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荀子(前313-前238)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1 题号:20918097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本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功在不舍。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也。

(选自荀子《劝学》)

文本二: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

(选自刘向《列女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乎已       省:省察。
B.吾尝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C.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刻。
D.用心                           躁:急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驾,一天的行程。“驽马十驾”意思是劣马拉车走十天。
C.黄泉,在中国文化中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古代认为天地玄黄,而泉在地下,所以称为黄泉。一说为中国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泉水因黄土而变黄,故称为黄泉。
D.旦夕,从早到晚,此处名词作状语,与“非能水也”中的“水”用法相同。
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B.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C.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D.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
4.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车轮的制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等事例为喻,说明了“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B.“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C.文本二中,孟母教诲孟子的主要道理是学习要取得成就,必须要有恒心,坚持不懈。
D.在论证过程中,文本一、二都运用了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使得道理形象生动,浅显易懂。
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各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尝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B.君子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C.故不积跬步                       跬步:古代称跨出两脚为“跬”,跨出一脚为“步”。
D.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十驾:马拉车十天所走的路程。
2.下列各项对文中语句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译文:顺着风呼喊,声音没有变得迅速,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
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译文: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超常的神力,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牙齿的锋利,筋骨的强健,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用心专一。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2017-03-14更新 | 22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君子曰:学不可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砺则利          “金”指金属的刀类
B.君子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C.假舟楫者,非能       “水”名词动词,游泳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博学”,学问渊博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
B.“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
C.“君子”广见于先秦典籍,被孔子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来举例说明任何人通过发奋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仪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文中阐述的要重视学习以及学习必须“善假于物”、逐渐积累、持之以恒等见解,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和借鉴意义。
D.随着作者设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文章形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的句式,产生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5.本篇文章第四段运用到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观点,请一一举例并说明。
2022-01-07更新 | 1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𫐓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矣;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且负甲为兵,咋笔为吏,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握素披黄,吟道咏德,苦辛无益者如日蚀,逸乐名利者如秋荼,岂得同年而语矣。且又闻之:生而知之者上,学而知之者次。所以学者,欲其多知明达耳。必有天才,拔群出类,为将则暗与孙武、吴起同术,执政则悬得管仲、子产之教,虽未读书,吾亦谓之学矣。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有客A难主人曰B吾见C强弩长戟D诛罪安民E以取F公侯者G有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在先秦典籍中是指地位崇高的人,文中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与今天的“步”不同。
C.六经,文中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中《乐》已失传。
D.学者,文中指求学的人,与“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在《劝学》中认为,客观条件的好与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关键在于能否做到坚持不懈。
B.材料二中,面对学习无用的看法,主人认为不能将无学问的富贵之人与有学问的贫贱之人相提并论。
C.材料二中,主人认为如果有天才,不读书而具备了孙武、管仲一样的才能,那么他们也是有学问的人。
D.两则材料的主旨都是劝勉学习,论述的角度也高度一致,既有学习的意义,也有学习的方法、态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今子即不能然,不师古之踪迹,犹蒙被而卧耳。
5.学习具有哪些意义?请结合两则材料作简要概括。
2024-02-02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