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5 题号:2107105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就。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寻丁父忧,归。淳九年,起为湖南提刑,因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其在君乎?君其勉之。”十年,改知赣州。

德佑初,江上报急,诏天下勤王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事闻,以江西提刑安抚使召入卫。其友止之,曰:“今大兵三道鼓行,破郊畿,薄内地,君以乌合万余赴之,是何异驱群羊而搏猛虎。”天祥曰:“吾亦知其然也。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义胜者谋立,人众者功济,如此则社稷犹可保也。”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泛海至温州,遂移漳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

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厓山破,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B.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C.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D.天祥捧诏涕泣/使陈继周发郡中/豪杰并结溪峒蛮/使方兴召吉州兵/诸豪杰皆应/有众万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科举时代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举进士,指参加或考中进士。
B.对策,古时就政事、经义等设问,由应试者对答,自汉起为取士考试的一种形式。
C.勤王,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D.社稷,“社”指谷神,“一片神鸦社鼓”中“社”即谷神,“稷”指土地神,古时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咸淳九年,文天祥任湖南提刑时遇见旧相江万里,谈及国家大事,江万里容色改变,认为改变社会状况的责任大概在有志节的文天祥身上。
B.德祐元年,元军进逼愈急,皇上下诏号召天下起兵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发郡中豪杰”响应,有众万人,并倾尽家财为军费,领兵入卫。
C.德祐二年,文天祥奉命赴元朝都城跟元丞相伯颜谈判时据理力争,遭到元方的扣押,被带到镇江,后来趁夜色逃离,渡海到了温州。
D.至元十五年,元将张弘范兵突至,文天祥被抓。崖山被攻破后,文天祥被送往京师。元朝百般劝降,他坚决不屈服,最后从容就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2)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5.文天祥有“志节”,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燧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1.下列对文中文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B.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C.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D.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试:又称秋闱、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的是秀才,考中了就是举人。主文就是主持考试,也就是说这年的会试由萧燧来主持。
B.漕闱:指漕试试场。宋代漕试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等,举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
C.大小学:“小学”最初是指为贵族(奴隶主)子弟设置的初级学校。后来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大学”指研究国家和社会管理的学问。
D.持节:拿看旄节。节,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可以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的官职。文中表示胡与可和王秬很有权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秦桧的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旱,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D.有一年闹旱灾,浙西常平司请求从严州调粮食到婺州,萧燧不忍心对于原管辖地区坐视不救呢,于是他向朝廷请示,打开太仓的粮库赈济婺州百姓。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知严州。严地狭财匮,始至,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2)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上枢密韩太尉书》)
2022-09-02更新 | 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垒亦不加害。秩满,朝议褒异,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侨闻而贤之,至阙,以其学最闻,宗勉在政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知迷之龙溪,转运使王伯大上其邑最。行简罢,宗勉与史嵩之入相,召师雍审察,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密示相亲意,师雍不领。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博士刘应起首论嵩之,帝感悟,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迭外居住。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清之犹冀师雍少贬,师雍曰:“吾欲为全人。”终不屈。数月,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以直宝文阁奉祠,陈垓又嗾同列寝之。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师雍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若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

(选自《宋史·黄师雍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B.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C.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D.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自宋以后,进士一律要经过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复核决定名次。
B.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艺的学官。
C.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到的禄位交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师雍具有胆识。他联合时青对付李全,后因计划泄露,李青被杀死,但黄师雍没有害怕。
B.黄师雍不慕权贵。黄师雍认为出于当权的史弥远门下是羞耻,就没有前往拜见。
C.黄师雍仰慕贤良。黄师雍很想拜见有清廉名声的徐侨,但并不强求。
D.黄师雍刚直不阿。新任宰相史嵩之有意拉拢师雍,师雍没有领会他的意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
(2)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
5.黄师雍勇于坚守原则,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2020-11-20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鉴,字德明。鉴本将家,幼能嗜学,入卫州霖落山肄业,凡十余年。太平兴国三年,擢进士第,释褐大理评事。奉诏决狱江左,颇雪冤滞。历殿中侍御史。

