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7 题号:1995777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昭王既息民缮兵,复欲伐赵。武安君曰:“不可。”王曰:“前年国虚民饥,君不量百姓之力,求军粮以灭赵。今寡人息民以养士,蓄积粮食,三军之俸有倍于前,而曰‘不可’,其说何也?”

武安君曰:“长平之事,赵军大破。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其国内实,其交外成。当今之时,赵未可伐也。”

王曰:“寡人既以兴师矣。”乃使五大夫王陵将而伐赵,陵战失利,亡五校。王欲使武安君,武安君称疾不行。王乃使应侯往见武安君,责之曰:“今赵卒之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其国虚弱,是以大发军,人数倍于赵国之众,愿使君将,必欲灭之矣。”武安君曰:“今秦破赵军于长平,畏而释之,使得耕稼以益蓄积,养孤长幼以益其众,鳝治兵甲以益其强,增城渗池以益其固。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缝补于行伍之间。臣人一心,上下同力。兵出无功,诸侯生心,外救必至。臣见其害,未睹其利。又病,未能行。”

应侯惭而退,以言于王。王曰:“微白起,吾不能灭赵乎?”复益发军,更使王龁代王陵伐赵。围邯郸八九月,死伤者众而弗下。赵王出轻锐以寇后,秦数不利。

王闻之怒,见武安君,强起之,曰:“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如君不行,寡人恨君。”武安君顿首曰:“臣知行无功,得免于罪。虽不行无罪,不免于诛。惟愿大王览臣愚计,释赵养民,以观诸侯之变。抚其恐惧,伐其骄慢,诛灭无道,以令诸侯,天下可定,何必以赵为先乎?臣宁伏受重诛而死,不忍为辱军之将。愿大王察之。”王不答而去。

(节选自《战国策·中山策》)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
B.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
C.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
D.赵自长平已来/君臣忧惧早朝晏退/卑辞重币/四面出嫁结亲/燕、魏连好齐、楚/积虑并心/备秦为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益”意思是增加,与《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的“益”含义相同。
B.“其”意思是它的,与《烛之武退秦师》“吾其还也”的“其”含义不同。
C.“因”意思是于是,与《鸿门宴》“因击沛公于坐”的“因”含义相同。
D.“虽”意思是即使,与《兰亭集序》“虽趣舍万殊”的“虽”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昭王在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修缮兵器之后,想再次伐赵,武安君却认为赵国在长平之战后,采取诸多措施,国力充实,外交成功,不宜攻打。
B.秦昭王在王陵战败后想要派遣武安君出战,但武安君称病拒绝,为此秦昭王责备他:趁赵国虚弱,此时发兵攻打是以多胜少,一定要灭亡赵国。
C.武安君面对责问,给出了三个不愿带兵讨赵的理由:赵国休顿整治,上下齐心抵抗外敌;出师不利,赵国外援必来;自己有病,不能出征。
D.武安君不畏秦昭王的威逼,依旧反对伐赵,并明确表示自己宁愿受重罚而死,也不忍心做蒙受耻辱的军队的将领,秦昭王没有答话就离开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平原君之属,皆令妻妾缝补于行伍之间。
(2)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如君不行,寡人恨君。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秦穆公使贾人载盐,征诸贾人,贾人买百里奚以五羧羊之皮,使将车之秦,秦穆公观盐,见百里奚牛肥,曰:“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曰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以肥也。”穆公知其君子也,令有司具沐浴为衣冠与坐,公大悦。

异日与公孙支论政,公孙支大不宁曰:“君耳目聪明,思虑审察,君其得圣人乎!” 公曰:“然,吾悦夫奚之言,彼类圣人也。”公孙支遂归,取雁以贺曰:“君得社稷之圣臣,贺社稷之福。”公不辞,再拜而受。明日,公孙支乃致上卿以让百里奚曰:“秦国处僻,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公不许,公孙支曰:“君不用宾相而得社稷之圣臣,君之禄也;臣见贤而让之,臣之禄也。今君既得其禄矣,而使臣失禄可乎?请终致之!”公不许。公孙支曰:“臣不肖而处上位是君失也,不肖失伦,臣之过,进贤而退不肖,君之明也,今臣处位,废君之德而逆臣之行也,臣将逃。”公乃受之。故百里奚为上卿以制之,公孙支为次卿以佐之也。

赵简主从晋阳之邯郸,中路而止,引车吏进问何为止,简主曰:“董安于在后。”吏曰:“此三军之事也,君奈何以一人留三军也?”简主曰:“诺。”驱之百步又止,吏将进谏,董安于至,简主曰:“秦道之与晋国交者,吾忘令人塞之。”董安于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曰:“官之宝璧吾忘令人载之。”对曰:“此安于之所为后也。”简主可谓内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国安。人主诚能如赵简主,朝不危矣

