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战国 > 荀子(前313-前238)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2151377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选自荀子《劝学》)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选自刘开《问说》)


【注】①求放心:寻求、找回丧失的本心。这是孟子所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圣心备                                        以破其疑
B.无以成江海                                 非学无以致疑
C.登高                                        好学不勤问
D.非蛇鳝穴无可寄托者                    审问而明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广识:丰富的知识
B.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就有道:就有办法
C.所谓交相问难                                                     问难:问倒对方。
D.审问而明辨之也                                               审问:详细地问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有相同之处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何陋之有?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甚矣,汝之不惠。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荀子善于用浅显贴切的比喻来阐述深奥的道理,选文用多个比喻形象地阐明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即要注重积累,要持之以恒,要专心致志。
B.刘开重点从“问的对象”来论证“问”之不可轻视,认为超过自己的人、不如自己的人、与自己相差无几的人都有其值得请教之处。
C.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荀子与刘开都运用了排比、对比、比喻等手法进行说理,使文章更具形象性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D.“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说明、议论,《问说》属于通过发表议论来说明某个道理。
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劝学(节选)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青,取之蓝,而青蓝;冰,水为之,而寒水。木直绳,𫐓以为,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不可以已:停止
B.轮 为:认为
C.木直绳 中:符合
D.金砺则利 就:凑近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参省乎己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君子生非异也D.虽有槁暴
3.对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及词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寒于水 ②取之于蓝 ③而青于蓝
A.①②相同B.①②③相同
C.①②不同D.②③ 相同
4.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蟹六跪而二螯B.登高而招
C.吾尝终日而思矣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5.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A.即使又枯干了,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了这样。
B.即使有的枯干了,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使它弯曲成了这个样子。
C.虽然有的枯干了,不再挺直,这是使它弯曲成这样的缘故。
D.虽然又枯干了,不再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了这样。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020-11-13更新 | 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课内部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非能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积水成渊,蛟龙生;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     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     一:专一
2.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
B.假舟楫,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輮使之然也
C.知明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                    积水成渊,蛟龙生
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但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2016-11-18更新 | 7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也,而江河。君子非异也,善假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劝学》)

(二)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如是者数矣。

(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注】吾子:你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能水也,而江河                  绝:横渡
B.君子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同“性”天赋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寄托:藏身
D.为众人师且不敢                         众人:很多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B.食埃土,下饮黄泉
C.环顾其中,未见可D.炊不暇熟,又挈挈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两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臂非加长也,见者远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C.蚓无爪牙                            然后知吾向未始游
D.愈是得狂名                            故为之文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5.《劝学》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个例句并指出其表达作用。
2019-12-02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