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2126196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成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轶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治。时颁课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说,而民安之。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哀毁得疾几殆。绍圣初,出知宣州,改鄂州。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所余才三十二事。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至之九日罢,主管玉隆观。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书,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B.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C.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D.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检讨,古代官名,掌修国史。宋时有史馆检讨,明时始属翰林院,与编修同谓之史官。
B.庐墓,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C.徙,与文中“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中的“贬”意思相同,都指被贬谪到别地做官。
D.行、草、楷,中国书法三种字体,与篆、隶等同属于中国书法中各具特色的主要书体。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机警聪明,才华出众。他幼年时读书数遍就能背诵,家中之书无不通晓。苏轼对他的诗文赞赏有加,曾举荐他代替自己做侍从官。
B.黄庭坚性格直率,淡泊名利。面对《实录》内容是否真实的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被贬涪州、黔州时,他没把被贬之事放在心上。
C.黄庭坚性情笃孝,悉心侍母。母亲病了一年,他白天黑夜都细心看护、照料,睡觉时衣服都不脱;母亲去世后,他哀伤成疾几乎丧命。
D.黄庭坚仕途多舛,结局悲惨。他因编写《实录》遭人嫉妒而被贬;因与赵挺之有隔阂,遭人指摘而被削职为民并受拘禁,至死也未得赦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颁课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说,而民安之。
(2)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
5.黄庭坚在“学问文章”方面有哪些成就?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余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悉焚常所为文,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其二子轼、辙皆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上其所著书二十二篇,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竟效苏氏为文章。所著《权书》《衡论》《机策》,文多不可悉录。《心术》曰:为将之道,当先治心,太山覆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待敌。凡兵上义,不义虽利不动。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凡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且夫天下之变,常伏于安,田文所谓“子少国危,大臣未附”,当是之时,而无腹心之臣,可为寒心哉!昔者高祖之末,天下既定矣,而又以周勃遗孝惠、孝文;武帝之末,天下既治矣,而又以霍光遗孝昭、孝宣。盖天下虽有泰山之势,而圣人常以累卵为心,故虽守成之世,而腹心之臣不可去也。宰相韩琦见其书,善之,奏于朝,召试舍人院,辞疾不至,遂除秘书省校书郎。会太常修纂建隆以来礼书,乃以为霸州文安县主簿,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方奏未报,卒。赐其家缣、银二百,子轼辞所赐,求赠官,特赠光禄寺丞,敕有司具舟载其丧归蜀。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节选自《宋史·苏洵传》,有删改)

