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字形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5 题号:201744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甲骨文“走”字,像人摆动双臂奔跑之形。金文在甲骨字形下方增加“止”繁化,《说文解字》训“走”为“趋”,释名“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古代所谓“走”相当于今天的“奔”“跑”,今天的“走”,相当于古代的“步”。

这是甲骨文“舞”字,像人两手持舞具而舞之形。金文承甲骨字形而来,舞蹈与脚有关,所以加脚形而为小篆的“舞”。《说文解字》“舞”为“乐”,《礼记·乐记》说:“舞,动其容也。”

这是甲骨文“武”字,由“止”和“戊”两个部分组成,“止”表行动,“戈”表武器,本义为持戈前行,征伐示威。

从“走”到速度激情的“田径”,从“舞”到柔美艺术的“体操”,从“武”到刚柔并济的“柔道”……①中国传统文化拥有其它文化只能望其项背的底蕴。②在四川师范大学古文字专家温浚源的专业解读中③文字演变过程折射出中华民族追求进步、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④在这些古老的文字中,⑤我们不仅可以发现体育文化的由来与发展,还能窥探先民的智慧。甲骨文释放出的力量美与现代体育的运动美相互交织、融为一体,为大运会增添独特的魅力与韵味。

1.下列句中的“训”与文段中加点的“训”意义相同的一项(       
A.“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良好的家规家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B.夏雨雨大运夺冠,得益于清华“学结合,以学促训”的育人理念。
C.像音韵、诂这些穷幽极微的“小学”,王万先生都讲得深入浅出。
D.赛后王霜的采访虽不足为,但她对中国足球的看法也有独到之处。
2.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关于造字法,就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书”说法。大运会有18个运动项目,下列项目中加点字的造字法同“武”字相同的一项(       
A.B.击C.体D.网
3.文中画横线部分有两处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我上到鸡鸣寺,鸡鸣寺的窗并开,对着玄武湖,摆起许多八仙桌供游人吃茶吃素面。正中壁上挂着谭延闿新写的对联:

北望青山如岘首①

□□□□□□□

旁边壁上挂着苏曼殊的隶书屏条,我看都是好的。出鸡鸣寺,登梁武帝台城,又下去到陈后主的胭脂井,但江山游人皆是今天,想要怀古竟也不能。

我也探寻秦淮河,到了却一点不好看,还以为没有到。我又不是王孙公子,见着了昔年的画坊美妓是多事。我又一路问人莫愁湖往哪里去,从城里走出城外,暑日下直走得遍体汗淋漓如雨,花了七个铜元买只小西瓜解渴,吃得饱出来。及到得一处,完全是乡下地方,有个园门,上头却榜着莫愁湖,进去看时,有些水,有些草树,原也是个湖,当中只有中山王徐达的胜棋楼,不见什么游人,我觉得不是这样的。但我这样的游客亦可笑,身上焉有一点艳情雅意?也许莫愁未嫁时,徐达未起兵时,倒和我是辈之人。

钟山我只上得一半,已经夕阳在西,望望上头也没有东西。燕子矶我不曾去得成,想必那里也只是浪打石头城,并无我听过三弦弹的“燕子楼”遗迹。南京就是这点伟大,好像没有古今。我便爱在南京的城墙上走,也不知上去的地方是什么城门,惟见那墙又高又大,在上面只顾迤逦走去,看城外落日长江,城内炊烟暮霭,走了半日到底也走不完。也只有我会做这样的傻事,就只为那山河浩荡

①岘首(xiàn)①山名,在中国湖北省。亦称“岘首山”。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窗(xuān)画坊美妓
B.逦迤 (yǐlǐ)淋漓如雨
C.胭(zhi)炊烟暮霭
D.辈(jǐ)山河浩荡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     
A.东洲云海落樽前
B.云边钟鼓月边僧
C.洞门迎旭别开天
D.西来达摩尚嗣音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其实即使也
B.虽然但是也
C.其实既然就
D.因为所以就
4.文中说“旁边壁上挂着苏曼殊的隶书屏条”,下列关于汉字形体构造与演变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A.汉字的形体构造,传统上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东汉许慎在《助字辨略》中对其有概括和归纳。
B.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象形、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会意、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C.汉字的起源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的甲骨文,再是金文,然后到秦的小篆、隶书,发展至汉才为“汉字”,至唐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
D.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2016-11-18更新 | 137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这斑点是钉子留下的痕迹,那一定不是为了挂一幅油画,而是为了挂一幅小(xiāo)像画——一幅(quán)发上扑着白粉、脸上抹着脂粉、嘴唇像红石竹花的贵妇人肖像。它当然是一件赝品。
B.另一条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儿又有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它们那些有力的丫枝紧紧地抱在一块儿,它们那些(qiú)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nián)泥里。
C.一些士兵帮着推动轮幅。卡车(ɡā)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zhí chú)着。
D.大炮在中甲板里滚来滚去,船梁下面摇曳着的船灯,给这景象加上了令人晕眩的、晃动的光和影。在大炮的(jìng)孪性的撞击下,(wéi)杆上已经有了伤痕,甚至有了裂缝。
2020-06-09更新 | 7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画中要有戏,百观才不。”伴随清代戏曲文化的繁荣发展,戏曲艺术成为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年画中亦随之出现了大量以戏曲剧目为题材的作品,因一个独立剧目叫“出”,故这类年画称为“戏出年画”。戏出年画着力表现戏台上的角色形象及剧目情节。民间画师多为戏迷,经常会亲临现场观戏描摹,(     )。戏出年画在形式上分为两种。一种画面承袭传统故事年画,山石树木、亭台楼阁等背景刻画写实,但人物都是戏装扮相,勾画脸谱,动作举止夸张如演戏;另一种则完全照搬戏曲舞台的表演形式,背景道具跟戏曲舞台的布景道具一样简单,以桌、椅摆法交代故事发生的不同地点和环境,人物持马鞭指代骑马,执桨则示意乘船,如此等等,刻意减少画面背景,着重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在各地的年画中,要属天津杨柳青的戏出画样最为丰富而精彩,内容都是当时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戏出年画是戏曲与版画两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结合,在带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更可使人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值得传承的珍贵文化遗产。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腻”属于形声字,“贰”表示其意义范畴。
B.此处如果删去“被”字不影响语意表达。
C.“角色”与“角逐”中的“角”读音不同。
D.“耳熟能详”可以用“耳濡目染”替代。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画面上往往能定格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
B.画面上往往能定格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剧中人物扮相、功架与画中几无二致
C.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画面上,剧中人物扮相、功架与画中几无二致
D.往往将戏台上最精彩的一幕定格于画面上,画中人物扮相、功架与舞台上几无二致
2021-09-24更新 | 9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