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48 题号:20059142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从北方回到苏州时悼念亡妻所作。阊门,苏州城西门,这里代指苏州。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清霜后,秋天,这里指年老。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词写词人再次来到苏州时觉得物是人非;苏词写妻子去世十年,词人难以忘怀。
B.“原上草,露初晞”运用比喻,既是描写亡妻坟前景物,又是哀叹妻子生命短暂。
C.“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融现实与梦幻于一体,是绝望又无奈的假设。
D.两首词都是悼念亡妻之作,写得都非常感人,而贺词抒发的感情更加深沉和悲痛。
2.贺词的“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与苏词的“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在表达技巧上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定风波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注:王定国跟随苏轼学写文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广西宾州,歌女柔奴同行。三年后王定国北归,让柔奴给苏轼敬酒。苏轼见她眉目娟丽,善于应对,于是写了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自作清歌”写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流转而出。
B.“风起”“雪飞”驰骋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王定国贬所的艰苦环境。
C.“年愈少”句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直接写出词人历经贬谪后的旷达乐观情怀。
D.“岭梅”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柔奴克服困难的意志,为下文作好铺垫。
E.“试问”的主语是苏轼,试问对方,岭南应该是不好吧!以此引出对方的回答。
2.试简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思想内涵。
2018-03-13更新 | 21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城道中(其一)

苏轼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我欲山行,写春风吹断了积雨,新颖别致,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婉转清丽的基调。
B.颔联描写春晨山村晴景,“披絮帽”与“挂铜证”是从形的角度比喻晴云、初日,较为贴切、形象、生动。
C.尾联由自然景物的描写转入对农人及其生活的反映。雨过天晴,西山人家又是煮芹,又是烧笋,忙着春耕。
D.全诗紧扣“乐”字,将秀丽明媚的春光、繁忙的春耕景象与诗人欢快的心情融汇交织一起,赞美了山村人家的劳动生活。
2.全诗写景颇有特色,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颈联。
2023-08-25更新 | 18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①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苏轼四十岁,当时任密州(今山东诸城县)知州。②千里孤坟:作者妻子的坟墓在四川彭山县,和他当时所在地的密州东西相距数千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题“记梦”,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说明词人的梦是真实的,不是假托的,从下片“夜来幽梦”五句写梦境可看出来。
B.“纵使”三句把现实与想象混同起来,把死别后的种种个人艰苦,体现在容颜的苍老和形神俱备之中,感情深沉而无奈。
C.“茫茫”“年年”是叠词,有助于将词人内心沉痛之感渲染得层层叠叠、绵密哀婉,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
D.最后三句词人设想自己在年年伤逝的日子里,想念亡妻而柔肠寸断。月明之夜,松冈之上,是何等凄清幽独,黯然销魂。
2.生死相隔,深情难忘。全词不见一个“隔”字,却能处处见隔离,见深情。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2024-03-10更新 | 5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