。其后甄琛等继亮为吏部尚书,利其便己,踵而行之。魏以郎选不精,大加沙汰,唯朱元旭、辛雄、羊深、源子恭及范阳祖莹等八人以才用见留,余皆罢遣。四年冬,十月,庚午,魏平恩文宣公崔光疾笃,魏主亲抚视之,为之撤乐,罢游眺。光卒,帝临,哭之恸,为减常膳。光且死,荐都官尚书贾思伯为侍讲。帝从思伯受《春秋》,思伯虽贵,倾身下士。或问思伯曰:“公何以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时以为雅谈。

(节选自《资治通鉴·梁纪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
B.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
C.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
D.魏征西将军张彝之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削选格/排抑武人/不使豫清品/二月/庚午/羽林近千人/相帅至尚书省诟骂/以瓦石击省门/上下慑惧/莫敢禁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宿而死”与“凡再变矣”(《项脊轩志》)两句中的“再”字含义不相同。
B.“收掩凶强者八人”与“收天下之兵”(《过秦论》)两句中的“收”字含义相同。
C.“以乡塾贡士”与“给贡职如郡县”(《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贡”字含义不同。
D.“书奏,不报”与“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报”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魏太后临朝执政将近六年,因官员任用问题,武将肇事,太后只惩办了首恶分子,命令武官可按资格人选,这是北魏将要发生动乱的苗头。
B.崔亮担任吏部尚书时,正值官员名额已经很少,可是应选的人却很多的情势,崔亮奏请制定了新的录用标准,得到长时间待选的人的赞扬。
C.崔亮外甥刘景安和洛阳令薛琡对崔亮选拔任用官员的方法提出了反对意见,崔亮认为他们没看到古今不同,时机合适时便应当加以变革。
D.北魏曾大加淘汰官员,留下有才能的朱元旭等人;崔光将要去世时,推荐很有品行的都官尚书贾思伯为侍讲,教授孝明帝学习《春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舅属当铨衡,宜改张易调,如何反为停年格以限之,天下士子谁复修厉名行哉!
(2)诏公卿议之,事亦寝。其后甄琛等继亮为吏部尚书,利其便己,踵而行之。
2022-11-30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如虞世基等谄事炀帝以保富贵,炀帝既弑,世基等亦诛。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毋惜尽言!”上面定勋臣长孙无忌等爵邑,命陈叔达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曰:“朕叙卿等勋赏或未当,宜各自言。”于是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功居臣上,臣窃不服。”上曰:“义旗初起,叔父虽首唱举兵,盖亦自营脱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再合余烬,叔父望风奔北。玄龄等运筹帷幄,坐安社稷,论功行赏,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诚无所爱,但不可以私恩滥与勋臣同赏耳!”诸将乃相谓曰:“陛下至公,虽淮安王尚无所私,吾侪何敢不安其分。”遂皆悦服。房玄龄尝言:“秦府旧人未迁官者,皆嗟怨曰:‘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乃出东宫、齐府人之后。’”上曰:“王者至公无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与卿辈日所衣食,皆取诸民者也。故设官分职,以为民也,当择贤才而用之,岂以新旧为先后哉!必也新而贤,旧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旧乎!今不论其贤不肖而直言嗟怨,岂为政之体乎!”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上与侍臣论周、秦修短,萧璃对曰:“纣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谢不及。

(节选自《资治通鉴·第一百九十二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B.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C.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D.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卿,“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用,“公”为封爵之首。文中泛指朝中的高官。