会命曹彬等进讨幽州,问群臣以方略,鉴上疏极言不可。论者以鉴燕人沮议非忠也太宗置不问与赵延进同掌左藏延进恃恩逾规鉴廷奏之有旨罢延进以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时三部各置凭由催欠,鉴请并为一,从之。

王明、李惟清荐其能,用为江南转运使。本部有大姓为民患者,鉴以名闻。太宗尽令部送魁首及妻子赴阙,以三班职名羁縻之,江左震肃。又建议割瑞州清江、吉州新淦、袁州新喻三县置临江军,时以为便。召还,特被慰奖。梓州符昭愿骄僭不法,即以鉴代之。上言供奉官以下不考校殿最,恐无沮劝,即诏鉴兼磨勘职,改三司为左右计,分天下为十道,鉴奏其非便。未几,果复旧。

淳化中,盗起西蜀,王继恩讨平之,而御军无政,其下恃功暴横。益州张咏密奏,请命近臣分屯师旅,即遣鉴与西京作坊使冯守规偕往。召对后苑门,面授方略。鉴曰:“益部新复,军旅不和,若闻使命骤至,易其戎伍,虑或猜惧,变生不测。请假臣安抚之名。”太宗称善。鉴至蜀,继恩犹偃蹇(注),不意朝廷闻其纵肆。鉴之行,付以空名宣头及廷臣数人,鉴与咏即遣部戍卒出境;继恩麾下使臣亦多遣东还,督继恩辈分路讨捕残寇,而鉴等招辑反侧。事平归朝,未至,拜左谏议大夫、户部使。

寻诏鉴专督军粮,以军兴法从事,馈运颇集。咸平初,改工部侍郎、出知广州。居二年,民条其政绩上请刻石。三年,移知朗州。溪洞群蛮数寇扰,鉴召酋豪,谕以威信,皆俯伏听命。景德初,卒。

(选自《宋史·张鉴传》)


(注)①偃蹇:高傲。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者以鉴燕人沮议/非忠也/太宗置不问/与赵延进同掌左藏/延进恃恩逾规/鉴廷奏之/有旨罢延进以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
B.论者以鉴燕人沮议/非忠也/太宗置不问/与赵延进同掌左藏/延进恃恩逾规鉴/廷奏之/有旨罢延进/以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
C.论者以鉴燕人/沮议非忠也/太宗置不问/与赵延进同掌左藏/延进恃恩逾规/鉴廷奏之/有旨罢延进/以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
D.论者以鉴燕人/沮议非忠也/太宗置不问/与赵延进同掌左藏/延进恃恩逾规鉴/廷奏之/有旨罢延进以鉴/判三司度支/凭由催欠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这里指指进士及第授官。
B.江左:长江下游北岸和长江部分中游西岸,古代又称江西(古以西为左)。
C.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的等次,上等的称为“最”,下等的称为“殿”。
D.三司:宋代为户部、度支、盐铁三个财政部门的统称,掌管统筹国家财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鉴敢于上奏。当时三部各设凭由催欠司,张鉴请求合并为一;皇帝改三司为左右计,分天下为十道,张鉴上奏说此做法不方便。
B.张鉴不畏权势。在提任江南转运使时,面对危害本地区百姓的世家大族,他敢于将其名字上报皇帝,使他们受到制裁,震惊江左。
C.张鉴政绩斐然。他在判决江左刑案时昭雪了很多冤屈积案;任朗州知州时,其威望令群蛮俯首听命,百姓将其政绩上报请求刻碑。
D.张鉴富有计谋。大将王继恩十分傲慢骄纵,张咏上奏,请求命令大臣分驻军队,张鉴则建议朝廷以安抚之名前往,后来事情平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命曹彬等进讨幽州,问群臣以方略,鉴上疏极言不可。
(2)淳化中,盗起西蜀,王继恩讨平之,而御军无政,其下恃功暴横。
2020-07-14更新 | 3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