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6 题号:21485476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宣帝以为太守,吏民之本也,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效,辄以玺书勉厉,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

召信臣字翁卿,九江寿春人也。以明经甲科为郎,出补谷阳长。举高第,上蔡长。其治视民如子,所居见称述。超为零陵太守,病归。复征为谏大夫,迁南阳太守,其治如上蔡。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躬劝耕农,出入阡陌,止舍离乡亭,稀有安居时。行视郡中水泉,开通沟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溉灌;岁岁增加,多至三万项。民得其利,积有余。信臣为民作均水约束。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禁止嫁娶送终奢靡,务出于俭约。府县吏家子弟好游敖不以田作为事辄斥罢之甚者案其不法,以视好恶。其化大行,郡中莫不耕稼力田,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号之曰召父。荆州刺史奏信臣为百姓兴利,郡以殷富,赐黄金四十斤。迁河南太守,治行常为第一,复数增秩赐金。

竟宁中,征为少府,列于九卿。奏请上林诸离远宫馆稀幸御者,勿复缮治共张,又奏省乐府黄门倡优诸戏,及宫馆兵弩什器减过泰半。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然蕴火,待温气乃生。信臣以为此皆不时之物,有伤于人,不宜以奉供养,及它非法食物,悉奏罢,省费岁数千万。信臣年老以官卒。元始四年,诏书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父应诏书。岁时郡二千石率官属行礼,奉祠信臣冢,而南阳亦为立祠。

(节选自《汉书·循吏传,有删改》)

1.文中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府县吏家A子弟B好游敖C不以田D作为事E辄斥罢之F甚者G案其不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秦汉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主管治民、进贤、决讼等。
B.迁,本指向上移动,也可以指官职的升迁或贬谪,文中指的是召信臣的官职调动。
C.“畜积有余”中的“畜”与《苏武传》中“马畜弥山”的“畜”意思相同。
D.什器,指各种日常生活用具或生产用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有治理功绩的太守,汉宣帝要么给其增俸赐金,要么授予其关内侯的爵位,召信臣治理功勋卓著,多次被增俸赐金。
B.召信臣为官注重农业生产,他常亲自去农田查看耕种之事,少有安闲。他所治理的郡县富庶,官吏百姓们尊称他为召父。
C.召信臣提倡节俭,他上奏不再修缮距离偏远且皇上不常前往的宫殿,减省宫内娱乐活动,并奏请不再种植不合时节的蔬菜。
D.召信臣过世之后,与文翁一起被选上百官卿士中为民做过益事的人,享有每年由官员祭祀行礼的殊荣,且在南阳立有祠庙。
4.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臣为人勤力有方略,好为民兴利,务在富之。
(2)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5.清代齐召南评述说:召信臣对南阳的贡献足以和李冰对四川(修都江堰)、史起对邺县(引漳灌溉)的贡献媲美。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召信臣对南阳的贡献。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汤字子公,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西至长安求官,得太官献食丞。数岁,富平侯张勃与汤交,高其能。初元二年,元帝诏列侯茂才,勃举汤。汤待迁,父死不奔丧,司隶奏汤无循行,勃选举故不以实,坐削户二百。会薨,因赐谥曰缪侯。汤下狱论。久之,迁西域副校尉,与甘延寿俱出西域。

汤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每过城邑山川,常登望。既领外国,与延寿谋曰:夷狄畏服大种,其天性也。西域本属匈奴,今郅支单于威名远闻,侵陵乌孙、大宛,常为康居画计,欲降服之。数年之间,城郭诸国危矣。且其人剽悍,好战伐,数取胜,久畜之,必为西域患。郅支单于虽所在绝远,蛮夷无金城强弩之守,如发屯田吏士,驱从乌孙众兵,直指其城下,彼亡则无所之,守则不足自保,千载之功可一朝而成也。延寿亦以为然,欲奏请之。汤曰:国家与公卿议,大策非凡所见,事必不从。延寿犹与不听。会其久病,汤独矫制发城郭诸国兵、车师戊己校尉屯田吏士。延寿闻之惊起,欲止焉。汤怒,按剑叱延寿曰:“大众已集会,竖子欲沮众邪?”延寿遂从之,部勒行陈,益置扬威、白虎、合骑之校,汉兵、胡兵合四万余人,延寿、汤上疏自劾奏矫制,陈言兵状。

即日引军分行,从北道入赤谷,过乌孙,入康居东界,令军不得为寇。间呼其贵人屠墨见之,谕以威信,与饮盟遣去。由是具知郅支情。

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郅支百余骑驰赴营,营皆张弩持满指之,骑引却。颇遣吏士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延寿、汤令军闻鼓音皆薄城下,四周围城,各有所守,穿堑,塞门户,卤楯为前,戟弩为后,昂射城中楼上人,楼上人下走。土城外有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外人发薪烧木城。夜,数百骑欲出外,迎射杀之。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呼韩邪单于见郅支已诛,且喜且惧,稽首来宾,愿守北藩,累世称臣。

