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4 题号:2140740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孙韶字公礼。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氏,亦吴人也。孙策爱之,赐姓为孙,列之属籍。后为将军,屯京城。初,孙权杀吴郡太守盛宪,宪故孝廉妫览、戴员亡匿山中。孙翊为丹杨,皆礼致之。览为大都督督兵,员为郡丞。及翊遇害,河驰赴宛陵,责怒览、员,以不能全权,令使奸变得施。二人议曰:“伯海与将军疏远,而责我乃耳。讨虏若来,吾属无遗矣。”遂杀河使人北迎扬州刺史刘馥令住历阳以丹杨应之。会翊帐下徐元、孙高、傅婴等杀览、员。

韶为边将数十年,养士卒,得其死力。常以警疆埸远斥候为务,先知动静而为之备,故鲜有负败。青、徐、汝、沛颇来归附,淮南滨江屯候皆彻兵远徙,徐、泗、江、淮之地,不居者各数百里。自权西征,还都武昌,韶不进见者十馀年。权还建业,乃得朝觐。权问青、徐诸屯要害,远近人马众寡,魏将帅姓名,尽具识之,有问咸对。身长八尺,仪貌都雅。权悦曰:“吾久不见公礼,不图进益乃尔。”加领幽州牧、假节。赤乌四年卒。

子越嗣,至右将军。越兄楷武卫大将军、临成侯,代越为京下督。楷弟异至领军将军,奕宗正卿,恢武陵太守。天玺元年,征楷为宫下镇骠骑将军。初,永安贼施但等劫皓弟谦,袭建业,或白楷二端不即赴讨者,皓数遣诘楷。楷常惶怖,而卒被召,遂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归晋,晋以为车骑将军,封丹杨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宗室传》)

文本二:

韶年十七,收河馀众,缮治京城,起楼橹,脩器备以御敌。孙权闻乱,从椒丘还,军发吴,夜至京城下营,试攻惊之。兵皆乘城,传檄备警,欢声动地,颇射外人。权使晓谕,乃止。明日见韶,拜承烈校尉,统河部曲,自置长吏,一如河旧。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注】①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被推选的士人亦称为孝廉。②丹杨,地名。东汉时的丹杨郡行政隶属扬州下辖,其范围在今长江下游东西两岸一带,治所开始在宣城,后因战争迁至今安徽当涂,即丹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遂杀河【A】使人北迎【B】扬州【C】刺史刘馥【D】令住【E】历阳【F】以【G】丹杨【H】应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指善于、擅长,与《庖丁解牛》中“善刀而藏之”的“善”意思不同。
B.斥候,指侦察兵,与《苏武传》中“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中的“斥候”意思相同。
C.欢,指欢喜、喜乐,与《屈原列传》中“奈何绝秦欢”的“欢”意思相同。
D.引,指率领,与《出师表》中“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的“引”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翊遇害,孙河飞马疾赴宛陵,愤怒地指责妫览、戴员,责备他们未能尽心职守,致使奸邪事变发生,妫览、戴员于是合谋杀死孙河。
B.孙权回到建业,孙韶朝见孙权,孙权问及青、徐地方各处军营要害之处,远近人马布置多少,魏军将领姓甚名谁,孙韶全都清楚,有问必答。
C.当初永安贼人施但等劫持孙皓弟弟孙谦,袭击建业。有人报告说孙楷首鼠二端不立即发兵征讨,孙皓多次派人谴责孙楷,孙楷常怀恐惧之心。
D.孙权听说发生了叛乱,连夜到达京城扎营,想偷袭孙韶。京城的守兵都登上城墙,喧声动地,频频箭射城外之人,孙权派人告知实情才停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宪故孝廉妫览、戴员亡匿山中。孙翊为丹杨,皆礼致之。
(2)而卒被召,遂将妻子亲兵数百人归晋,晋以为车骑将军。
5.陈寿评孙韶“镇据边陲,克堪厥任”。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陈寿这样评价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而小题。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汉末,和率宗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江原长、成都令。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吏民老弱相携乞留和者数千人,璋听留二年,还迁益州太守,其清约如前。与蛮夷从事,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

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自和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干机衡,二十馀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其追思和如此。

(节选自《三国志·董和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B.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C.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D.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牧,是中国古代汉代至宋代的官名。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B.僭,超越本分的意思,古代指地位在下的人冒用地位在上的人的名义或礼仪、器物等。
C.货殖,指谋求“滋生资货财利”以致富,即利用货物的生产与交换,进行商业活动,从中生财求利。文中货殖之家指的就是经商人家。
D.蛮夷,包括南蛮和西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和深受刘备赏识。刘备平定蜀地后,董和得到重用,和诸葛亮共同管理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务,两人相交甚好。
B.董和深得人民拥护。在听闻董和即将被调任巴东属国都尉时,数千百姓和吏员曾努力乞求董和留任,刘璋只好让董和再留任两年。
C.董和为官勤俭,以身作则。在蜀地为官之时,见当地盛行奢侈之风,就从自身节俭做起,严格吏治改善民风,此举获得当地民众的一致认可。
D.董和兢兢业业,忠于国家。遇上不周之处,哪怕往返十次也要去禀告,建言献策言无不尽,诸葛亮十分敬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
(2)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5.诸葛亮高度赞扬了董和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说明。
2022-07-06更新 | 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孟德。太祖少机警,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七年春正月,公军谯,遣使以太牢祀桥玄。八年秋七月,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七年春正月,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评曰: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武帝纪》)


注:①“申”指战国申不害,“商”指战国商鞅,“韩”指西汉韩信,“白”指战国白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B.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C.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D.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皇帝,是魏太祖曹操的谥号。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与朝廷颁赐的不同。
B.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如孟子,名轲,字子舆;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如朱熹,名熹,字元晦;有些按照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名丘,字仲尼。一般自称称字表示自谦。
C.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根据儒家的思想,汉代察举孝廉被确定为选拔人才的最重要的科目,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
D.辎重,辎,有帷盖的载重大车;辎重常指行军时携带的武器、装备、粮草、被服等物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公求贤若渴,希与贤人君子共治天下:《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句,就是这一心情的形象表现。
B.曹公既重视儒学传统,帮助献帝恢复宗庙社稷制度,忧心仁义礼让之风沦丧;又崇尚法家思想,用以行政治军。
C.曹公学习借鉴韩信、白起等军事家的谋略智慧;在与张绣交战中,曹公屡出奇策,于死地中回生,扭转战局。
D.曹公年轻时,不被世人关注,惟有桥玄、何颙识得他有雄才大略;功成后的曹公心存感激,用隆重的礼节祭祀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少机警,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2)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5.陈寿评价太祖说“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请概述太祖遗令对其丧葬安排的“非常”“超世”之处。
2022-02-17更新 | 1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

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②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B.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C.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D.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2.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学,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游学精神溯源于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治学精神是现代的游学始源。
B.孝廉是唐太宗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C.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太祖父。魏晋以后,特别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用“祖”作为庙号已经泛滥。
D.斛,中国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源于敕勒族,出自古敕勒族斛律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姓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华佗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通晓几种儒家经典,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产生后悔之情。
B.华佗懂养生之道,医术更是高妙,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又退还财物走掉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曹操让华佗专为自己医治头痛病,后来华佗回家,迟迟不肯再来。曹操很生气,认为华佗不愿为自己根治头痛病,把他抓起来马上杀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
(2)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
2020-06-20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