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1 题号:21464897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师向江陵,诸将咸以抗不宜上,抗曰:“江陵城固兵,无所忧患。令敌没江陵,必不能守,所损者小。如使西陵槃结则南山群夷皆当扰动则所忧虑难可而竟言也。吾宁弃江陵而赴西陵,况江陵牢固乎!”

初,江陵平衍,道路通利,抗敕江陵督张咸作大堰遏水,以绝寇叛。祜欲因所遏水,浮船运粮,扬声将破堰以通步军。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祜至当阳,闻堰败,乃改船以车运,大费损功力。晋巴东监军徐胤率水军诣建平,荆州刺史杨肇至西陵。抗身率三军,凭围对肇。吴国将军朱乔、营都督俞赞亡诣肇。抗曰:“赞军中旧吏,知吾虚实者,吾常虑夷兵素不简练,若敌攻围,必先此处。”即夜易夷民,皆以旧将充之。明日,肇果攻故夷兵处,抗命旋军击之,矢石雨下,肇众伤死者相属。肇至经月,计屈夜遁。抗欲追之,而虑阐畜力项领,伺视隙,兵不足分,于是但鸣鼓戒众,若将追者。肇众凶惧,悉解甲挺走,抗使轻兵蹑之,肇大破败,祜等皆引军还。抗遂陷西陵城,诛夷阐族及其大将吏,自此以下,所请赦者数万口。修治城围,东还乐乡,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汉晋春秋》曰:羊祜既归,增德信,以怀吴人。陆抗每告其边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各保分界,无求细益而已。”于是吴、晋之间,余粮栖亩而不犯,牛马逸而入境,可宣告而取也。抗尝疾,求药于祜,祜与之,曰:“此上药也,近始自作,未及服,以君疾急,故相致。”抗得而服之,诸将或谏,抗不答。孙皓闻二境交和,以诘于抗,抗曰:“夫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之人,而况大国乎?臣不如是,正足以彰其德耳,于祜无伤也。”或以祜、抗为失臣节,两讥之。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使西陵A槃结B则南山群夷C皆当D扰动E则所忧虑F难G可H而竟言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陵城固兵足”与“兵甲已足”(《出师表》)两句中“足”的意思相同。
B.“假令敌没江陵”与“乃悟前狼假寐”(《狼》)两句中“假”的意思不同。
C.“伺视间隙”与“又何间焉”(《曹刿论战》)两句中“间”的意思相同。
D.“增修德信”与“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修”的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车骑将军羊祜率军挺进江陵,诸将都认为陆抗不宜率军西上。陆抗则认为敌人攻下江陵也防守不住,所以放弃了江陵。
B.江陵地势平旷,交通便利,陆抗下令江陵督张咸修造一道大堰拦水,借以阻碍敌人进攻和内部叛乱。
C.羊祜到了当阳,得知大堰已毁,就改船运为车运,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晋国徐胤率水军赶到建平,杨肇已前往西陵。
D.陆抗预料俞赞叛逃后会将自己的虚实底细告诉杨肇,而夷兵向来不够精练,如果敌人围攻,必定先从夷兵防守处下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抗闻,使咸亟破之。诸将皆惑,屡谏不听。
(2)貌无矜色,谦冲如常,故得将士欢心。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温恢,字曼基,太原祁人也。父恕,为涿郡太守,卒。恢年十五,送丧还归乡里,内足于财。恢曰:“世方乱,安以富为?”一朝尽散,振施宗族。州里高之,比之郇越①。举孝廉,为廪丘长,鄢陵、广川令,彭城、鲁相,所在见称。入为丞相主簿,出为扬州刺史。太祖曰:“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时济见为丹杨太守,乃遣济还州。又语张辽、乐进等曰:“扬州刺史晓达军事,动静与共咨议。”建安二十四年,孙权攻合肥,是时诸州皆屯戍。恢谓兖州刺史裴潜曰:“此间虽有贼,不足忧,而畏征南方有变。今水生而曹仁县军,无有远备。关羽骁锐,乘利而进,必将为患。”于是有樊城之事。诏书召潜及豫州刺史吕贡等,潜等缓之。恢密语潜曰:“此必襄阳之急,欲赴之也。所以不为急会者,不欲惊动远众。一二日必有密书促卿进道,张辽等又将被召。辽等素知王意,后召前至,卿受其责矣!”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辽等寻各见召,如恢所策。文帝践阼,以恢为侍中,出为魏郡太守。数年,迁凉州刺史,持节领护羌校尉。道病卒,时年四十五。诏曰:“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如何不遂,吾甚悯之!”赐恢子生爵关内侯。生早卒,爵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郇越:古代的贤者。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B.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C.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D.甚欲使卿在亲近/顾以为不如此州事大/故书云/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得无当得蒋济/为治中辅卿邪/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两汉三国时设立的察举考试的科目之一,目的是推举出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人才,同样是察举科目的还有茂才、贤良方正等。
B.在古代官员体系中,“入”指入朝为官,与此相对的是“出”,即到地方任职。
C.豫州是我国古“九州”之一,“九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后成为中国的代称。
D.践阼,亦称为“践祚”,一般指帝王登基,统治国家,也可指皇子被立为太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恢有正确的财富观。看到国家将要发生变乱,就认为聚集财富是没有用处的,因此他把钱财分给了宗族的人,此举不仅得到人们的好评,还获得太祖的青睐。
B.温恢生逢乱世,官职多次变迁。他曾担任廪丘长、广川令、彭城相、丞相主簿、扬州刺史、侍中、魏郡太守、凉州刺史等官职,最后功业未竟,病逝在赴任途中。
C.温恢富有谋略,深受太祖器重。曹操曾派他出京担任要职,又告诉自己的手下张辽、乐进等人,遇到事情可以多和通晓军事的温恢商量再做定夺。
D.温恢善于体察人心。他能够清楚地知道曹操召集裴潜等人是让他们赶去支援襄阳,但在危难之际却没有急着让众将前往,是不想造成太大惊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方乱,安以富为?
(2)潜受其言,置辎重,更为轻装速发,果被促令。
(3)恢有柱石之质,服事先帝,功勤明著。及为朕执事,忠于王室,故授之以万里之任。
2022-09-26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建安)五年,策薨,权统事。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时刘备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部将黄盖等人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传》)

