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1 题号:2052913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父航。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航使监牧时,文彦博在枢府,有所闻,每呼安世告之。安世从容言:“王介甫求去,外议谓公且代其任。”彦博曰:“安石坏天下至此,后之人何可为?”安世拱手曰:“安世虽晚进,窃以为未然。今日新政,果顺人所欲而为人利乎?若不然,公当去所害,兴所利,反掌间耳。”彦博默不应,他日见航,叹奖其坚正。

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咨尽心行己之要,光教之以诚,且令自不妄语始。光入相,荐为秘书省正字。安世初除谏官,未拜命,入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其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有触忤,祸谴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子诤臣,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

家居未尝有惰容,久坐身不倾倚,作字不草书,不好声色货利。其忠孝正直,皆则象司马光。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安世笑谢曰:“吾若为子孙计,不至是矣。吾欲为元祐全人,见司马光于地下。”还其书不答。

章惇以强市昆山民田罚金,安世言:“惇与蔡确、黄履、邢恕素相交结,自谓社稷之臣,贪天之功,侥幸异日,天下之人指为‘四凶’。今惇父尚在,而别异财,绝灭义理,止从薄罚,何以示惩?”会处厚解释确《安州诗》以进,安世谓其指斥乘舆,犯大不敬,与梁焘等极论之,窜之新州。

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佑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安置英州。

宣和六年,复待制。明年卒,年七十八。

(节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
B.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
C.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
D.梁师成用事/能生死人/心服其贤/求得小吏吴默尝趋走前/后者使持书来/啖以即大用/默因劝为子孙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拜命,入母曰                                 白:禀告
B.今惇父尚在,而别异财                       籍:赋税
C.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             春秋:人的年岁
D.章惇用事,尤忌恶之                              用事:执掌政权
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枢府,古代主管军政大权的中枢机构。宋代多指枢密院,元朝是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的简称,明和清初多指内阁,清雍正以后多指军机处。
B.进士,科举时代指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具体分为三甲,其中一甲、二甲赐“进士及第”称号,三甲赐“进士出身”称号。
C.元祐、哲宗,均指北宋皇帝赵煦。元祐是他的年号,该时期是反对新党的旧党当政,所以后来也用“元祐”指称旧党及其成员,而哲宗是他的庙号。
D.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战国时期统称为“书”,汉代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安世少时很有见识,见解非凡。他回应文彦博对王安石为政的评价,认为应该根据情况去害兴利,文彦博在刘航面前赞扬他坚定正直。
B.刘安世正身洁己,深受老师影响。他即使在家也是正襟危坐,写字不用草书,不喜爱女色和钱财,他的忠孝正直都是效法老师司马光。
C.刘安世痛斥奸人,毫不留情。他了解到章惇被民众视为“四大恶人”之一并且有灭绝道义情理行为的事情,认为章惇应被重罚。
D.刘安世身为谏官,敢于直言。对宫中寻求奶妈一事,他上疏进谏,认为皇帝应远离女色,多学习治国之道,因此惹怒皇帝而被贬官。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商,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唐曰:“成吾志矣!”

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迁右赞善大夫。会罢副使,徙知鄜州。召还,为比部员外郎。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雠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诏可。迁正使。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真宗即位,改兵部侍郎。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许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B.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C.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D.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人,古代汉族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狄人即北狄。
B.廷试,指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
C.配流,是古代自治犯人的一种刑罚,指把犯人发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与“谥”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骧生于富家,自幼颇有才华。他的祖辈和父辈极为富足,以财力雄厚闻名;他自幼颇有风骨,异于常人,文章词赋皆极为精通。
B.许骧进士出身,仕途平衡顺利。他参加廷试,考中甲科;在各地为官时,都能够安于职守,尽心工作,最后官至兵部侍郎。
C.许骧用典宽仁,处事分寸得当。他处理供运船一案时,让很多被判重刑的人得到了从轻处罚;对流配犯人打击报复的现象提出中肯意见。
D.许骧忠诚可靠,备受皇帝器重。他时时以国家和百姓为重,虑事周全,颇有远见;他有病在身,皇帝亲自慰问,并赐以良药,恩宠有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
(2)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
2020-12-31更新 | 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何铸,字伯寿,余杭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御史中丞廖刚荐铸操履劲正,可备拾遗补阙之选。即命对。铸首陈:“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诚孝既至,绍大业,复境土,又何难焉。”帝嘉纳之。

