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4 题号:2139105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仲尼相鲁,景公患之,谓晏子曰:“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孔子相鲁若何?”晏子对曰:“君其勿忧。彼鲁君,弱主也;孔子,圣相也。君不如阴重孔子,设以相齐,孔子强谏而不听,必鲁而有齐,君勿纳也。夫绝于鲁,无主于齐,孔子困矣。”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节选自《晏子春秋·外篇》)

材料二: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邱昭伯以斗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①。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豁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鲁。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注】①乾侯:中国古代地名。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身A举五羖B起累绁C之D中E与语三日F授G之以政。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骄,认为……骄横,和《大学之道》“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中“齐”字的活用类型不同。
B.秦穆公,即《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秦伯”,赢姓,“穆”是谥号,“公”是爵位。
C.太师,古代乐官之长,并非“三师”或“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中的“太师”。
D.“反乎鲁”的“乎”和《兼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中的“乎”含义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国君主不够贤明,兼之齐国暗中的招揽,使本想在鲁国施展才能的孔子,在鲁国发生动乱后前往齐国。
B.孔子分析秦国称霸的原因,向齐景公宣扬秦穆公志大、行中正,赞扬他任用贤人,获得了齐景公的欢心。
C.孔子认为要维护社会秩序正常运行,就需建立完整的等级伦理关系和礼乐制度,他曾为学《韶》乐,三个月内,在吃饭时连肉的味道都觉不出来。
D.齐景公两次问政于孔子,都大有收获,准备封赏孔子,但晏子嫉妒孔子的才能,就说孔子的礼制太繁琐,不适合用来改变齐国风俗。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期年,孔子去鲁之齐,景公不纳,故困于陈、蔡之间。
(2)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乾侯。
5.孔子没有得到齐国的重用,对于原因的分析,《晏子春秋》和《史记》有何不同?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聘,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B.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C.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D.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守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皇家图书的史官。
B.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也泛指短箭。
C.孝文,是谥号。汉孝文帝是刘恒,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D.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太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C.老子写了5000多字的《道德经》,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然后潇洒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D.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作为严肃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对老子的学说只作客观描述,并没有尊老贬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2022-01-04更新 | 3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是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取材于苏轼《留侯论》)


注释:①汉四年,刘邦被楚军困在荥阳。此时韩信平定了齐地,向刘邦要求代理齐王。刘邦怒,张良提示他:“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韩信被立为齐王后,发兵攻打楚军。后韩信降封为淮阴侯,故称为“淮阴”。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夜驰沛公军德不厚                    而思国
B.具告                                     欲出力助上
C.匹夫                                     百姓之不
D.在能忍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赢而不助五国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不同的一项是(     
A.亡去不                    良庖更刀
B.吾得事之                 明星荧荧
C.油然而不             成以其小,
D.而项籍之所不能       郑而有益于君
3.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伯连夜向张良通风报信,让他随自己逃走,主要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
B.苏轼认为刚强好斗不可取,大勇之人抱负大志向远,危急之时沉着冷静。
C.苏轼认为刘邦取胜的原因是他能够忍耐,保全实力,等待项羽自取灭亡。
D.苏轼认为张良如妇人女子的样貌与其坚忍柔韧的精神气质恰好是吻合的。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②非子房其谁全之?
5.请结合上下文,说明苏轼对“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这件事情的看法。
6.王安石有诗云:“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当此每从容。”意思是说在汉业存亡的关键时刻,张良总能从容面对。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1-07-18更新 | 12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汉军荥阳,筑甬道,属之河,以取敖仓粟。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具,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B.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C.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D.项王之救彭城追汉王/至荥阳/田横亦得收齐/立田荣子广为齐王/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得解说,不正确得一项是(     
A.望气:是古代方士的一种占侯之术,据说“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种异样的祥云,方士能够看出来。
B.坐席:古代,君王、诸侯临朝听政,或各级官员治理民事,皆面南而会,即以此称君。而以北面为卑,或以之称臣。东西坐席一般以东为主,以西为客。文中即如此。
C.再拜:古时常礼,两拜稽首称为“再拜”,是大礼,有时亦为敬辞。
D.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有时只指牛一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得闻刘邦准备自立为关中王的消息后,非常愤怒,准备次日晨攻刘邦,这个计策是范增贡献的智慧。
B.在《鸿门宴》中,项羽的“为人不忍”主要表现在轻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听信刘邦,不应范增: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
C.“鸿门宴”这场斗争可以说是张良与范增的斗智。范增与张良构成了鲜明的对照。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人物。
D.范增对项羽的妄自尊大并不十分了解,鸿门宴时以命令的口吻要项羽攻打刘邦;在席间“数目项王”要项羽按既定方案办;擅自布置项庄舞剑等做法,造成欲取项羽而代之的客观影响,为陈平抓住项羽多疑、自大的特点,成功利用反间计间项羽同范增的君臣关系,埋下了伏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2)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5.刘邦有言“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请根据文本内容加以概括项羽不能用范增的例子。
2022-06-07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