材料二:

七月,(曹)公南征刘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阳,刘备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公进军江陵,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材料三:

十二月,曹公北征乌丸,先主[注]说表袭许,表不能用。曹公南征表,会表卒,子琮代立,遣使请降。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


[注]先主:指刘备。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瑜部将A黄盖等人乃取蒙冲斗舰B数十艘C实D以薪草E膏油F灌其G中H裹以帷幕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被。与《赤壁赋》“耳得之而为声”中的“为”意思不同。
B.因:趁机。与《梦游天绷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意思不同。
C.乃:于是,连词。与《师说》“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中的“乃”意义和用法相同。
D.妻子;妻子和儿女。与《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鲁肃和诸葛亮的努力下,刘备与孙权达成联合抗曹的协议,才有了后来孙刘联军在赤壁共同对抗曹军。
B.黄盖等人对船只做好伪装,然后送书信给曹操假说想要投降,曹军中的官吏兵士信以为真,认为黄盖来投降。
C.材料二中记载曹操南征非常顺利,刘表之子刘琮投降、刘备一路南逃,到赤壁之战时曹操才遭遇不利。
D.曹操征讨刘表时,诸葛亮劝刘备应趁机占领荆州。刘备心怀不忍,因此赢得了荆州所有人的民心。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
5.三则材料对赤壁之战记载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2024-03-21更新 | 8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①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后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②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滕,及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如此。

③后关羽讨樊,稍撤备兵。蒙遂到南郡,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荆州遂定。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其操心如此
⑵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
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日,陈列赫然(       
A.选用
B.分辨
C.倨傲
D.检阅
3.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前锋,亲枭就首(        
A.统率
B.强制
C.约束
D.勾画
4.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后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5.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B.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C.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D.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6.三将死后,吕蒙不愿收纳他们部众的最根本原因是(     
A.吕蒙与三将情谊深厚
B.吕蒙怜悯三将的子弟
C.吕蒙待人仁爱宽厚
D.吕蒙对三将心存敬佩
7.根据吕蒙“年少杀吏”和“攻占南郡”的表现,分别概括他的性格特点。
2018-04-18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