②拜监察御史,寻迁殿中侍御史。上疏论:“士大夫心术不正,徇虚以掠名,托名以利。言不由衷而首尾乡背,行险自售而设意相倾者,为事君之失。轻儇不庄,慢无礼者,为行己之失。乞大明好恶,申饬中外,各务正其心术。”盖有所指也。

③先是,秦桧力主和议,大将岳飞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己,欲除之,胁飞故将王贵上变,逮飞大理狱,先命铸鞫之。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桧不悦曰:“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桧语塞,改命万俟卨。飞死狱中,子云斩于市。

④桧衔铸。时金遣萧毅来议事,桧乃以铸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为报谢使。既返命,桧讽万俟卨,使论铸私岳飞为不反,欲窜诸岭表,帝不从,止谪徽州。

(节选自《宋史》)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既而阅实俱无验(          ) (2)逮飞大理狱(           )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托名以利(            
A.规范
B.谋取
C.规避
D.规划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慢无礼者(            
A.轻易
B.交换
C.容易
D.轻慢
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为事君                         非社稷长计
B.徇虚掠名                         铸为端明殿学士
C.感物之道莫过               子云斩
D.言不由衷首尾乡背            使事秘不传
5.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既返命,桧讽万俟卨,使论铸私岳飞为不反,欲窜诸岭表,帝不从,止谪徽州。
6.根据第②段何铸上疏内容,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大夫中存在追名逐利之徒
B.官员中出现相互倾轧的情况
C.何铸已察觉秦桧欲加害岳飞
D.当朝君主不明好恶令人担忧
7.第③段表现了何铸怎样的品格,试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2018-12-21更新 | 6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是岁九月,宣宗即位,改元贞佑。

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又言:“自兵兴以来,将帅甚难其人,愿陛下令重臣各举所知,才果可用,即赐召见,褒显奖谕,必有奋命报国者。昔李牧为赵将,军功爵赏皆得自专,出攻入守不从中覆,遂能北破大敌。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时方擢任王守信、贾耐儿者为将,皆鄙俗不材、不晓兵律。行信惧其误国,上疏曰:“《易》称‘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圣人所以垂戒后世者,其严如此。今大兵纵横,人情汹惧,应敌兴理,非贤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参预机务,甚无谓也。”于是上皆罢之。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悉,讹可等已下狱矣。”

(节选自《金史•张行信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
B.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
C.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
D.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即《周易》,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所作,包括《经》和《传》两部分。。
B.改元指君主、王朝改换年号,每一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C.封事在文中指密封的奏章,古时大臣上书奏事,为防止泄露,用皂囊封城。
D.科举时代称会试考取后经过殿试的人为进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行信心系百姓。他建议依照旧例调换官吏以除民害,在适宜种麦的徐、邳两地,允许百姓用麦子充作粮税,均得到皇帝的采纳。
B.张行信富有远见。胡沙虎贿赂权臣图谋复出,张行信多次上书皇帝,请求不要起用此人。皇帝对此不予理会,终为胡沙虎所杀。
C.张行信心忧国事。皇上准备提升王守信、贾耐儿等将领的职务,但张行信认为这些人鄙俗无能,又不熟悉军事,不适合担任军队职务。
D.张行信重视人才。他认为战事兴起之后,难以得到合适的将帅,希望皇帝诏令重臣举荐人才,并厚待人才,这样就一定有人舍命报效国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命将若不以文法拘绳,中旨牵制,使得尽其智能,则克复之功可望矣。
(2)胡沙虎跋扈强梁,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
2017-05-20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