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5 题号:21043968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读陆放翁集(其二)

梁启超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愤》首联诗人几许失望喷薄而出后,一下又把读者拉回那个气壮山河的烽火岁月。
B.陆游曾经亲临大散关,在飒飒秋风中强渡渭水和金兵交战,与下文“塞上长城”形成照应。
C.失意之时陆游把目光投向诸葛亮,足见他们在精神上是一体之人,都“知其不可而为之”。
D.陆游之前的时代,诗坛笼罩着柔媚纤弱的风气,战斗不屈和为国献身的精神也都消亡了。
2.梁启超说:“中国诗家无不言从军苦者,惟放翁则慕为国殇,至老不衰。”结合两首诗,谈谈你对“愤”“乐”的理解。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注: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扬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1.对这首宋词的内容理解和艺术手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一句“桐叶晨飘蛩夜语”,词人托物起兴,桐叶飘零,寒蚤夜鸣,都引发的是悲秋之景,充分渲染了时代气氛,和词人的心境形成鲜明的对应。
B.“江海轻舟今已具”,承上片“旅思”而来,其意来源于苏轼《临江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内含想隐归江湖之意。
C.下片借用《长杨赋》的典故,表明自己如果早知不被知遇,就不会陈述恢复方略了,“悔”的后面一定是“恨”,直接透露出词人的愤愤不平之气。
D.全词共四个层次,第一层抚今,第二层思昔,第三层再回到现实,第四层又回顾以往,今昔交织,回环往复。
2.有人说:陆游的《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写得“悲凉沉郁”,将其免职后的心声写得婉转动人。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2024-02-27更新 | 6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本词作于宋孝宗乾道九年(1173年),当时作者己被调离南郑前线,在成都就任闲职。师伯浑:陆游友人。②笳:古代军中用的一种管乐器。③雁门:雁门关。④青海际:青海湖边。⑤封侯:班超少有大志,尝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以“雪晓清笳乱起”开篇,运用白描手法,视听结合,描写了富有特色的边塞风光,渲染了紧张的战争氛围。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运用比喻,从视觉角度,展现了军队整肃的阵容与浩大的声势,侧面反映出军纪之严明。
C.“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与“梦游处、不知何地”形成照应,在欲扬先抑的跌宕中,凸显自己梦游之所在。
D.“寒灯” “漏声断”“月斜窗纸”,融情入景,以实衬虚,借写梦醒后周遭环境的冷清死寂衬托出心境的凄苦悲凉。
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
2019-02-15更新 | 11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唐·皮日休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

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

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

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读书

宋·陆游

归老宁无五亩园,

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

犹课蝇头二万言。


【注释】:①梠:屋檐。②蠹鱼:虫名,这里借指书籍。③元元:黎元,指百姓。④课:阅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皮诗首联以问句发端,明确点出堆满房屋的书籍就是家里宝贵的财物;颔联写早晨独坐书斋读书的情景。
B.皮诗整首诗写出了诗人对读书的热爱以及未与德才兼备的圣贤处在同一时代、只能神交的遗憾悲伤之情。
C.皮诗颔颈两联的“圣人”“英贤”,既可以指书的作者,也可以指书中记录的对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D.陆诗三四句通过自述,呈现了一个在孤灯下老眼昏花读书的诗人形象。启发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勤学苦学。
2.两首诗歌写的都是读书,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022-12-26更新 | 21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