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2015567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后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尝遣子孝宽参其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前3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
B.“会稽”,古地名,绍兴的别称,因会稽山得名,文化积淀深厚。文人雅士留下了众多佳作。
C.“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D.“致仕”,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旨,字仲微,怀州河内人。父延嘉,颇读书,不愿仕,州上其行,赐号嵩山处士。旨进保定军司法参军,上书转运使钟离瑾,愿补一县尉,捕剧贼以自效。瑾壮其请,为奏徙安平尉,前后捕盗二百余人。尝与贼斗,流矢中臂,不顾,犹手杀数十人。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遂城县,迁著作佐郎。

明道中,淮南饥,自诣宰相陈救御之策。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既而浚漳河三十里,疏泄支流注芍陂,为斗门,溉田数万顷,外筑堤以备水患。再迁太常博士、知尉氏县,徙通判忻州。

元昊反,特迁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府州。州依山无外城,旨将筑之,州将曰:“吾州据险,敌必不来。”旨不听。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中外不相闻者累日,人心震恐。库有杂彩数千段,旨矫诏赐守城卒,卒皆东望呼万岁,贼疑以救至也。州无井,民取河水以饮,贼断其路。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以功迁都官员外郎,徙知莱州。

叶清臣举材堪将帅,召对,改知邢州,擢提点河东路刑狱。范仲淹、欧阳修复言其鸷武有谋略,除阁门使,固辞。进工部郎中、知凤翔府,加直史馆、知梓州,以直龙图阁知荆南。入判尚书刑部,累迁光禄卿,知潞、晋二州。以老疾,权判西京御史台,寻卒。

(选自《宋史·张旨传》)


【注】 ①元昊:李元昊,党项族人,西夏开国皇帝。②鸷(zhì)武:勇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B.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C.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D.旨夜开门/率兵击贼却/以官军壁两旁/使民出汲/复以渠泥覆积草/贼望见/以为水有余/督居民乘城力战/贼死伤者众/随解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处士:文中指有才德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也可以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B.擢:文中指提拔。表示授予官职或官职晋升的词语还有“拜、除、辟、征、左迁”等。
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博士”作为官名,始于战国,后代相承,有五经博士、太常博士等。
D.工部:我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旨毛遂自荐。张旨上书钟离瑾,请求任县尉抓捕盗贼,张旨后来前后抓了两百多个盗贼,在与盗贼格斗时带伤斩杀盗贼几十人。
B.张旨恪尽职守。明道年间,淮南闹饥荒,他到宰相那里陈述救治之策;他疏浚河流几十里,引水灌溉田地几万顷,修堤防备水灾。
C.张旨为国立功。元昊反叛,张旨力排众议修筑外城,战斗中,人心不稳,朝廷下诏赏赐士兵绸缎,张旨与敌人斗智斗勇,守住了州城。
D.张旨被众人举荐,积极进取。叶清臣称张旨有将帅之才;范仲淹、欧阳修称张旨勇武而有谋略。张旨走了一条与他的父亲不同的人生道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知安丰县,大募富民输粟,以给饿者。
(2)城垂就,寇大至,乃联巨木补其罅,守以强弩。
(3)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2020-05-21更新 | 2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命直史馆陈彭年察其所与游处者,每称许之。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缜密。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上疏论张耆不可为柩密使,忤太后旨。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召拜资政殿学士、兵部侍郎。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

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部尚书、知颖州。

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既平,复求出守,特留侍经筵,仪从如宰相。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节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B.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C.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D.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经筵”是指廷臣入禁中在皇帝或太子面前讲授儒家经典或治国之道;宋代始称 “经筵”,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职位为儒臣之荣选。
B.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而皇后、皇太后依从于皇帝,同样享有庙号,如文中的“章献太后”。
C.晏殊所担任的“资政殿学士”,是宋代皇帝特设、以示尊宠的一种官职名,与后来设立了“资政殿大学士”一样,均无吏守、无职掌,仅出入侍从,以备皇帝咨询国政。
D.“进士出身”是科举时代按照中试等第赐予的一种资历称号。宋代赐予进士的资历分为“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3.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七岁便能写文章,参加殿试提笔成文,复试时主动要求更换已做过的试题,深得皇帝赞美,这充分表现了晏殊出众的文学才华和诚实的优良品质。
B.晏殊改任应天府时,兴办学校;太后拜谒太庙,他以《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装应答;陕西作战时,他提出切实有效的军事建议。可见晏殊具有突出的文才武略。
C.晏殊为官正直、广纳贤才。晏殊上奏,成功阻止丁谓、曹利用专擅朝政。又上疏论张耆不可担任枢密使。同时提拔贤才,范仲淹、孔道辅皆出自他的门下。
D.本文写晏殊,除了正面刻画,还侧面烘托,如写晏殊重病时,皇帝亲临探望。晏殊去世后,皇帝亲自祭奠,罢朝两天,反映了晏殊在当朝的声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每访殊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缜密。
(2)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2018-10-26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飞至孝,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

兀术趋杭州,飞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方指日渡河,而桧欲画淮以北弃之,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一日奉十二金字牌,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兀术遗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桧亦以飞不死,终梗和议,已必及祸,故力杀之。以谏议大夫万俟禼与飞有怨,风禹劾飞,又风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交章弹论。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时洪皓在金国中,蜡书驰奏,以为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诸首闻其死,酌酒相贺。绍兴十一年岁暮,飞死,时年三十九。

初,飞在狱,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大理卿薛仁辅并言飞无罪,禼俱劾去。宗正卿士㒟请以百口保飞,禼亦劾之,窜死建州。布衣刘允升上书讼飞冤,下棘寺以死。凡傅成其狱者,皆迁转有差。飞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卒以此得祸。

论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B.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C.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D.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臣不爱钱”与“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爱”含义相同。
B.“飞要击至广德境中”与“虽与府吏要”(《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要”含义不同。
C.“金所籍兵相谓曰”与“悔相道之不察兮”(《离骚》)两句中“相”含义不同。
D.“故力谋杀之”与“来即我谋”(《氓》)两句中“谋”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岳飞非常孝顺,严于律己。母亲生病,他亲自喂药母亲去世,三天不吃饭喝水。吴玠妆扮了有名的女子送给他,他不受;皇帝要为他建造府邸,他不受。
B.岳飞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善于以少击众,善于集思广益,先定下计谋才作战,因此有胜无败。就连他的敌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C.岳飞有志难伸,忠而被谤。在岳飞决心收复失地时,却遭到连下十二道金牌命令班师的阻挠,悲愤却无奈。
D.岳飞精忠报国,含冤而死。秦桧和金兀术相互勾结,为岳飞罗织各种罪名,最终以“莫须有”之罪害死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2)以谏议大夫万俟禼与飞有怨,风禼劾飞,又风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交章弹论。
2023-03-25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