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辨析并修改病句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39 题号:216439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要激发这种潜能,就要看能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B.17世纪至18世纪,荷兰铸制著名的马剑银币,逐渐流入中国台湾和东南沿海地区,至今在中国民间仍有不少收藏。
C.在任何组织内,优柔寡断者和盲目冲动者都是传染病毒,前者的延误时机和后者的盲目冲动均可使企业在一夕间造成大灾难。
D.如果仅仅把这部话剧理解为简单意义上的反映两个阶级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一次愤懑的碰撞的话,那么就可能低估了作品的审美价值。
【知识点】 辨析并修改病句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80年代末,戏曲依然是中国老百姓最重要的娱乐方式,在中国的乡村,看戏如过节一般隆重。戏台上的一唱一吟、一招一式都是中国人独有的乡愁美学。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戏曲逐渐迷失在各种娱乐浪潮,有关部门尽管扶持力度不减,但戏曲仍不被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青睐如今,浙媒体飞入寻常百姓家,尤其是疫情期间,戏曲演员用个人账号发视频、开直播,对着手机屏幕唱戏,吸引了广泛关注,收获了巨大流量。有不少年轻戏曲人,,一夜成名。戏曲直播所产生的流量,让戏曲演员有了存在的价值,更增加了文化自信。

从露天演出,到勾栏瓦舍,再到现代化剧场,戏曲本来就是与时俱进的艺术。况且,戏曲如今已然处于大众娱乐的边缘,能通过直播收获更多受众,展现戏曲之美、之魅,这本身不就是一种成功吗?对此现象,也有人,认为戏曲演员对着镜头又唱又舞,一味迎合观众、娱乐至上,过度曝光和商业化,失去了艺术家的尊严。殊不知,戏曲要遵循传统,但不能明珠蒙尘难放放亮,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吸引更多人来看戏,让更多人爱看戏,已经成为戏曲传承的当务之急。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选出以下修改最准确的一项。(     
A.戏曲逐渐“迷失”在各种娱乐浪潮中,有关部门尽管扶持力度不减,但戏曲仍不被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青睐。
B.戏曲逐渐“迷失”在各种娱乐浪潮中,有关部门尽管扶持力度不减,但戏曲仍不被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青睐。
C.戏曲逐渐“迷失”在各种娱乐浪潮中,尽管有关部门扶持力度不减,但戏曲仍不被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青睐。
D.戏曲逐渐“迷失”在各种娱乐浪潮中,尽管有关部门扶持力度不减,但戏曲仍不被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所青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运用了比喻和仿词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2024-02-24更新 | 83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的思想核心是有为,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表现出一种义无反顾的担当精神。道家的思想核心是无为,主张知其不可而不为,表现为一种①______。这两家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但②______,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

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老子的无为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庄子的无为是保全自我,遵从个性;而汉初采取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其实是与民休养生息,不去扰民,让百姓安心恢复生产,以利于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

儒家的有为③______。《论语》中不仅有一些赞扬效法天道无为的尧与舜,而且《孟子》《荀子》中也有很多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22-10-14更新 | 496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      ,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几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一幅牛耕图      ,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

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宁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凤》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构、工匠名等。难道2000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      ,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强烈。今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40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      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推陈出新   卓尔不群
B.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推陈出新   特立独行
C.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革故鼎新   特立独行
D.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B.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C.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D.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2022-02-11更新 | 18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