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北朝 > 刘义庆(403-444) > 《世说新语》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5 题号:2114977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孔子使宰予使于楚,楚昭王以安车象饰,因宰予以遗孔子焉。宰予曰:“夫子无以此为也。”王曰:“何故?”对曰:“臣以其用,思其所在观之,有以知其然。”王曰:“言之。”宰予对曰:“自臣侍从夫子以来,窃见其言不离道,动不违仁。贵义尚德,清素好俭。仕而有禄不以为积。不合则去,退无吝心。妻不服彩,妾不衣帛,车器不雕,马不食粟。道行则其治,不行则乐其身,此所以为夫子也。若夫观目之丽靡,窈窕之淫音,夫子过之弗之视,遇之弗之听也。故臣知夫子之无用此车也。”王曰:“然则夫子何欲而可?”对曰:“方今天下道德寝息,其志欲兴而行之。天下诚有欲治之君能行其道,则夫子虽徒步以朝,固犹为之,何必远辱君之重贶乎?”王曰:“乃今而后知孔子之德也大矣。”宰予归,以告孔子。孔子曰:“二三子以予之言何如?”子贡对曰:“未尽夫子之美也。夫子德高则配天深则配海若予之言行事之实也。”子曰:“夫言贵实,使人信之,舍实何称乎?是赐之华不若予之实也。”

(节选自《孔丛子·记义》)

材料二: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②陈仲弓,陈寔,字仲弓,东汉人。③元方:陈纪,陈寔之子。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夫子A德高B则配天C深D则配海E若予之F言G行H事之I实也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以……为乐,是意动用法,和成语“安贫乐道”中的“乐”意义和用法不同。
B.弗之视,指不去看它,“以其无礼于晋”表示因他对晋国无礼,两者结构不同。
C.府君,指太守,和《孔雀东南飞》中“还部白府君”中的“府君”意义相同。
D.放,指驱逐、流放,和《屈原列传》中“而自令见放为”的“放”意义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昭王要送给孔子用象牙装饰的车子,宰予先以孔子不会使用这辆车为由婉拒,然后借助孔子的日常用度和言行举止等表现做出说明。
B.在宰予看来,孔子有志于重振道德礼义,但如今没有君主愿意推行孔子的政治主张,不然的话也不必让他出使楚国而且遭到这番羞辱。
C.元方对施加刑罚的太守和遭受处罚的父亲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客引用《易经》中的言论,是想指出元方的回答存在自相矛盾的问题。
D.客的设问步步推进,他最后用驼背之人弯着腰表示恭敬来诘难元方的不回答其实是不能答,在元方举出三个事例后无言以对,羞愧退去。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宰予归,以告孔子。孔子曰:“二三子以予之言何如?”
(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5.结合材料一的信息来看,你认为孔子是否会认可元方回答问题的言辞?请做出判断并简述你的依据。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华已见。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③。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衽赞述焉。

(节选自《世说新语·文学》)

(左思)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入宫,移家京师,乃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

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节选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注】①左太冲:左思,字太冲。②张公:张华,晋范阳方城人,官至司空,博学多闻,勇于赴义,名重一时。③皇甫谧:晋人,博览群书,名望极高。④陆机:字士衡,吴郡华亭(今       )人,被称“少有奇才,文章冠世”,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氏家族在江东是望族之一。⑤伧父:晋南北朝时,南人讥讽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莫不衽赞述焉;
(2)乃著作郎张载;
(3)思自以其作不班、张:
(4)其成,当以覆酒瓮耳。
2.下面句子中“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以覆酒瓮耳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B.自以所见不博       以资政殿学士行
C.恐以人废言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木欣欣以向荣
3.与“时人未之重”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奚以知其然也
C.惟弈秋之为听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翻译划线句。
(1)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2)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5.根据所学知识,为上文注释④的空缺处选择正确的地名,使注释完备。
A.江苏昆山B.上海松江C.浙江金华D.江苏吴江
6.乙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和第二段内容形成了呼应,这句话是“____”。
7.通观两段选文,说说左思《三都赋》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019-11-15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孔子使宰予使于楚,楚昭王以安车象饰,因宰予以遗孔子焉。宰予曰:“夫子无以此为也。”王曰:“何故?”对曰:“臣以其用,思其所在观之,有以知其然。”王曰:“言之。”宰予对曰:“自臣侍从夫子以来,窃见其言不离道,动不违仁。责义尚德,清素好俭。仕而有禄,不以为积。不舍则去,退无吝心。妻不服彩,妾不衣帛,车器不雕,马不食粟。道行则乐其治,不行则乐其身,此所以为夫子也。若夫观目之丽靡,窈窕之淫音,夫子过之弗视,遇之弗之听也。故臣知夫子之无用此车也。”王曰:“然则夫子何被而可?”对曰:“方今天下道德寝息,其志欲兴而行之。天下诚有欲治之君能行其道则夫子虽徒步以朝固犹为之何必远辱君之重贶乎?”王曰:“乃夸而后知孔子之德也大矣。”宰予归,以告孔子。孔子曰:“二三子以予之言何如?”子贡对曰:“未尽夫子之美也。夫子德高则配天,深则配海。若予之言,行事之实也。”子曰:“夫言贵实,使人信之,舍实何称乎?是赐之华不若予之实也。”

