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 《新唐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7 题号:2136196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 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言者路。”帝乃解。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武中衔之。崔旰等乱,前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夕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必须停顿,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甫家寓A鄜B弥年C艰窭D孺弱E至饿死F因许甫G自往省视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右拾遗,是唐朝及后来朝代设置的小官,分为左、右拾遗,为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
B.“绝言者路”中的“绝”,同成语“不绝如缕”、“而绝江河”(《劝学》)中的“绝”含义都相同。
C.关辅:关,关中,指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辅,三辅,西汉治理京畿地区三个长官的合称,也指京城长安附近地区。
D.“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中的“会”,同“会天大雨,道不通”(《史记·陈涉世家》)中的“会”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积极入世,虽然考进士未中,因向玄宗献上三篇赋,被玄宗赏识,后来授予官职。肃宗即位后,历尽艰辛想方设法投奔肃宗。
B.房琯因兵败陈涛斜和窝藏董廷兰被罢免官职,杜甫上疏为房琯辩解,惹怒玄宗,差点获罪。后因饥荒,杜甫弃官离去,客居秦州。
C.杜甫流落剑南,于是依附世交节度使严武,严武对他非常亲善。但杜甫性格有时褊狭浮躁,经常酒醉登上严武床,严武怀恨在心。
D.杜甫和李白、高适交往颇深,曾经相伴旅行,一起在汴州,酒酣后登台怀古,抒发慷慨之志,人们都很理解杜甫心中的悲愤之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
(2)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5.请结合本篇《杜甫传》和教材中《登高》,简要概括杜甫五十九岁时去世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登葛愤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畴,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都督大宴滕王阁A宿命其婿B作序C以夸客D因出纸笔E遍请客F莫敢当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译为“曾经”,与“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中的“尝”意义相同。
B.“为僚吏共嫉”与“不拘于时”(《师说》>都是被动句。
C.“易”,译为“更改”,与成语“不易之论”中的“易”意义不同。
D.“耻”,意动用法,与“吾从而师之”(《师说》)中的“师”用法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王勃九岁那年,读到大儒颜师古注解的《汉书》,就作了一篇文章挑出它的错误。
B.皇子们喜欢玩斗鸡游戏,王勃为此写了一篇檄文进行严厉批评,结果差点被杀。
C.王勃才情过人,他写文章时有独特的方法,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对于其排位先后,杨炯不太认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2)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
5.简述王勃的创作过程。从中可见王勃怎样的性格特点?
2023-11-12更新 | 1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祖生于长安,袭封唐公。大业中,炀帝征辽东,遣高祖督运粮于怀远镇。杨玄感将反,其兄弟从征辽者皆逃归,高祖先觉以闻。炀帝遽班师,以高祖为弘化留守以御玄感,诏关右诸郡兵皆受高祖节度。是时,隋政荒,天下大乱,炀帝多以猜忌杀戮大臣。

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又击绛州贼柴保昌,降其众数万人。突厥犯塞,高祖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击之。隋兵少,不敌。高祖选精骑二千为游军,居处饮食随水草如突厥,而射猎驰骋示以闲暇,别选善射者伏为奇兵。虏见高祖,疑不敢战,高祖乘而击之,突厥败走。

十三年,拜太原留守,击高阳历山飞贼甄翟儿于西河,破之。是时,炀帝南游江都,天下盗起。高祖子世民知隋必亡,阴结豪杰,招纳亡命,与晋阳令刘文静谋举大事。计已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高祖留守太原,晋阳宫监,而所善客裴寂为副监,世民阴与寂谋。高祖过寂饮酒,酒酣从容,寂具以大事告之,高祖大惊。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已而许之曰吾爱汝岂忍告汝邪然未有以发而所在盗贼益多,突厥数犯边,高祖兵出无功,炀帝遣使者执高祖诣江都,高祖大惧。世民曰:事急矣,可举事!已而炀帝复驰使者赦止高祖,其事遂已。