B.炀帝,文中指杨广,“炀”为其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给予的褒扬性称号。
C.山东,古地区名。战国、秦、汉时称崤山以东为山东,北魏、隋、唐以后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
D.六国,指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与秦国并称为战国七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让大臣勇于进谏,敢讲真话,唐太宗以镜子为喻说明忠臣进言对国君纠错的作用,还注意说话方式,改变“英毅”容貌。
B.在给开国元勋评定爵位封邑时,唐太宗坚持“论功行赏”的原则,作风民主,他面定勋臣,唱名公示,并让当事人发表意见。
C.唐太宗认为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要认真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治天下应当顺应民心;君主大公无私,才能使天下人心服。
D.唐太宗在与房玄龄、封德彝的交谈中,旗帜鲜明地阐明自己的用人观:任人唯贤,用人所长;反对任人唯亲、苛求“奇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属奉事左右,几何年矣,今除官,乃出东宫、齐府人之后。
(2)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
5.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唐太宗是如何说服淮安王李神通不要“争功”的。
2022-01-03更新 | 12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十一年十月,安州都督吴王恪数出畋猎,颇损居人,侍御史柳范奏弹之。丁丑,恪坐免官,削户三百。上曰:长史权万纪事吾儿,不能匡正,罪当死。柳范曰:房玄龄事陛下,犹不能止畋猎,岂得独罪万纪!上大怒,拂衣而入。久之,独引范谓曰:何面折我?对曰:陛下仁明,臣不敢不尽愚直。上悦。十二年三月,辛亥,著作佐郎邓世隆请集上文章。上曰:朕之辞令,有益于民者,史皆书之,足为不朽。若为无益,集之何用!梁武帝父子、陈后主、隋炀帝皆有文集行于世,何救于亡!为人主患无德政,文章何为!遂不许。丙子,以皇孙生,宴五品以上于东宫。上曰: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玄龄之功也。贞观以来,绳愆纠缪,魏征之功也。皆赐之佩刀。上谓征曰:朕政事何如往年?对曰:威德所加,比贞观之初则远矣;人悦服则不逮也。上曰:远方畏威慕德,故来服;若其不逮,何以致之?对曰:陛下往以未治为忧,故德义日新;今以既治为安,故不逮。上曰:今所为,犹往年也,何以异?对曰:陛下贞观之初,恐人不谏,常导之使言,中间悦而从之。今则不然,虽勉从之,犹有难色。所以异也。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或云:‘赏太厚。’陛下云:‘朕即位以来,未有谏者,故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司户柳雄妄诉隋资,陛下欲诛之,纳戴胄之谏而止。是悦而从之也。近黄甫德参上书谏修洛阳宫,陛下恚之,虽以臣言而罢,勉从之也。上曰:非公不能及此,人苦不自知耳!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
B.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
C.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
D.上曰/其事可闻欤/对曰/陛下昔欲杀元律师/孙伏伽以为法不当死/陛下赐以兰陵公主/园直百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削户,曾经被封赏的户数被削减以示惩戒。古代封赏有千户侯、万户侯的说法。
B.表,古时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出师表》《陈情表》和本文的“表”都含劝谏的意味。
C.丙子,天干地支可以纪年、月、日。本文“丙子”是用来计日的,纪年用的是皇帝年号。
D.洛阳宫,洛阳曾是东汉的都城,在唐高宗时被定为东都,此处指在洛阳修建宫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在儿子打猎损害百姓利益被柳范弹劾后,迁怒于侍奉教导儿子的长史,柳范责问为何不处罚房玄龄,当面冒犯太宗。
B.太宗善辨臣子进言对德政的作用,所以悦柳范而拒邓世隆,他对自己的言辞也有认识,有益的将会记入史书,无益的不劳文集。
C.太宗在孙子的宴会上不忘向魏征询问意见,魏征认为贞观之后臣子虽然听从太宗勉强进言,但是脸上已经有为难的神色。
D.太宗也有普通人的情感,皇甫德参上奏谏言修建洛阳宫,太宗发怒,听从魏征的意见才终止修建洛阳宫,但当时心里还是有些不愉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贞观之前,从朕经营天下,玄龄之功也。贞观以来,绳愆纠缪,魏征之功也。
(2)远方畏威慕德,故来服;若其不逮,何以致之?
2021-12-19更新 | 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