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1 题号:2152729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曷尝观于富人之乎?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耰、铚、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苏轼《稼说——送张琥》(节选)


【注释】①锄、耰、铚、艾:四种农具。
1.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横线上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
吾少也A有志于学B不幸而早得C与吾子同年D吾子之得E亦不可谓F不早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稼,种植庄稼,泛指田地里的农作物;秕,指中空或不饱满的粮食籽粒。
B.“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与《劝学》中“用心一也”是同一种特殊句式。
C.“所以”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所以”意思一致。
D.“其田美而多”和“吾子其去此”中两个“其”字用法和意思都不同。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人庄稼种得好是因为土地可以休耕轮作,并把握住耕种与收割的时机。
B.苏轼认为做学问应重视自我修养和积累,等到思想完全成熟后才出来做事、为官。
C.苏轼肯定张琥治学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的见解,并希望他以此句劝勉苏辙。
D.这篇文章以种庄稼比喻做学问,以“我”为例入文,语气亲切。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5.荀子《劝学》、苏轼《稼说》关于学习观点的阐发,共同运用了什么样的说理方法?这种说理方法有什么作用?
【知识点】 苏轼(1037-1101) 论说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槐堂铭

苏轼

天可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矣。

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①晋国王公:王祐,字景叔,北宋丞相王旦之父,官至兵部侍郎。②皇:通“遑”,闲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可   必:必然。B.二者将安取   衷:恰当。
C.其可必也   审:周密。D.有有否   得:得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善者怠,恶者以肆   贾余庆等祈请使诣北
B.而晋公修德身,责报于天   徘徊斗牛之间
C.不有君子,何能国   古之圣人,出人也远矣
D.国将兴,必有世德之臣   ,能以足音辨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从天命有常的角度立论,认为盗跖的长寿和孔子、颜回的困厄都是暂时的,天命最终会显露其善善恶恶的意志。
B.王祐在庭中手植三槐一事,表明他虽然未能实现志愿,但内心浩然磊落,惟德是依,并对子孙后辈德行和功业的丰厚充满自信。
C.三槐堂铭文借“吾侪小人”批判了那些只知追求名利而忽略道德修养的人,否定了他们不种植就能收获的错误想法。
D.本文写作上叙议结合,挥洒自如:借王祐家族后世贤者辈出的事实,说明“仁者必有后”,进一步论证了从长远上看“天之果可必”,为人应当“忠恕仁厚”。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②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
2021-03-01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吾与子之所共享用
B.洗盏酌重新
C.履巉岩,蒙茸拨开
D.掠予舟而西也向西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上文的“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4.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2019-02-06更新 | 3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公弼传

   

希亮,字公弼。天圣八年进士第。始为长沙县。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则有火灾。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馀家。

盗起,知房州。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而殿侍雷甲以兵百馀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吏士请斩甲以徇。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馀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徙知庐州。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馀不反者数百人于庐,士方自疑不安。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公笑曰:“此必醉耳。”贷而流之,尽以其馀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为京西转运使。石塘河役兵叛,其首周元,震动汝洛间。公闻之,即日轻骑出按。斩元以徇,其馀悉遣赴役如初。未几,致仕卒,享年六十四。其人仁恕,故严而不残。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
B.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
C.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
D.去为雩都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叩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
2.下列对原文加点词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加在已故君主、尊长的名字前,表示尊敬。我国古代有“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说法。
B.进上第,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是古代对科举会试及第者的称呼。
C.视事,官吏就职治事,例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D.致仕,交还官职,即辞去官职。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官员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公弼敢于破除弊习。在雩都,他禁止百姓“春斋”祭祀,拆毁不合礼制的祠堂几百个,勒令巫师成为农民,成效显著。
B.陈公弼为官严而不残。在房州,雷甲管兵不力,士兵为非作歹,陈公弼仅仅处置了为暴者,而让雷甲“自赎”。
C.陈公弼办事公平有度。在淮南时,安抚和转运使都说寿春太守王正民不尽职,而陈公弼到任后,为其正名。
D.陈公弼待人仁厚宽容。在庐州,宽恕了喝醉酒进入公府房屋将要做不利之事的人,只将其流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2)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
2019-01-06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