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陆游(1125-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21636496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各题。

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

【宋】陆游

我昔学诗未有得,残余未免从人乞。

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

四十从戎驻南郑,酣宴军中夜连日。

打球筑场一千步,阅马列厩三万匹。

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

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

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

世间才杰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

放翁老死何足论,广陵散绝还堪惜。


【注释】①诗家三昧:借指诗歌创作的要诀、真谛。②广陵散:古琴曲名,后世指失传的东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四句写诗人回顾往日诗稿心感有愧,为下文叙写诗歌创作的转变抑遏蓄势。
B.四十多岁诗人从军南郑,受震撼人心的军旅生活影响,诗歌风格一步步走向雄壮。
C.诗人从屈原、贾谊的诗歌创作中悟得“诗家三昧”:诗歌须用心裁剪方臻妙境。
D.最后四句转向议论,强调了认识上的偏差会导致诗歌创作成就的天壤之别。
2.赏析“华灯纵博声满楼,宝钗艳舞光照席。琵琶弦急冰雹乱,羯鼓手匀风雨疾”两联。
3.在诗人创作诗歌的今昔对比中,主要叙述了其诗学观念发生怎样的转变?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杜诗

陆游

城南杜五少不羁,意轻造物呼作儿。

一门酣法到孙子,熟视严武名挺之

看渠胸次隘宇宙,惜哉千万不一施!

空回英概入笔墨,《生民》《清庙》非唐诗。

向令天开太宗业,马周遇合非公谁?

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


【注】①杜五,杜甫的祖父杜审言。②严武,在杜甫流落蜀中期间常接济杜甫。其父名叫严挺之。有一次杜甫喝醉了,瞪着眼睛对严武说:“严挺之乃有此小儿。”③《生民》和《清庙》分别出自《诗经》中的《大雅》和《周颂》。④马周,唐太宗朝宰相,早年落魄,后被唐太宗赏识,予以重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审言直呼造物主为小儿,杜甫对严武无礼而喝,可见杜甫继承了祖父的狂放性格。
B.“看渠”一联前后形成对比,杜甫志向广大、才能卓著却未施展丝毫,作者颇有兴寄。
C.作者认为杜甫诗歌艺术价值高,同时具有《诗经》中雅颂之作那样伟大的政治意义。
D.本诗不刻意对仗,不避虚词俗语,兼有记叙、议论和抒情,表现形式十分新颖丰富。
2.我校语文小组认为本诗最后一句有深刻的涵义,请你简要分析,并指出其抒发的情感。
2022-01-19更新 | 16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寓驿舍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家垒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C.颈联中“数竹”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2.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023-06-14更新 | 8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思

陆游

半年闭户废登临,直自春残病至今。

帐外昏灯伴孤梦,檐前寒雨滴愁心。

中原形胜关河在,列圣忧勤德泽深。

遥想遗民垂泣处,大梁城阙又秋砧。


【注】①列圣:指历代帝王。②大梁:北宋都城开封的古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围绕“秋思”二字展开,塑造了一个体弱多病却依然心忧国家、情系天下的爱国诗人形象。
B.诗人久病缠身,闭门谢客,“昏灯”“寒雨”渲染了凄清的意境氛围,也影射出人世间的世态炎凉。
C.诗人心念山川壮美、关河依旧的中原,期盼南宋统治者如历代圣明君主一般忧心国事,泽被天下。
D.诗人最后以“秋砧”萦绕都城开封之景收束全诗,流露出挥之不去的浓浓愁绪,言有尽而意无穷。
2.本诗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均出现了“遗民”形象,两首诗中的“遗民”形象及塑造“遗民”的用意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024-01-30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