(节选自《孔丛于·记义》)

材料二:

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怄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②陈仲弓,陈寔,字仲弓·东汉人。元方:陈纪,陈塞之子。③伛:驼背。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一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天下诚A有欲治之B君能行其道C则夫子虽徒步D以朝E固F犹为之G何必远辱H君之重贶乎?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表示……的原因,与《师说》“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相同。
B.之,代词,否定句中的前置宾语,与《师说》“句读之不知”中的“之”用法不同。
C.材料一中的“二三子”,诸位,你们;材料二中“三子”意为三位先生。
D.《易》,与《诗》《书》《礼》《春秋》并称为“五经”。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昭王要给孔子赠送华丽的安车,宰予当面拒绝,他认为孔子以治国修身为乐,崇尚义德,清正廉洁,喜好节俭,不喜欢外观华丽之物。
B.子贡认为孔子的道德与天一样高,与海一样深,而宰予在楚昭王面前只说了孔子的一些事实,没有说尽孔子的高美,对其说法不“为然。
C.客人引用《易》中“二人”句,意在说明属下与太守应该保持同心一致,进而批评元方不应为了肯定自己父亲的人格而否定太守的决定。
D.元方因客言“何其谬也”而“故不相答”,客以“因伛为恭”为喻,说陈元方好比驼背的人直不起腰来,却假装是对人表示恭敬才弯腰一样。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言贵实,使人信之,舍实何称乎?
(2)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
5.假若孔子得知元方的答问,他的态度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原因。
2023-11-30更新 | 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交礼竟,允无复入理,家人深以为忧。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妇云:“无忧,桓必劝入。”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初允被收,举家号哭,阮新妇自若,云:“勿忧,寻还。”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主可以理      夺:改变
B.尔所知        举:全都
C.勿忧,还       寻:不久
D.早知耳        尔:(会)这样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妇有四德,卿有几?   ②有蒋氏者,专三世矣
B.①新妇乏唯容尔。        ②子为父死,无恨。
C.①许允晋景王所诛。       ②窃大王不取也。
D.①夫百行德为首。        ②不物喜,不以己悲。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验证许允妇料事无误的一组是(     
①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卿宜查之。”
②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③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④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⑤作粟粥待。顷之,允至。
⑥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⑤D.②③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许允妇容貌奇丑,以致在拜堂之后丈夫竟然不肯入洞房。然而她凭自己的准确判断和机智应对,赢得了丈夫的尊重。
B.许允担任吏部郎时,大多任用同乡,魏明帝为此派卫队将领去逮捕他。许允听从妻子的告诫据理力争,最终无罪获释。
C.丈夫被晋景王杀害,是许允妇早已料到的事,所以当事情果真发生的时候,她镇静自若,照旧织布,神色不变。
D.许允被害,门生担心他们母子的安全,想把许允的儿子藏起来。后来全家迁到许允墓地居住,孩子才免遭祸患。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儿从之。会反,以状对,卒免。
2021-11-02更新 | 9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