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杨万里(1127-120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58 题号:20827315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入淮河三绝句

[宋]杨万里

(一)

刘岳张韩宣国威,赵张二将筑皇基。长淮咫尺分南北,泪湿秋风欲怨谁?

(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浪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三)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注]①刘岳张韩: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刘光世、岳飞、张俊、韩世忠,并称“中兴四将”。②赵张:指当时另外两位名将赵鼎、张浚。
1.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怨谁”一句,采用疑问语气,表达了对国土沦陷不知该谴责谁的茫然、无奈之情。
B.“亦难为”一句,意为宋金以淮河为国境线,断绝交通,似乎连波浪也截然分为两半,没有关涉。
C.“逢着王人诉不堪”,指中原父老见到南宋皇帝的使者,诉说不堪忍受异族压迫之苦。
D.这三首诗内容各有侧重,但均将悲愤之情寄托于景物描写之中,语言平易,风格沉郁。
2.组诗三首都出现了地理概念“南”“北”。结合全诗,简要阐述它们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插秧歌

宋·杨万里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万里,南宋诗人,号“诚斋”,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淳熙六年,杨万里从常州卸任返回故里,途经衢州看到农人插秧的场景,写下此诗。
B.诗歌开篇点题,直接叙事。从诗中看农家是大小总动员,反映了那个社会有滥用童工、不重视儿童身心健康的问题。
C.诗歌颔联用特写镜头描摹农人冒雨插秧的场景,用兜鍪比斗笠,用铠甲喻蓑衣,比喻新颖,形成一种活泼灵动的气势,也展现出农人如士兵,在天地中奋勇战斗的意味。
D.面对吃饭休息的呼唤,劳动者不但“低头折腰只不答”,反而表达对农事的“牵挂”,这恰能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
2021-01-16更新 | 28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炒熟的米、麦等谷物。②政:通“正”。③东篱族:庭院中人们种的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写野菊不给骚人做干粮,意指它没有获得骚人的赏识,只是在重阳节得到俗人的喜爱。
B.第三、四句写野菊生长在野外,显得清幽淡雅,它默默无闻,不因无人欣赏而减掉自己的芳香。
C.第五、六句中“碧”“黄”运用借代修辞手法,“半山碧”“一枝黄”相互映衬,色彩鲜明,画面优美。
D.尽管天色已晚,旅途匆忙,但野菊的幽色、清香和品性让诗人心动,就折取一枝来观赏。
2.诗的尾联写“东篱族”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2022-11-06更新 | 13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刘朝英进斋

杨万里

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

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

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

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灯火三更雨”写做学问辛苦,接着用“古琴”做伴来写读书之雅趣。
B.颔联设喻,将艰苦学习过程比作通向圣门之路,流露出作者担忧之情。
C.尾联诗人希望刘朝英即便耗尽半生心血也要积极争取科举仕进的成功。
D.这首诗通俗易懂又饱含真知灼见,体现出诗人对后辈谆谆告诫的真情。
2.这首诗颈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2023-06-02更新 | 3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