是时,刘武周起马邑,林士弘起豫章,刘元进起晋安,皆称皇帝。而刘武周攻汾阳宫,高祖乃集将吏告曰:今吾为留守,而贼据离宫,纵贼不诛,罪当死。然出兵必待报,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将吏皆曰:国家之利可专者,公也。高祖曰:善。乃募兵,旬日间得众一万。副留守虎贲郎将王威、虎牙郎将高君雅见兵大集,疑有变,谋因祷雨晋祠以图高祖。高祖觉之,乃阴为备。五月甲子,高祖及威、君雅视事,开阳府司马刘政会告威、君雅反,即坐上执之。丙寅,突厥犯边,高祖令军中曰:人告威、君雅召突厥,今其果然。遂杀之以起兵。

(节选自《新唐书•高祖李渊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已而许之/曰/吾爱汝/岂忍告汝邪/然未有以发
B.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已而许之/曰/吾爱汝/岂忍告汝邪/然未有以发
C.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已而许之/曰/吾爱汝/岂忍告汝邪/然未有以发
D.世民因亦入白其事/高祖初阳不许/欲执世民/送官已而许之/曰/吾爱汝/岂忍告汝邪/然未有以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古代帝王的庙号,文中指唐朝开国皇帝李渊。
B.关右,古人以西为右;“关右”,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C.突厥,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少数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D.领,兼任,以职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判”摄”“荫补”也有兼任之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敏锐警觉。他事先觉察到杨玄感要谋反,就把这一消息禀报隋炀帝,使得隋炀帝采取了防备措施;后来又觉察到王威、高君雅对自己图谋不轨,巧妙地除掉了这两人。
B.高祖能征善战。他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时击败了贼寇母端儿,又降服了绛州贼寇柴保昌部下数万人,还攻破了高阳历山的贼寇甄翟儿。
C.高祖足智多谋。隋军兵少,不能有效抵御来犯敌人,他挑选精锐骑兵作为流动部队,射箭捕猎以示兵力悠闲有余,使敌人疑惑不敢交战,趁机大败突厥军。
D.高祖处事严谨。他的儿子李世民与他的下属裴寂一起谋划,劝他起兵反隋,高祖虽然答应,但并未马上采取行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计已决,而高祖未之知,欲以情告,惧不见听。
(2)纵贼不诛,罪当死。然出兵必待报,今江都隔远,后期奈何?
2022-06-21更新 | 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言者路。”帝乃解。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注:①羸服:衣衫破烂。②行在: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③陈涛斜:地名,今陕西咸阳东。④关辅:地名,指关中及三辅地区。⑤沾丐:给人以利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B.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C.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D.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言者路”的“绝”与《望岳》中“会当凌绝顶”的“绝”意思相同。
B.“为歌诗”的“为”与《琵琶行》中的“因为长句”的“为”意思相同。
C.“因客耒阳”的“因”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意思不同。
D.“甫又善陈时事”中的“善”和《论语》中“择其善者而从之”的“善”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生活困顿,四处漂泊。他年轻时处境贫困不能有所作为,科考失利后困居在长安;安史之乱中逃往三川,后来又漂泊于剑南、夔州、耒阳等地。
B.杜甫直言进谏,招致疏远。房琯因事被罢免宰相,杜甫为此上疏,肃宗下诏让三司审讯杜甫,后杜甫虽免于责罚,然而皇帝不太接受他的进言了。
C.杜甫忠君爱国,忧国伤时。他喜好谈论天下大事,见解深刻而切中时弊,经常登上吹台抒发怀古伤今之情,在诗中寄托对国事的伤感,对国君的思念。
D.杜甫精于诗歌,备受推崇。杜甫创作的诗歌一改陈、隋浮艳之风,诗风雄浑苍茫,兼具古今之长,对后世影响极大,受到元稹和韩愈的推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2)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2023-12-28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