初,中书令石显尝欲以姊妻延寿,延寿不取。及丞相、御史亦恶其矫制,皆不与汤。汤素贪,所虏获财物入塞多不法。司隶校尉移书道上,系吏士按验之。汤上疏言: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今司隶反逆收系按验,是为郅支报仇也!上立出吏士,令县道具酒食以过军。既至,论功,拜延寿为长水校尉,汤为射声校尉。

(节选自《汉书•陈汤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干被创创死
B.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
C.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
D.平明/四面火起/吏士喜大呼/乘之钲/鼓声动地/汉兵纵火/吏士争入郅支/单于被创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指被推举,察举制是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B.“夷狄”,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少数民族,本文中的匈奴即在此列。
C.“单于”,又称赞普,意为广大之貌,本是匈奴人对其首领的专称,后来成为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首领的统称。
D.“御史”,先秦时期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后来专司纠弹。本文中的“御史”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御史”职能不同。
3.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帝下诏举荐茂才,张勃举荐了陈汤。在等待安排职位期间,陈汤的父亲突然去世,他没有按惯例奔丧回家,被人检举不守孝道,张勃也受牵连被削夺二百户的食邑。
B.陈汤沉着勇敢,好立奇功。他冷静分析局势后,鼓动甘延寿抓住时机当机立断。甘延寿非常认同,与陈汤一起假传圣旨征调城郭各国车队和车师戊己校尉屯田的士卒。
C.陈汤、甘延寿带领军队分道进发,途经亦谷、马外,进入康居后秘密召见了康居的贵族屠墨,和他歃血内盟,并通过他详细地了解了郅支单于的情况。
D.在与匈奴作战过程中,甘延寿、陈汤命令军队听到鼓声都逼近城下,从四面包围城池并各自把守自己的阵地,最终经过猛勇作战,取待胜利,建立了不朽功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好书,博达善属文。家贫丐贷无节,不为州里所称。
(2)臣与吏士共诛郅支单于,幸得禽灭,万里振旅,宜有使者迎劳道路。
2022-05-26更新 | 9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材料二: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汉与功臣不薄。”子为汉臣,安得不云尔乎?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愿足下勿复望陵。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序号。   
而妨功A害能之臣B尽C为万户侯D亲戚贪佞E之类F悉为廊庙宰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除,文中指宫殿的台阶。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兴利除弊”的“除”不同。
B.春秋,常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文中指年纪,“春秋高”意思为年纪老。
C.足下,旧时交际用语,一般用于上称下或同辈相称,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之情。
D.茅土,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按封国所在方向取相应颜色的土,包以茅草而授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李陵多角度劝降苏武,例如陈述苏武兄弟惨死,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儿女生死未卜的悲惨遭遇。
B.材料一中李陵以老朋友的身份劝说苏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大震动了苏武的内心,以致苏武无言以对。
C.材料二中李陵表明自己并非是贪生怕死的小人,之所以没有选择为气节而死,是因为自己想要有所作为。
D.材料二中李陵认为汉朝因为他未能死节而施以惩罚,苏武守节却只给微薄的奖赏,这样很难让远方的臣民效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2)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5.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李陵在兵败投降匈奴后,对汉朝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024-01-17更新 | 9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文本二:

嗟乎子卿,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前书仓卒,未尽所怀,故复略而言之;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兵尽矢,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节选自李陵《答苏武书》)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客 A 主 B 之 C 形 D 既 E 不 F 相 G 如 H 步 I 马 J 之 K 势 L 又 M 甚 N 悬 O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效,指献出,与《项脊轩志》中“吾家读书久不效”的“效”字意思相同。
B.穷,指用尽,与《滕王阁序》中“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穷”字意思不同。
C.执事者,指掌权者,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敢以烦执事”的“执事”意思不同。
D.捐,指舍弃,与成语“功不唐捐”中的“捐”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认为皇帝栽培提拔了自己,自己才得以居高位享厚禄,愿为朝廷牺牲一切,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也心甘情愿。
B.李陵率领五千士兵,与单于亲率的十多万匈奴精兵作战,李陵军队死伤惨重,虽然竭尽全力,最后李陵还是被单于俘虏。
C.高皇帝曾亲率三十万大军,带领猛将和谋臣,还是被匈奴围困在平城,李陵以此为例说明自己勇猛善战超过高祖,不该受到朝廷如此苛待。
D.李陵给苏武写信,表明自己投降匈奴是情势所迫,没有以死殉国是有缘由的,自己绝非贪生怕死之人,希望得到苏武的理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既败,举国兴师,更练精兵,强逾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
(2)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2023-05-21更新 | 23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