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2058108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魏,置东郡,徒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使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曩者:从前,之前。②争道:争夺棋局上的格道。③嘿:同“默”。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 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B.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C.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D.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2.下列对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伐”,攻打,与《曹刿论战》中“齐师伐我”的“伐”意思相同。
B.“去”,离开,与《两小儿辩日》中“日始出时去人近”的“去”意思不同。
C.“太子”,指已确定继承帝位的帝王的嫡长子。
D.“过”,拜访,与“过故人庄”的“过”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几段文字交代了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句践博棋,鲁句践发怒呵斥他,他默无声息地逃走,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2)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褒矣。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第四》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B.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C.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D.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孽”,即庶子,指非正妻或宗族旁支所生的孩子,封建宗法时代,庶子比正妻所生的嫡子地位低。
B.“表”、“漏”是古代测时器具,“表”以日影方向长短测定时刻,用于白天。“漏”以水滴或漏沙的刻度来测定时刻,用于夜晚。
C.“节”是符节,是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如《苏武传》中“杖汉节牧羊”。
D.齐威王善于纳谏用能,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国力日强,故名著史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穰苴是田完的后代子孙,所以受到齐景公赏识。在齐国连遭败绩时,经晏婴推荐前去抗敌,主动请求君王派大臣来做监军。
B.穰苴从严治军,以法治军。杀了不守约定、违反军纪的监军庄贾,既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也告诫三军:在军队中将领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必须严格遵守,不容一丝懈怠。
C.穰苴体恤士卒,得到士卒的拥护。他亲自过问士兵的饮食,探问疾病,安排医疗,把自己专用的军需品拿出来款待士兵,并和士兵平分粮食,当他率兵抗敌时,士卒都争先出战。
D.穰苴劳苦功高,但晚景不佳。战胜回国后,齐景公先是对他礼遇,但听信谗言后解除了他的官职,他最后病发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
(2)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
2020-04-28更新 | 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田父给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B.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C.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D.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的一种意思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如“田父”可以理解为老农。
B.“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但文中的“山东”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山的东面”的意思。
C.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时起的。“籍”是项羽的“字”。
D.“本纪”是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项羽并没有成为帝王,可是司马迁的《史记》却把项羽归入帝王行列,这表现了司马迁对项羽的敬佩和尊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认为自己失败不是由于战不利,而是天意所致,并且想以“必三胜之”来向世人证明这一点。
B.项王带领人马败逃时迷了路,是一位农夫欺骗了他,致使他的人马陷入沼泽之地,汉军才得以追赶上他们。
C.项羽被汉军重重围困,为了突围,他将自己的人马编为四队,向四个方向冲击。项羽虽然力能扛鼎,英勇善战,但终因寡不敌众,突围失败。
D.乌江亭长劝说项羽快快渡江,再图大计;项羽认为跟随自己起事的八千子弟无一人生还,他无颜再见江东父兄,所以决计和汉军以死相拼。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019-11-29更新 | 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于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王用之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许历曰:“秦人不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赵奢曰:“胥后令邯郸。”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遂解阏与之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岂于天下邪               轻:轻视
B.王用之国赋               治:管理
C.乃卷甲而               趋:追逐
D.秦人不赵师至此        意:料想到
2.下列句子全都表明赵奢“胆识谋略不凡”的一组是(       
①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②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④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⑤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
A.①②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相关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B.《战国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为东汉刘向所编定,又称《国策》、《短长》、《修书》等。
C.《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是为《春秋》作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合称“春秋三传”,同属儒家“十三经”。
D.《史记》具有很高的史学成就和文学成就,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
(2)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
2017-05-09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