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黄庭坚(1045-110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7 题号:21415448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登巫山县楼作[注]

黄庭坚

襄王梦里,草绿烟深何处是?宋玉台头,暮雨朝云几许愁?

飞花漫漫,不管羁人肠欲断。春水茫茫,欲度南陵更断肠。


[注]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正月,放逐在蜀中已近六年的黄庭坚遇赦,从江安登舟,顺长江下三峡出川。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两个问句:“何处是”即“是何处”,“几许愁”实形容愁多。
B.上片以君王与文臣对举,虽是说古事,却不无现实的寓意。
C.六年的放逐给词人留下了太深的伤痕,故他仍自称“羁人”。
D.这首词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情感深沉。
2.这首词词人情感抒发较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伯氏寄赠盖郎中喜学老杜诗

黄庭坚

老杜文章擅一家,国风纯正不欹斜。

帝阍悠邈开关键,虎穴深沈探爪牙。

千古是非存史笔,百年忠义寄江花。

潜知有意升堂室,独抱遗编校舛差


[注]①帝阍:指天帝宫门或守门人,又指帝都宫门。②舛差:指差误、差错。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氏与作者得知盖郎中研习杜甫诗歌,先后赠诗,体现了古人以诗酬和的雅趣。
B.颔联通过“帝阍悠邈”“虎穴深沈”两个比喻,表现了杜诗深沉雄健、笔意纵横的风格。
C.颈联运用借代的手法,用“史笔”和“江花”来代指杜甫的诗歌,使得语言更具形象性。
D.诗人认为要想在诗歌学习上升堂人室,还需要开拓视野,只是研读杜甫的诗歌是远远不够的。
2.作者就盖郎中学习杜诗提出了哪些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2021-05-19更新 | 17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宋·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本词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所作。②华颠:白头。③戏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刘裕北征,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定风波”是词牌名,决定词的格式;“次高左藏使君韵”是题目,决定词的内容;“次韵”是一种和诗方式。
B.本词上阕前两句写出词人贬谪之地环境恶劣;后三句写出久雨放晴又逢佳节,词人在蜀江畔畅饮狂欢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C.本词下阕“戏马台”典故涉及刘裕,这里刘裕的形象和辛弃疾笔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形象完全相同。
D.全词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全篇布局上一抑三扬,语意疏宕,笔力遒劲,意境开阔,词风属于豪迈一派。
2.有人评价黄庭坚词“入于苏而又出于苏”。本词下阕在写法上“入于苏”,而情感上“出于苏”。请对照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下阕分析本词下阕在情感上“出于苏”的具体表现。
2024-02-05更新 | 7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①•游览

(宋)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②,春入武陵溪③。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④。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⑤。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释】 ①此词大约写于被贬官时期。②瑶草:仙草。③武陵溪: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④金徽:瑶琴。⑤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而成的酒杯。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瑶草一何碧”运用比兴手法,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样可爱,激起读者兴趣,把读者引进仙境中去。
B.“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桃花源”仙境的清丽澄净,幽静脱俗。
C.“我欲穿花寻路”三句是实写,表达了作者对此境的喜爱,满怀喜悦规划着自己的行程,渴望有更美的发现。
D.“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故意正话反说,说仙境里花深露重,怕会打湿衣服,实际表现了词人对仙境的深深喜爱和依恋。
E.“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2.结合下阕内容,简要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2018-05-15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