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 题号:21514352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

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

滕公留朱家饮数日。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间,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节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注释】①广柳车:当时运输用的大牛车,一说是装棺柩的丧车。②伍子胥鞭荆平王之墓:伍子胥之父伍奢、兄伍尚为楚平王所杀,伍子胥逃亡吴国。后伍子胥帮助吴王阖闾夺得王位,辅佐阖闾率领吴军攻破楚国郢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以报私仇。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气任侠,有名于楚                    任侠:以“侠义”自任,仗义扶弱
B.高祖购求布千金                                 购求:悬赏搜求
C.且至臣家                                               迹:追踪,搜寻
D.诸公皆季布能摧刚为柔       多:大多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能,愿先自                                   (樊)哙带剑拥盾入军门
B.谓滕公曰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夫忌壮士资敌国                                        公欲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D.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       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成分,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家)衣褐衣,置(季布)广柳车中
B.田事听此奴,(汝:朱家子)必与同食
C.待间,(滕公)果言如朱家指
D.上拜(季布)为郎中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家为人侠义的一组是(     
①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
②乃买而置之田,诫其子曰:“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
③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
④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到
⑤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
⑥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A.②③⑥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布在项羽手下时,曾多次使汉王处于困境。
B.季布藏匿于濮阳周家,周氏为救季布而自杀。
C.朱家以子胥鞭尸的典故来说明胸襟的重要性。
D.“摧刚为柔”指季布肯于适应情势,能屈能伸。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军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今如此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②匈奴必我为大军之诱
B.①是时暮,胡兵终怪之               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①出塞,出东道                      克,公问其故
D.①百姓闻之,老壮皆为垂涕          ②事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李将军之谓也?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2022-10-30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子,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号葬项羽谷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B.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C.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D.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冢是高的土山,是皇室专用高而大的坟墓;陵是贵族、有身份的人死后的居所。
B.鸿沟是古代运河,在今河南境内,楚汉相争时是两军对峙的临时分界,比喻明显的界限。
C.大逆,封建时代指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罪行。“谋大逆”在古代属于十恶不敖的重大犯罪。文中的“大逆”刘邦指的是项羽杀义帝的行为。
D.公,古爵位名。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后代相沿,多以“公”作为“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相持很久,使士兵产生了厌战的情绪,于是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润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决斗,刘邦却把项羽的所作所为归纳了十条罪状,不屑应对他的挑战。
B.项羽听了刘邦的话非常生气,埋伏的弓弩射中了汉王。刘邦为了迷惑对方,假装自己伤了脚趾,并且在重伤的情况下,还主动去慰劳军队,鼓舞士气。
C.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罢兵撤走了,而刘邦却没有遵守约定,继续进兵追击项羽,还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后来,终于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
D.项羽与刘邦在数年的楚汉之争中,互有输赢。但是,项羽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而刘邦能够从大局出发,遇事冷-静,多听谋士意见。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夺得了天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
(2)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2020-02-05更新 | 8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纵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子尝有言矣:人能充其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其无欲为穿窬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故曰: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而毫厘有所必计。呜呼,此其所以为孟子欤!后之观孟子者,无观之他,亦观诸此而已矣。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注】①比:替。②耨(nòu):锄草。③梃:棍棒。④穿窬(yú):穿墙(偷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B.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C.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D.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合从:战国时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谋略,称为“合纵”。从,同“纵”。
B.“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的“王”,和“然而不王者”的“王”用法、意思皆相同。
C.孝悌忠信:儒家倡导的做人的根本,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孝悌”指的是对父母要孝顺。
D.“此其所以为孟子欤”中的“所以”,和“所以遣将守关者”的“所以”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因此他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B.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C.孟子面对梁惠王利国的急切心态,先表明自己施行仁义的观点,然后阐明施行仁义的意义,最后指出施行仁义的具体措施。
D.苏轼认为孟子推崇的仁义之道,并不是神秘高深,而只是从最粗浅的办法做起,不害人、不偷盗而已。因此孟子的观点不是靠空虚的道理来支撑,更简洁明了,易懂易行。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5.梁惠王想洗雪耻辱,向孟子询问对策。孟子给出的建议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3-03-25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