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荀子(前313-前238) > 《荀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05 题号:2105118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晋平公问叔向曰:“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叔向对曰:“管仲善制割,宾胥无善削缝,隰朋善纯缘。衣成,君举而服之,亦臣之力也。君何力之有?”师旷伏琴而笑之。公曰:“太师奚笑也?”师旷对曰:“臣笑叔向之对君也。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

或曰:叔向、师旷之对,皆偏辞也。夫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美之大者也,非专君之力也,又非专臣之力也。昔者宫之奇在虞,僖负羁在曹,二臣之智,言中事,发中功,虞、曹俱亡者,何也?此有其臣而无其君者也。且蹇叔处干而干亡,处秦而秦霸,非蹇叔愚于干而智于秦也,此有臣与无臣也。向曰“臣之力也”不然矣。昔者桓公宫中二市,妇二百,被发而御妇人。得管仲,为五伯长,失管仲、得竖刁而身死。以为非臣之力也,且不以管仲为霸;以为君之力也,且不以竖刁为乱。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

(节选自《韩非子•难二》 )

材料二:

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诚可羞称也。齐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内行则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闺门之内,般乐奢汰,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外事则诈邾袭莒,并国三十五。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汰也。彼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

若是而不亡,乃霸,何也?曰: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雠遂立为仲父是天下之大决也。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妒也;与之高国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恶也;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也,宜哉!非也,数也。

(节选自《荀子•仲尼篇第七》 )

【注】①纯缘:给衣服镶边。②奢汰:没有节制地挥霍浪费。③倓然:形容安然不疑。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安忘A其怒B出C忘其雠D遂立E为仲父F是G天下之大H决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偏辞,讨好谄媚的话。文中韩非子认为叔向、师旷虽观点不同,但都有讨好晋平公之意。
B.闾,里巷的门,这里指住处。妇闾,即妇女居住的地方,是齐桓公设于宫中的娱乐场所。
C.竖子,指童子、童仆。 “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D.幸,侥幸的意思。与司马迁《鸿门宴》中“妇女无所幸”的“幸”词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借晋平公与叔向、师旷三人的对话,实际上是在宣传自己关于如何治国的思想主张。
B.韩非子在论证观点时,引用了多个事例:虞国、曹国拥有智慧之臣却灭国,蹇叔先事虞后事秦。
C.在孔子门生看来,齐桓公位列春秋五霸,做了许多险恶肮脏、放荡奢侈的事情,完全不值得颂扬。
D.齐桓公重用管仲,给予他很多特权,管仲也将齐国治理得井然有序,贵贱长少都愈加敬重齐桓公。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
(2)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
5.两则材料都分析了齐桓公成功的原因,请分别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整体分析:这篇阅读文章选自《劝学》和《荀子·性恶》,分别探讨了学习的重要性和人性本恶的观点。《劝学》通过比喻和对比论证,强调积累和坚持的重要性,语言生动有力,富有哲理。《荀子·性恶》则从人性出发,论证了人性本恶的观点,认为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礼仪来规范人性。两篇文章都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严密的逻辑论证,展示了先秦诸子百家对人性和学习的深刻思考。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

(二)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仪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节选自《荀子·性恶》)

【注释】①伪:人为的。

1.下列词语注释正确的—组是 (          
A.𫐓使之然也(弯曲)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片刻)
B.学(劝说)                 风雨焉(起)
C.马(劣马)                 非利足也,而千里(到达)
D.圣心焉(完整)          积水成(深渊)
2.选出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金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B.君子博学而日省乎己       参:验,检查
C.吾尝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神明:天地间神的总称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直       中:合于B.虽有槁       暴:晒
C.舆马者       假:借助D.君子非异也   生:出生
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                      跬:半步
B.金石可                       镂:雕刻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寄托:托付
D.合于文理                       文理:礼义仪节
5.下列各项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蟹六跪二螯
A.冰,水为之,寒于水B.吾尝终日思矣
C.故淫乱生礼义文理亡焉D.神明自得
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中既有比喻论证,又有对比论证,同时在语言上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说理透彻,生动有味。
B.选文一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必须“不舍”,即有恒心。
C.选文一中蚯蚓和螃蟹两个比喻,采用正反对比的方法,说明先天条件差,如果能用心专一,也可以成就事业;先天条件好,如果心浮气躁,则将一事无成。
D.选文二中荀子认为:凡人都是好色好利、憎丑恨恶的。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如顺其自然发展,社会就会充满争夺、残暴、淫乱。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不拘于时,学于余。
2024-09-12更新 | 7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节选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节选

文本二: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韩愈《师说》节选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                 彰:清楚,明白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求学的风尚
C.位卑则足,官盛则近谀             羞:感到羞耻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疑惑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3.对文段二有关文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中的“句读”分别是指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和文辞语意已尽的地方。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中的“乐师百工”分别是指以演奏乐器为职业的人和各种工匠。
C.“小学而大遗”中的“小”和“大”分别是指“不知句读”和“不解惑”。
D.“今之众人”中的“众人”是指一般人。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5.《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在《师说》中有哪些具体体现,请结合文本分析。
2022-12-29更新 | 16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礼论》)
1.“人生而有欲”是荀子的人性论学说“                ”的根据。
2.简单概述“礼”产生的缘起。
2016-07-12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