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8 题号:208350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

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独遭乱世,既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李斯拘执束缚,居图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

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诛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选自《史记·李折列传》、有到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B.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C.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D.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
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
D.“崩”是指天子的死。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又如:崩驾,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斯跟从荀子学有所成后,前往秦国,得到秦王赏识任用,其官位也由廷尉升至丞相。秦始皇能够统一御敌,李斯功不可没。
B.李斯的子女都成为了皇亲国戚,在文武百官都去给李斯敬酒庆生时,李斯却长叹不已,盛极则衰,好景不长,不知自己的归宿在哪里。
C.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D.李斯被判腰斩,跟他的中子被押解,他感叹,想再牵着黄狗和他出去打猎已无望实现了,这让他和中子悲痛万分,不能自己。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
(2)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5.赵高为什么要陷害李斯?他又以什么罪名陷害李斯的?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成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景公使庄贾往。穰苴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未及反,遂斩贾,三军振栗。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享士卒。病者皆求行,争奋出赴战。三日后以兵法勒众,皆实服。晋师以益尊于齐、景公恐惧。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谐于素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后齐威王用兵行成,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号曰司马穰苴兵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素卑践/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B.臣素卑践/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C.臣素卑践/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D.臣素卑践/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是古代主管军事事务的官职,《琵琶行》中白居易所任之官就是此类情况。
B.晏婴,字平仲,春秋时齐国政治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闻名诸侯。
C.表和漏是古代计时工具,表以标杆显示日影的方式、漏以滴水或漏沙的方式计时。
D.不佞,“佞”在古汉语中有才智的意思,“不佞”即不才,古人常以之用作谦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穰苴临危受命。齐景公时齐国国力衰弱,遭受到晋国、燕国的入侵,丧失大片国土;齐景公接受晏子建议,接见司马穰苴,并最终用其为将。
B.司马穰苴有自知之明。司马穰苴深知自己出身低微,没有足够的威信,难以获得将士们的信任,于是建议齐景公派宠臣庄贾出任监军协助自己。
C.司马穰苴严格执行军法。庄贾未按约定时间人营,司马穰苴将其斩首;景公使节驾车人营,司马穰苴饶恕使者,但杀了驾车之人以严肃军纪。
D.司马穰苴因谗言被罢。穰苴的田氏家族权势日盛,威胁到国君,鲍、高、国等大夫借机在景公面前进谗言,司马穰苴最终被罢免,并含恨而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
(2)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中明约束。
2020-11-03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顷之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殷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侯、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B.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C.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D.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父,意思是最小的叔叔。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B.秦二世元年,即秦二世在位第一年,属于年号纪年法。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官官职,始置于秦朝,汉朝时职权达到鼎盛,其地位仅次于各将军。
D.裨将,是“副将”的意思,古代军队中的低级将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籍的爷爷是为秦将王翦所杀的楚国大将项燕。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大将,其姓氏源于他们的封地名。
B.项籍小时候对习字和剑术并不感兴趣,直到他的季父项梁传授他能够胜过众人的兵法,他才认真学习。
C.项籍跟项梁一起去观看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时,项籍说的话表达了他想建功立业、主宰天下的雄心壮志。
D.项籍配合项梁杀死了会稽郡守之后,又一连杀一百来人。起事成功后,项梁做会稽郡守,项籍为副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②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2022-05-14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仲尼之齐,见景公,景公说之,欲封之以尔稽,以告晏子。晏子对曰:不可。彼浩裾自顺,不可以教下;好乐缓于民,不可使亲治;厚葬破民贫国,久丧道哀费日,不可使子民。行之难者在内,而传者无其外,故异于服,勉于容,不可以道众而驯百姓。其也,不可以示世;其教也,不可以导民。今欲封之,以移齐国之俗,非所以导众存民也。公曰:善。于是厚其礼而留其封,敬见不问其道,仲尼乃行。。

(节选自《晏子春秋》)

材料二: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尔稽田封孔子。晏婴止之,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锄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请具左右司马定公许之。会齐侯夹谷,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请奏四方之乐。孔子趋而进,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于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过。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尔稽:地名。②浩裾:怠慢不恭貌。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鲁定公A且以乘车B好往C孔子摄相D事E请具F左右G司马H定公许之。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指学说、主张,与《师说》中“闻道有先后”的“道”意思相同。
B.善,表示赞许,与《庖丁解牛》中“善刀而藏之”的“善”意思不同。
C.好会,指诸侯间友好的会盟,其中的“会”与成语“会逢其适”的“会”意思不同。
D.谢,指道歉,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很喜欢孔子,想要把尔稽封给他,这个想法遭到晏子的反对,最终只赠送了孔子丰厚的礼物。
B.孔子认为,管理国家最重要的是遵奉“君臣父子之礼”及节省财物,否则即便有再多的粮食,国君也吃不到。
C.齐国大夫黎锄担心鲁国任用孔子会危及齐国,于是齐景公派使者去鲁国说要与鲁定公在夹谷进行会面。
D.齐国派人演奏四方之乐,让优伶侏儒表演,都被孔子制止,齐景公大为触动,深知在道义上不能和鲁国匹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欲封之,以移齐国之俗,非所以导众存民也。
(2)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
5.晏子为什么反对齐景公将尔稽封赏给孔子?请简要概括。
2024-01-20更新 | 2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