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8 题号:2160559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今皇神武是周宣,谁赋南征北伐篇?

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宋山川。

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京洛雪消春又动,永昌陵上草芊芊。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十年冬,此时陆游已罢官还乡。②周宣:周宣王姬静,周朝中兴之主。③永昌陵: 宋太祖赵匡胤陵墓。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以“谁赋”发问,暗示只要朝廷下令北伐、收复失地, 自己定当感奋而赋诗。
B.诗人痛恨因执政诸公拘守“和约”不愿出兵北伐,让有志之士白白浪费少壮年华。
C.诗人因时局而“感愤”,有壮志难酬的悲痛,却又信念坚定,可谓身屡挫而志弥坚。
D.诗人用笔浅露直白,诗中却蕴含着拳拳深情,表达出奋发有为、昂扬不屈的豪气。
2.时人称陆游“喜论恢复”,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徙倚【注】

陆游

渔扉夕不掩,徙倚欲三更。

月正树无影,露浓荷有声。

峥嵘岁将晚,悄怆恨难平。

坐念中原没,男儿恐浪生。


【注】徙倚:徘徊。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综合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既写徙倚所见,又写徙倚所思。
B.本诗首联紧扣题目“徙倚”,既交代了徙倚的时间,又暗示诗人隐逸的愿望。
C.本诗颔联写树木笼罩在月色中,更深露重,滴荷有声,营造了孤寂静谧的氛围。
D.回顾往昔,作者慨叹时光易逝,内心怅恨不平,悲伤和遗憾之情溢于言表。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此联与《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相比,所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2021-08-31更新 | 11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起书怀①

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②,京华父老望和銮③。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此诗作子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之时。②庙社:宗庙、社极。③和銮:又叫和鸾,古代车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称“和”,挂在辆首或车架上称“銮”。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表达了诗人被免官后客居江边孤独落寞的痛苦。
B.颔联中“事定犹须待阖棺”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暂时的挫折并没有耿耿于怀,对前途仍充满希望。
C.“庙社”“和銮”采用了借代手法,用宗庙社稷借指国家,用车铃借指御驾亲征收复失地。
D.颈联宕开一笔,写北伐无望,故都难以重返,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2.全诗运用了多种手法塑造了诗人的独特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2020-12-18更新 | 10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酒家壁

陆游

明主何曾弃不才,书生飘泊自堪哀。

烟波东尽江湖远,云栈西从陇蜀回

宿雨送寒秋欲晚,积衰成病老初来。

酒香菰脆丹枫岸,强遣樽前笑口开。


【注】①陆游终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然而,由于当权派奉行妥协投降的国策,他在政治上不断遭受压制和排斥。②不才:孟浩然《岁暮归南山》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③隆兴二年至乾道元年(1164年—1165年),陆游因触犯皇上,先后通判健康、镇江。④乾道五年至淳熙三年(1168年—1177年)陆游先后在四川夔州、蜀州、嘉州、荣州为官。淳熙九年,又入蜀任祠禄朝奉大夫,主管成都府玉局观。他先后在四川为官十年,但都是微不足道的小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直抒胸臆,正话反说,明说“不才”,实为大才、有才之人,抒发了不被赏识、不被重用的伤痛。
B.颔联借景抒情,从小处着笔,描绘了烟波江湖,陇蜀云栈,东尽西从之景,于雄奇奔放的意境中见沉郁悲凉风格。
C.颈联对仗工整,前句写景,寒秋夜雨,凄冷萧瑟,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后句叙事,写自己年老体衰,积衰成病。
D.尾联精选意象,美酒、脆菰、丹枫、笑口,明快宜人,一反前文阴沉色调,正所谓“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
2.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的“哀”情。
2019-03-20更新 | 1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