(节选自《说苑·臣术》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曰/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以肥也
B.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曰/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以肥也
C.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曰/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以肥也
D.任重/道远以险/而牛何以肥也/对曰/臣饮食/以时使之/不以暴/有险/先后之以身/是以肥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与《出师表》“宜付有司”的“有司”含义相同。
B.敢是自言冒昧的谦辞,与《烛之武退秦师》“敢以烦执事”的“敢”字含义相同。
C.适在文中是到达的意思,与《石钟山记》“舟行适临汝”的“适”字含义不同。
D.失伦指失去应有的条件次序,“伦”与《过秦论》“赵奢之伦”的“伦”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穆公关注让商人运到秦国的盐,在亲自察看盐车时,发现百里奚的牛肥,从百里奚的回答中认识到他是君子,再与百里奚座谈后,非常高兴。
B.公孙支是秦国的上卿,他在与秦穆公的交谈中,感觉到秦穆公对问题的看法明确深刻了许多,知道原因后,当即向秦穆公祝贺,并要让位给百里奚。
C.赵简主在从晋阳去邯郸的路途中,为等董安于,两次停车。让引导车队前进的官吏很是不解,赵简主通过与董安于的一问一答,委婉地解释了原因。
D.秦穆公与赵简主两位君王都能知人善任。公孙支心胸阔达,为国让贤,不计己位;董安于忠心尽职为主分忧;他们君明臣忠相得相益,堪称典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国处僻,民陋以愚无知,危亡之本也,臣自知不足以处其上,请以让之。
(2)简主可谓内省外知人矣哉!故身佚国安。人主诚能如赵简主,朝不危矣。
2022-12-11更新 | 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有父子讼者,康子曰:“杀之。”孔子曰:“未可杀也。夫民不知子父讼之不善者久矣,是则上过也。上有道,是人亡矣。”康子曰:“夫治民以孝为本,今杀一人以戮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不教而诛之,是虐杀不辜也。三军大败,不可诛也;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行不从,而后俟之以刑,则民知罪矣。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曰:‘俾民不迷。’昔者君子导其百姓不使迷,是以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也。”于是讼者闻之,乃请无讼。鲁哀公问政于孔子,对曰:“政在使民富且寿。”哀公曰:“何谓也?”孔子曰:“薄赋敛则民富,无事则远罪,远罪则民寿。”公曰:“若是,则寡人贫矣。”孔子曰:“《诗》云:‘恺君子,民之父母。’未见其子富而父母贫者也。”文王问于吕望曰:“为天下若何?”对曰:“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道之国富仓府,是谓上溢而下漏。”文王曰:“善。”对曰:“宿不祥。”是日也,发其仓府,以振鳏寡孤独。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使民之义也,爱之而已矣。民失其所务,则害之也;农失其时,则败之也;有罪者重其罚,则杀之也;重赋敛者,则夺之也;多徭役以罢民力,则苦之也;劳而扰之,则怒之也。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说苑·政理》,有删改)

【注】①吕望,即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又称太公望、吕尚。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
B.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
C.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
D.夫一仞之墙/民不能逾/百仞之山/童子升而游焉/凌迟故也/今是仁义之凌迟久矣/能谓民弗逾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行不从”与“躬耕于南阳”(《出师表》)两句中的“躬”字含义相同。
B.“《诗》曰”中的“《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为“五经”之一。
C.“恺悌君子”与“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悌”字含义相同。
D.“宿善不祥”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强调了教化百姓的重要性,还认为执政者要先做好表率,这样以后还有人不服从,再用刑罚惩治他,这样人们就知道什么是罪过了。
B.针对鲁哀公“薄赋敛”会让国君贫穷的担忧,孔子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来类比君王与百姓的关系,告诉他百姓富足了君王不会贫穷的道理。
C.吕望(太公)认为行王道的国家使百姓富足,行霸道的国家使士大夫富足;还建议周文王立即实行。周文王听从了建议,当天就进行赈济。
D.关于怎样爱护百姓的问题,吕望(太公)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使百姓得利而不受损害,给百姓衣食而不掠夺他们,不耽误农时,不加重赋税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狱讼不治,不可刑也;上陈之教,而先服之,则百姓从风矣。
(2)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
5.孔子和吕望(太公)对于君主为政治国的看法有什么共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023-04-18更新 | 5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矣。

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门大夫入言曰:晋人咎犯也,欲以乐见。平公曰:内之。止坐殿上,则出钟磬竽瑟。坐有顷,平公曰:客子为乐?咎犯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平公召隐士十二人。咎犯曰:隐臣窃愿昧死平公曰:诺。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平公问于隐官曰:占之为何?隐官皆曰:不知。平公曰:归之。咎犯则申其一指曰:是一也,便游赭画,不峻城阙。二也,柱梁衣绣,士民无褐。三也,侏儒有余酒,而死士渴。四也,民有饥色,而马有粟秩。五也,近臣不敢谏,远臣不得达。平公曰:善。乃屏钟鼓,竽瑟,遂与咎犯参治国。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隐官:指专说隐语廋辞以供皇帝取乐的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B.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C.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D.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与“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两句中的“内”字含义不相同。
B.“隐臣窃愿昧死御”与“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两句中的“御”字含义相同。
C.“除竽瑟”与“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除”字含义相同。
D.“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与“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在外游玩多日,颜烛趋冒着被处死的危险劝谏齐景公尽快返回朝廷,最终齐景公听从了颜烛趋的建议。
B.晋平公不行君道,晋人咎犯说自己想凭借乐技拜见晋平公。咎犯坐到殿上,随即拿出钟磬竽瑟,但最终也没有演奏。
C.咎犯在朝堂上把弯曲的五指依次伸出,这样做是为了引起晋平公的注意,伺机谏言,容易使晋平公接受。
D.与邹忌类比说理的劝谏方式不同,少孺子借物喻人,利用蝉、螳螂和黄雀潜在的危险,规劝吴王罢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
(2)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平公问于隐官曰:“占之为何?”
2023-08-07更新 | 1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