文本二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1.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B.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C.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D.或曰/机者/创业之君/所假以济耳守成之世/其奚事机而安用夫腹心之臣/呜呼/守成之世/能遂熙然如太古之世/矣乎未也/吾未见机之可去也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山覆于前而色不变”与“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中“太山”的含义相同。
B.“知理而后可以举兵”与“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谏太宗十思疏》)中“理”字的含义不同。
C.“宰相韩琦见其书善之”与“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中“善”字的含义相同。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与“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中“爱”字的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洵闭门苦读。苏洵二十七岁的时候开始发愤学习,后来几次考试,都没有考中,于是将家中的书全部焚烧,关门闭户勤奋苦读。
B.苏洵受人赞赏。至和、嘉祐年间,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同来到京师,他的二十二篇著述得到了翰林学士欧阳修的推荐。
C.苏洵熟悉兵道。苏洵认为:用兵崇尚正义,不正义的,虽有利也不应发兵;善于用兵的将领,要使士兵无所顾忌,却要有所依恃。
D.苏洵著作颇丰。苏洵著有《权书》《衡论》《机策》等文;与姚辟一起修礼书,编《太常因革礼》一百卷,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出,士大夫争传之,一时学者竟效苏氏为文章。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5.苏洵去世后,皇帝为他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023-07-31更新 | 1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因留事金,弃疾得,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卦名。下文也是卦名。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为南方。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学管笺奏文书。④青兕():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⑤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蔡伯坚       师:以……为师。
B.弃疾间与之       游:交往。
C.时虞允文       当:主持、掌管。
D.留守叶衡重之       雅:认为……高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聚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取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辛弃疾奉命追捕,不顾义端的求饶,杀了义端,得到了耿京的赞许。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并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等官职,并以节使印和告身征召耿京,但这时耿京已被张安国和邵进杀害了。
C.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问对。孝宗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
D.辛弃疾在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得到留守叶衡的赏识,叶衡认为他胸有大志、谋略过人,叶衡做丞相后,大力举荐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2023-08-19更新 | 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薛弼,字直老,温州永嘉人。登政和二年进士第,调怀州刑曹、杭州教授。初颁《五礼》《新书》,定著释奠先圣误用下丁,弼据礼是正,州以闻,诏从其议。监左藏东库。内侍王道使奴从旁礼绢美恶,多取之,弼白版曹穷治,人严惮之。杨么据洞庭,寇鼎州,王燮久不能平,更命岳飞讨之。么陆耕水战,楼船十余丈,官军徒仰视不得近。飞谋益造大舟,弼曰:若是,则未可以岁月胜矣。且彼之所长,可避而不可斗也。今大旱湖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逐筏断江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精骑直捣其垒则破坏在目前矣。飞曰:善。,积寇尽平,进直秘阁。时道殣相望,弼以闻,帝恻然,命给钱六万缗、广西常平米六万斛、鄂州米二十万斛振之,且使讲求富弼青州荒政,民赖以苏。除岳飞参谋官。飞母死,遁于庐山,张宗元摄飞事。飞将张宪移疾,部曲汹汹,生异语。弼谓诸将曰:太尉力乞张公,而诏使随至,岳军素整,今而哗哄,是汝曹累太尉也。诸将以谂宪,宪佯悟曰:相公腹心,惟参谋知之。众乃定。除户部郎官,再知荆南。时福州大盗有号管天下伍黑龙满山红之属,其众甚盛,钤辖李贵为贼所获。民作山砦自保。守臣莫将议委漳、泉、汀、建,募强壮游手各千人为效用,与殿司统制张渊同措置。未及行,诏升弼集英殿修撰,与将两易。弼至郡,漕臣以游手易聚难散,恐为他日患,闻于朝。事下弼议,弼谓:昔守章贡,有武夫周虎臣、陈敏者,丁壮各数百,皆能战,视官军可一当十。乃奏虎臣为副将,敏为巡检,选丁壮千人,号奇兵,日给糗粮,责以灭贼。自是岁费钱三万六千余缗、米九千石,凡四年而贼平。

(选自《宋史•薛弼传》)


【注】藁:阻塞。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大旱∕湖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逐筏断江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精骑直捣其垒∕则破坏在目前矣
B.今大旱∕湖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逐筏∕断江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精骑直捣其垒∕则破坏在目前矣
C.今大旱∕湖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逐筏断江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精骑直捣其垒∕则破坏在目前矣
D.今大旱∕湖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逐筏∕断江路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而精骑直捣其垒∕则破坏在目前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殿试及第者,称之为进士。
B.旬,时间单位,一旬十天,兼旬即二十天;我国古代,一旬还可指十年或十二年。
C.常平米,即常平仓米;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
D.户部,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典章法度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弼学识颇丰,勇纠学术错误。担任杭州教授时,他发现了《五礼》《新书》定本中关于“释奠先圣”的错误;皇帝最终停车了他根据礼法提出的修正意见。
B.薛弼足智多谋,有功于岳家军。讨伐杨么时,他献计岳飞避开敌方所长,使岳家军在短期内取胜;张宗元代替岳飞时,由于他对诸将的劝导,军心得以稳定。
C.薛弼心系百姓,曾为灾民请命。在直秘阁任上,他见道路上到处都是饿死的人,于是向皇帝请命;皇帝便调拨钱粮赈济,并派人研讨富弼在青州的救荒办法。
D.薛弼知人善用,大胆举荐勇士。他和福州守臣莫将共同向朝廷推荐勇士周虎臣、陈敏;周、陈统率的千名壮丁,号称“奇兵”,用四年时间消灭了福州大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彼之所长,可避而不可斗也。
(2)漕臣以游手易聚难散,恐为他日患,闻于朝。
2021-12-24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